絕望與希望之外:魯迅《野草》細讀
一般認為,《野草》是最能透見作者“靈魂的真與深”、最能揭示魯迅個人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的作品,孫歌將魯迅和《野草》作為思想史的研究對象,借助竹內(nèi)好與溝口雄三的獨特思想路徑,來重新解讀魯迅與傳統(tǒng)的關系,五四落潮后魯迅的孤獨、戰(zhàn)斗與堅守,以及魯迅在“絕望與希望之外”追尋生命原點的深刻體驗與人生思考。通過逐一細讀23篇文章,作者重新闡釋了諸如“中間物”“明暗之間”“無物之陣”等《野草》中的核心觀念,尤其對魯迅的“求真”意識和他的“反傳統(tǒng)”思想做了獨具匠心的體味。作者認為,魯迅不是一般的“反傳統(tǒng)”,而是“一直在傳統(tǒng)中用斷裂、決絕的方式繼承一些最關鍵的要素”,因此既要厘清“傳統(tǒng)”的多面性和多義性,又要辨析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的分解和轉(zhuǎn)化,在這個意義上,魯迅的“求真”就與明末的李卓吾一脈相承,實際上他是“進入傳統(tǒng)的脈絡有選擇地進行繼承”。
·14.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