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細述柔石作品,及創作背景,精選經典作品。
柔石 ·文集 ·13.4萬字
《感動中國的名家散文》之“凡塵清唱”收錄了多位名家的山水游記和旅行隨筆,他們對遙遠的故鄉有無限眷戀,他們對壯美河山有無限熱愛,他們在晨曦中聆聽烏兒的鳴唱,他們在夕陽下眺望凡塵都市……他們一路行走,留下一路芬芳美文,讓我們沉浸其中,呼吸一下江南潮濕溫潤的空氣,感受一下北方人的豪爽氣魄!
付師師主編 ·文集 ·14萬字
觸心靈的文字精品,引深思的名典范,讀篇隨筆,就像與老友促膝而坐,輕松談心,沒有任何負擔;更像是在觀賞生的萬花筒,讓們輕松愉快的氛圍,驚異地現熟悉的生的另面,從而得到很多啟示。《感的名隨筆》收錄了多位名家的隨筆作。文字沒有冗長的教,晦澀的思辨,有的只是自靈魂深處的思索文采在不刻意顯現,情調在不夸飾滲透。他們路行走,留下路芬芳文,讓們沉浸其,讓幾多回味,幾多思索。
安紅霞主編 ·文集 ·13.9萬字
他漫無目的地游走于都市、荒野之間,時不時地想起童年往事。在漫長的獨行中,他與許多人擦肩而過,雖然往往只是一面之緣,但也讓他的心境有所提升。后來,他從原野走進生活,并了悟了一個道理:人生是一場自我與自我的較量,好的生活是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作者結合自己人世起伏的真實經歷,化作深沉有力的筆談,意在使讀者了解到,生活中不茍且,愛情中不矯情,才能向光生長,活出自信、自愛的自己。
段章 ·文集 ·14萬字
《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馬加來往書簡》收錄信件包括《丁玲給馬加的信》《蕭軍給馬加的信》《端木蕻良給馬加的信》《舒群給馬加的信》等,集中體現了馬加多年來與各界人士特別是與東北流亡作家之間的交往,這些來往書簡可以說是研究馬加文學創作的珍貴史料。
白長青 ·文集 ·5.3萬字
《水塔》是雷加的短篇小說與報告文學合集。全書共收入短篇小說10篇、報告文學5篇,包括《水塔》《一支三八式》《麥地的夢》《國際友人白求恩》《游擊大隊長》等。《水塔》主要講述了鐵路工人小袁接到上級爆炸水塔的命令后克服困難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任務,配合了游擊隊的作戰。《一支三八式》講述了一個排在戰斗撤退時六班長沒有退下來,戰士們非常不安,有人擔心六班長的生死,有人為六班長帶著的一支最新型的三八式槍可能落入敵人手里感到可惜。為了尋找六班長,曹清林一個人再一次爬上山頭,卻在無意中擔當了掩護五連的撤退任務。幾經周折后,曹清林終于找到了那支三八槍,他用這支槍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最后英勇犧牲了。
雷加 ·文集 ·12.1萬字
《東路線上》是塞克的文學作品集,本書包括《東路線上》《流民三千萬》《農民進行曲》《老鄉,上戰場》等。話劇《流民三千萬》以東北200多名礦工因幫助抗日義勇軍抗日而遭到日軍的轟為背景,著重塑造了一個知識分子周克明在被押解途中路過一個小旅店,意外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妻子。其妻偷偷給他送錢送飯,后被日軍發現毒打致死,其母也因日軍毒打而死去。后來,日軍又強迫其他犯人將周克明活埋。作品表現了東北淪陷后三千萬民眾對日本侵略者的血淚控訴。這些作品主要寫于抗戰期間,雖帶有一定的時代痕跡,但也從客觀上記錄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塞克 ·文集 ·6.3萬字
《雅舍談吃》為梁實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選集。梁公談吃,不僅僅是談美食,更旁征博引,將飲食文化、故土鄉情融于文章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一個時代的滋味記憶。梁實秋自嘲嘴饞,一生中寫下無數談吃的文章,這些文章帶有濃濃的故土情懷,是名家談吃中的經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師梁實秋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鄉的味道和記憶的味道。
梁實秋 ·文集 ·12.1萬字
《自在從容》梁實秋老先生用質樸幽默的筆觸,描繪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尋常事物。在細微處見生活,于世相中品人生。直指本心的文字,淡然處之的一生,寫給每一個在人生旅途中跋涉的你。在梁實秋老先生的筆下,三餐、天氣、音樂、家居、街道、時間、年齡、生死等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和細膩的情感。或恬靜,或深刻,或幽默,或飽含哲理。
梁實秋 ·文集 ·14.3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作為永恒的經典,是青少年啟蒙閱讀時期很好的選擇,也是青少年汲取精神養分的好途徑。目前,國內諾獎作品基本是成人讀物,很少有少年版,本書《少年讀諾獎經典:偉大的散文》就是針對青少年而定制的讀本。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閱讀習慣和趣味,以及中西文化差異,本書有針對性地精選了幾十位作家的散文作品,兼顧經典、審美和趣味性,為孩子構建一座唯美清麗的文學殿堂,幫助孩子奠定人生的人文底色和價值觀趨向,打造堅實、寬廣、美好的精神世界,提高孩子的生命質量。讓孩子在真正的大師陪伴下成長,汲取世界上純凈的精神養分,也是家長們的迫切需求,因此此書具有永恒的價值,堪稱永不下架的經典書。
(印)泰戈爾等 ·文集 ·6.5萬字
在雪萊的詩歌背后,有著許多女性的身影。伊麗莎白·希欽納就是其中之一。雪萊十九歲時,與當時二十八歲的女教師伊麗莎白·希欽納相識,頻頻與之通信。很快,兩人發展出了親密的友誼,雪萊稱她為“靈魂上的姐姐”。在給這位“紅顏知己”的書信中,雪萊不僅熱烈地傾訴了感情,也同她交流自己內心的思考。雪萊(PercyByssheShelley,1792.8.4—1822.7.8),著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與拜倫、濟慈齊名。他的詩句節奏明快,積極向上,歌頌革命精神。人們熟知的“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就是出自他的名作《西風頌》。
(英)珀西·雪萊 ·文集 ·8.8萬字
本書收入德國中世紀至二十世紀上半頁的詩歌經典,包括弗格爾外德、薩克斯、達赫、恭特爾、克勞迪烏斯、赫爾德、畢爾格、歌德、棱茨、席勒、阿恩特、荷爾德林、布侖塔諾、夏米梭、烏蘭德、艾辛多夫、繆勒、普拉頓、海涅、法勒斯雷本、列瑙、繆利凱、赫貝爾、赫爾威克、斯托姆、凱勒、維爾特、邁耶、里爾凱、赫塞等的作品。
(德)歌德等 ·文集 ·11.6萬字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冊。《貝多芬傳》貝多芬生在一個“破”與“立”相沖突的時代。他才華橫溢,創作了一曲又一曲傳世之作;他命運多舛,歷經磨難,依然堅持著“一心向善,愛自由甚于愛一切;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背叛真理”的初衷。在這部傳記中,作者從不同的視角,不僅以優美的語言講述了音樂大師貝多芬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更將一個偉大心靈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羅曼·羅蘭還將貝多芬的遺囑、書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米開朗基羅傳》米開朗基羅擁有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強大力量。在他之前,佛羅倫薩的藝術天空是沉悶的、缺乏活力的,他的出現如疾風驟雨般吹散了籠罩其上的陰云。在他之后,米開朗基羅的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這部傳記主要由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尾聲三大部分組成。作者高度贊揚了米開朗基羅的藝術成就,并對其內心世界進行了剖析,從而使一個平易又超凡脫俗,且具有無與倫比藝術天賦和創造力的米開朗基羅展現在讀者面前。《托爾斯泰傳》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文集 ·15.3萬字
這三種原為商務印書館三四十年代所出普及讀本,今稀見。原本打算收入《龍榆生全集》,今抽出作小叢書。擬繁體豎排改簡體橫排。
龍榆生選編 毛文鰲整理 ·文集 ·8.1萬字
龍榆生選編 毛文鰲整理 ·文集 ·6.4萬字
龍榆生選編 毛文鰲整理 ·文集 ·5.3萬字
《幼學瓊林》全書內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全書以對偶句駢體文寫成的,容易誦讀,便于記憶。鄒圣脈增補及注解,仍有較大參考價值。
(明)程登吉原編 (清)鄒圣脈增補 谷玉校點 ·文集 ·16萬字
《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三書是迄今為止完整留存下來的產生最早、使用最久、影響范圍最廣的古代兒童啟蒙讀物。雖然三書中有一些不太適應現代社會的內容,但是總體上來說,反應了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最為基礎的知識內容,涉及歷史、地理、天文、文學、社會、民俗等個方面內容。清賀興思、汪嘯尹等人的注解,仍有較大參考價值,因此在國學復興的當今社會,予以再版整理,仍將會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宋)王應麟等 吳蒙標點 ·文集 ·7.3萬字
《京劇趣談》為徐城北散文集,以京劇為切入點,精選京劇文化研究專家徐城北先生為兒童撰寫的京劇普及、京城飲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文章,其中《京劇趣談》入選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徐城北先生用京味十足、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講述了京劇的基本知識和有趣的梨園故事,將京腔、京味、京韻融為一體,以獨具特色的京劇藝術和老北京風土人情,幫助小讀者們了解京劇,激發他們對戲曲藝術的興趣,帶領他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徐城北 ·文集 ·7.6萬字
本書收錄了魯迅的兩本文集《吶喊》和《故事新編》。作者在《吶喊》中闡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和著名的“鐵屋子”理論,將喚醒麻木的中國人的希望寄希望于這本小文集中,并發出了來自心底的吶喊。在《故事新編》中,作者借用中國古代經典神話傳說或名人典故,并進行藝術加工和處理,使其呈現出新的面貌,力求以更通俗的形式,諷刺當時的統治者,喚醒沉睡中的民眾。
魯迅 ·文集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