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京劇趣談》為徐城北散文集,以京劇為切入點,精選京劇文化研究專家徐城北先生為兒童撰寫的京劇普及、京城飲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文章,其中《京劇趣談》入選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徐城北先生用京味十足、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講述了京劇的基本知識和有趣的梨園故事,將京腔、京味、京韻融為一體,以獨具特色的京劇藝術和老北京風土人情,幫助小讀者們了解京劇,激發他們對戲曲藝術的興趣,帶領他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徐城北 ·文集 ·7.6萬字
本書是作者退休一周年的紀念文集,匯集了其在這一年中創作的散文、詩詞和游記。書中以隨意的筆法,記錄了作者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深刻思考。作者以獨立、批判的精神,將所見、所聞、所思娓娓道來,分享對人生和世界的觀察與感悟。內容涵蓋歷史緬懷、故人紀念、情感抒發、家庭關系、生活本質、社會問題、自然美景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探討。該書旨在為中老年人和職場青年提供啟發,鼓勵讀者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并豐富人生體驗。
辛舌代 ·文集 ·7.6萬字
這本信札集記載了李小龍從赴美國求學到在香港逝世之間的十五年珍貴時光。在這些寄給家人、師長、朋友、弟子、同行和影迷的信札中,李小龍毫無保留地袒露了他真誠的靈魂。通過他的親筆,我們得以領略一代傳奇巨星光環背后那興味盎然的普通人生活,以及他那充滿個性的奮斗歷程。李小龍短暫的生命是一個人努力追求自我解放和自我實現的絕佳典范,功夫、表演和生命就是他的探索工具,也是這些信札的主題。翻閱這些信札,我們仿佛踏上了一趟“龍之旅”,在沿途每一個重要關口,我們都將撥開紛紜迷霧,目睹那些曾被掩蓋的鱗爪痕跡,了解這個人怎樣活過了一生!
李小龍 ·文集 ·7.6萬字
《看云集》收錄了四十一篇周作人的散文。二三十年代之交,周作人的散文無論內容還是寫法,都醞釀著一個重大變化,《看云集》即寫于這一變化過程之中,“一九二九年幾乎全不把筆”,或許亦與此有關,可以說這是一部過渡期的作品。無論是意趣盎然的閑適小品,還是金剛怒目的時事評論,都是“賞鑒里混有批判”的求真較真的作品,憂憤抑郁沉痛的話,隨處可見,體現了周作人的深厚學養和廣博知識。
周作人 ·文集 ·7.6萬字
青春,是在任何年代都不會過時的話題。《致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童年、青春、回憶、懷舊,是當下熱門的詞匯。季羨林、汪曾祺、王蒙、周國平、王小波、林清玄、江晴初、夏正正……從上世紀之初到九十年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故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青春主題。亂世文人的談笑之間,烽火之下的鐵血柔情,田間巷口的舊時記憶,少年學子的未來綺夢,月色初上時的偶然相遇……文學輕易地穿透了生命的界限,讓時間在筆者的指間往復流轉,讓青春永不流逝。
嚴歌苓 ·文集 ·7.6萬字
當代生活寫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學,參加工作之后各個時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學子的追夢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會的繁瑣和憂郁。
葉明旭 ·文集 ·7.5萬字
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剛強。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閱讀林徽因,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愿你能微笑著等待更美好的繼續。恰似她筆下的“人間四月天”,“是暖,是愛,是希望,是一樹一樹的花開”。人只有將寂寞坐斷,才可以重拾喧鬧;把悲傷過盡,才可以重見歡顏;把苦澀嘗遍,就會自然回甘。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時光背后,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埋下一些美好的種子,只為心安;許下一些美好的愿望,等待繼續。
林徽因 ·文集 ·7.5萬字
弘一法師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門之前,他已在文學、律學等等各方面都頗有造詣。人生的一個轉折讓悟性極高的李叔同出家歸隱。從此佛門多了一位修為甚高的法師。弘一法師的智慧與超然讓世人敬仰,他的定力與慈悲讓世人敬重。
弘一法師 ·文集 ·7.5萬字
本書是著名教育家舒新城先生寫給青年朋友的一個集子,收錄了他1926~1931年間所寫的七封書信,信中討論的主題全是關于青年的,涉及治學、治事、戀愛三個方面,把自己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奉獻給青年朋友。本書亦收錄他給子女的信七篇作為補充,內容相似,體例相仿。舒新城飽讀詩書,又久經滄桑,對于民間疾苦知之甚深,在教育、出版領域精耕細作,提出的不少看法讓人覺得言之有物、親切有味。他很坦誠,對于形形色色的青年困惑思考很多,善于結合親身經驗,無論是讀書、戀愛、交友,還是其他提升自我的途徑,他提出的建議都能體貼入微,給人以啟發。
舒新城著 譚徐鋒整理 ·文集 ·7.5萬字
冬郎元是月中身,憔悴三生碧海鄰。一樣名香惆悵句,不如側帽照詞人。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卻享有鼎盛的詞名。納蘭容若的一生,仿佛一出華麗而悲情的戲劇。本書以納蘭的生平為主線,從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將納蘭容若的詞與情細細道來,向您呈現出一個鮮活的納蘭容若。
丁敏翔 ·文集 ·7.5萬字
有兩種民國揚州地方讀物,知其名者甚多,經眼過目者卻寥寥。一是《揚州續夢》,是洪為法在《申報》副刊《春秋》上開辟的專欄,連載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間,未結集出版,其追憶揚州風土掌故,市井風情,一時膾炙人口,被譽為這一時期《春秋》副刊上最受歡迎的專欄。二是《閑話揚州》,于1934年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曾引起一時爭議,然其談揚州的生活和風景,亦有可觀之處。本書將兩種合編為一冊,以饗讀者。
王稼句編 ·文集 ·7.5萬字
本書是戴望舒作品的精選合集,包括散文和詩歌。戴望舒的作品浸染著中國古典文化的情愫,又受到外來詩潮的影響。同時,本書還將戴望舒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羅列于作品集前,便于讀者了解戴望舒的思想來源。全文還依據民國原版精選,讓讀者更能直觀地了解20世紀初“大文豪”戴望舒的全貌。
戴望舒 ·文集 ·7.5萬字
這是一本教你與不安、逆境、懷疑、否定從容相處的人生指南。本書從關于友誼的各種經典論述中,精選了西塞羅、蒙田、培根和梭羅的四篇闡述友誼的文章。這四篇文章為你分析應對世界的方式,尤其是面對人際交往中的不確定性的重新理解與自我和解。當遭遇不安與逆境時,當一次又一次懷疑與否定自己時,當每次想要放棄、隨波逐流時,四位先賢充滿智慧的生命話語,能讓你的郁結得以釋然,心靈得以輕盈。那些艱深的問題,有四位導師與你一起面對,從心出發,悅納人生。
(古羅馬)馬庫斯·圖留斯·西塞羅等 ·文集 ·7.5萬字
本版《落花生》保留了1925年初次出版的散文集《空山靈雨》中全部篇目,另加入精選16篇,共60篇。編者按題材排序分輯精校,并配以契合的插畫,期冀呈現給讀者一本可反復品讀的散文集。
許地山 ·文集 ·7.4萬字
《南腔北調集》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27年1929年間所寫的雜文五十一篇。當時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擊魯迅:“魯迅很喜歡演說,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調’。”對此,魯迅迎頭反擊道:“我不會說綿軟的蘇白,不會打響亮的京調,不入調不入流,實在是南腔北調。”表明了自己不愿隨波逐流,鄙薄無聊文人的立場,信手拈來的這個集名,詼諧幽默之中,寄托了對敵人的鄙視,表示了不妥協的態度。所以先生將1934年3月出版的這個集子命名為《南腔北調集》,是一種自嘲,更是對美子的嘲諷。
魯迅 ·文集 ·7.4萬字
《知堂文集》是周作人最滿意之作,收錄文章45篇,包括隨筆、小品、雜文等,有自己的思想領悟和見解,也容納了各種知識,集多種情態于一冊。展現了周作人創作生涯前期的成就,是周作人的自選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周作人 ·文集 ·7.4萬字
《知堂乙酉文編》原本是周作人《乙酉文編》原稿的一部分,曹聚仁先生北游見訪,周作人出以相示,后被曹帶至香港,在雜志上發表若干篇,后來集印為一冊,即《過去的工作》便是。余下的一部分,他又為整理出版,就使用這乙酉文編的名稱。本書內容多作于四十年代末,包括周作人一向喜談的風俗、名物,淹通廣博,立意深遠。講到名物和民俗的幾篇,在這里或者分量并不多,但是有讀者偏愛這些。
《華蓋集續編》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26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二篇。包括《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學界的三魂》,《古書與白話》,《記念劉和珍君》,《馬上支日記》,《上海通信》等。
周麗霞主編的《石評梅散文精品》收錄了石評梅的散文作品。本書包含《惆悵》、《寄海濱故人》、《綠屋》、《花神殿的一夜》等。石評梅在生命最后幾年的作品中,她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懷念高君宇或追憶二人交往的往事之作,如《狂風暴雨之夜》。
石評梅著 周麗霞主編 ·文集 ·7.4萬字
創作于10世紀初的《竹取物語》是日本最早一部物語文學。故事寫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個美貌的小女孩,經3個月就長大成人,取名“細竹赫映姬”。5個貴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應嫁給能尋得她喜愛的寶物的人,可是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敗。這時皇帝想憑借權勢來強娶她,也遭到拒絕。赫映姬在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突然升天。
(日)佚名 ·文集 ·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