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入德國中世紀至二十世紀上半頁的詩歌經典,包括弗格爾外德、薩克斯、達赫、恭特爾、克勞迪烏斯、赫爾德、畢爾格、歌德、棱茨、席勒、阿恩特、荷爾德林、布侖塔諾、夏米梭、烏蘭德、艾辛多夫、繆勒、普拉頓、海涅、法勒斯雷本、列瑙、繆利凱、赫貝爾、赫爾威克、斯托姆、凱勒、維爾特、邁耶、里爾凱、赫塞等的作品。
(德)歌德等 ·文集 ·11.6萬字
本書分為“湘行書簡”和“除了愛你,我沒有別的愿望”兩部分。沈從文與妻子張兆和婚后不久便因母親生病不得不返回湘西,與妻子相約路上每天都為她寫信,他在河上搖晃的小船中寫秀美山水,寫沿途見聞,寫風土人情,但寫的更多的是相思難耐,“湘行書簡”中封封書信即是作家自己的動人愛情。“除了愛你,我沒有別的愿望”部分收錄沈從文所寫《三三》《如蕤》等五篇情感小說,描畫鄉村與都市中的年輕男女,娓娓道來愛情的個中滋味,懵懂、含蓄、綿長、苦澀、熱烈……
沈從文 ·文集 ·11.6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中國文學發展歷史、民族與民間文學、香港與臺灣文學、神話與傳說、詩歌與文賦、散曲與曲詞、小說與散文、寓言與小品、筆記與游記、楹聯與碑銘等內容,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中國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蕭楓主編 ·文集 ·11.6萬字
本書為中華書局創建110周年局慶紀念文集,收錄金沖及、孫昌武、安平秋、史金波、項楚、虞云國、鄧小南、張國剛、杜澤遜、錢婉約、康震等當代知名學者撰寫的回憶文章共計34篇,內容涉及中華書局歷史、出版物編輯出版經歷、作者與編輯交流往事等多個方面。
中華書局編輯部 ·文集 ·11.6萬字
《遠望此地》是詩人清平近二十年來寫作的文章匯編。文集編為三卷:卷一為序跋訪談,卷二為隨筆雜思,卷三為詩評詩論。所收文章,語言風格多變,切入話題角度獨特,或由一點發散到寫作、人生的各個方面,或從多個方面歸結到一個高度凝聚的啟悟中心點,行文自由流暢,觀點超拔凡俗,生動而不教條,崇尚多元而不拘泥于某個或傳統或先鋒的非此即彼的論斷,因而兼具思辨性和可讀性。
清平 ·文集 ·11.6萬字
《長安文心》叢書薈萃了陜西文壇15位名家的原創精選散文集,他們以各自的散文作品展示了陜西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的歷史底蘊與多彩多姿,又以各自的文風、文采、文筆彰顯了各自的文學才情、才學和才華,成為文學陜軍立足于中國文壇的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本書是《長安文心》中的一部,收錄了孔明的散文作品。孔明的散文率性率真,有個性、重靈動,筆墨清麗爽快,四季流轉、沿途光陰、人事造化,皆涉筆成趣,化作雋語,讀來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孔明 ·文集 ·11.6萬字
本書稿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是系列叢書“陽光文庫”中的一種。書稿分為三輯,收錄作品30篇。第一輯寫人記事,包括兒時的回憶、對火姓的考證、游歷經歷等,是比較正宗的散文隨筆;第二輯是作者為自己和朋友的作品寫的序言和后記;第三輯是幾篇“閑話”,是作者對生活中交往人物的敘寫。
火會亮 ·文集 ·11.6萬字
第四屆“書城杯”全國散文大賽獲獎作品選,是從5000多件參賽作品中遴選出來的佼佼者,基本代表了本屆比賽的最高水平。
尹昌龍 ·文集 ·11.6萬字
一個世紀即將過去。一個世紀即將來臨。過去了的世紀,即叫歷史。歷史,對于后人來說,是一種財富,是一本教科書。尚未來臨的世紀,叫做未來。未來,對于今人來說,蘊藏著一種誘惑,收藏著一個美麗。文學,紀錄著一個一個世紀,收藏著一個一個時代。即將過去的這個世紀的文學將如何評價?就要來臨的這個世紀的文學又將如何估計?我沒有想過,懶得去想,扎扎實實地做一點眼面前的事。
譚談 ·文集 ·11.6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生平比較優秀的作品80余篇,分風物殊勝、人物馨香、舊時煙霞、屐痕衣褶四個篇章,有鄭州、揚州、成都、洛陽、北海道等地的游記,有對古代人物李漁、伍子胥、關公等人生平經歷的感悟,有對古人生活、古琴、“紅顏”等詞匯由來的探究,有對外婆等親人的追憶,有對上海這個城市的發展記憶。
俞果 ·文集 ·11.6萬字
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并非獨人類所獨有。自然界的萬事,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姿態,都有自己的靈魂。靈,于我的感知里,是尋常的世俗的溫暖。三九隆冬,在鄉野,我曾發現瑟縮的枯草叢中,隱約著斑斑點點的生意,在庭院向陽的角落,印著花花嗒嗒的羞羞怯怯的嫩綠,早春是悄悄地尾冬而來的嗎?我從這丁點的春意之中,似乎體味到了春的含義。本書主要講述了,有關草木蟲魚、鄉村風物、民俗風情鮮為人知的背后故事。作者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解讀,書中或草木或風景或鳥獸都刻畫的細致入微,把它們的靈魂用文字勾勒出來躍然于紙上。
馬浩 ·文集 ·11.6萬字
本書是“日知文叢”之一,是香港著名作家、學者黃維樑所作隨筆。內容分為“杜甫不悲秋·莎翁對對子”“文化自信:讓‘雕龍’化作‘飛龍’”“翻譯·新詩·過度西化”“文學家之徑”四輯。第一輯戲說中英兩位偉大作家杜甫和莎士比亞,第二輯力薦偉大的文學理論經典《文心雕龍》,第三輯閑話翻譯、新詩,以及中華學術的過度西化,第四輯美言現代學者作家,包括錢鍾書、夏志清、余光中、流沙河、劉紹銘、王蒙等。這四十余篇文字都是作者近十年的新作。
黃維樑 ·文集 ·11.6萬字
《愛上一座城》收錄了林徽因在建筑、美術領域的精美論著,注釋詳盡,校勘嚴謹。書中對中國建筑的特征、發展以及城市規劃進行了詳細介紹。作品深入淺出、審美獨特,既科學嚴謹,又因清新優美的文字而別具風韻,古典韻味濃郁。嚴肅的建筑學文字在林徽因筆下也異常優美,充滿靈氣和想象,閱讀間,似雕梁畫柱如入仙境。
林徽因 ·文集 ·11.5萬字
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吳正的回憶錄,記錄了他從少年到青年再到步入老年的成長過程和經歷。吳正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己的所見所感,讀者可以從他的字里行間中感受到吳正對上海這座城市深厚的故鄉情結。
吳正 ·文集 ·11.5萬字
本書收錄2017年做客“華大講堂”的吳東漢、張蘊嶺、金碚、龐元正、嚴書翰、高培勇的演講文稿,內容涵蓋知識產權、“一帶一路”倡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治國理念與執政方略、黨的十九大精神、財稅體制改革等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內容翔實,視野寬闊,分析精辟,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耐人尋味,啟人心智。本書還收錄演講現場的互動問答,通過專家與聽眾零距離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發思考、深化理解。本書內容系根據專家演講錄音整理而成,口語化的表述方式生動形象,讓人猶如身臨講堂。
張永寧等主編 ·文集 ·11.5萬字
郭沫若是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在詩歌、劇本、考古、歷史、翻譯等領域均有著述,有《郭沫若全集》共三十八卷。郭沫若一生涉足廣泛、著作甚豐。他的散文氣勢浩蕩,清麗、浪漫,富有藝術魅力。自傳性構成了郭沫若散文明顯的特征,是作者個性張揚的產物。他的感時型散文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詠物抒懷型作品善于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營造詩的意境。本書含有多幅照片,形象直觀地展示郭沫若人生的一些片段。
郭沫若 ·文集 ·11.5萬字
周作人將他所寫的“百草園”雜記印成單行本,又從別的雜文中間選取相關的若干篇,編為第二部分,名曰“園的內外”,又把“魯迅在東京”和“補樹書屋舊事”那兩部分加在里邊,作為附錄。這一冊書共總有一百多篇文章,差不多十萬字,寫時花了四五個月工夫。記述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的情況,也展露出了清末民初的風俗。
周作人 ·文集 ·11.5萬字
《多余的話》是瞿秋白就義前夕寫就的,不同于方志敏的《獄中紀實》,也不同于伏契克的《絞刑架下的報告》,更不同于《革命烈士詩抄》中的詩。那些作品是向敵人宣戰的,《多余的話》則是向內深挖自己靈魂的,讀來所感受到的不是作者昂揚向上的斗志,而是內心的痛苦、憂郁、厭倦。
瞿秋白 ·文集 ·11.4萬字
這是一本匯集12位文學名家的文章作品集,共43篇文章,文章類型主要是散文,另外包括郁達夫的三篇半自傳體小說。所選文章緊扣書名的人生感悟主題,且12位作者的人生閱歷,給大眾的印象都帶有跌宕起伏的意味,符合書名《深深嘗了人間味》所傳達的厚重感。本書作者老舍、蕭紅、林徽因、史鐵生、余光中、周作人、朱光潛、李叔同、夏丏尊、徐志摩、郁達夫、許地山……他們的人生之旅各不相同,或悲或喜,或執著或灑脫,但嘗味人間的過程中,不舍本心,更以動人的靈魂寫下素樸的文字。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長長的路要慢慢地走,會痛的傷口輕輕地揉,復雜的世界里簡單地活。經歷波折后,別忘了要溫柔;嘗過人間味,別忘了要快樂。
老舍 蕭紅 林徽因 史鐵生等 ·文集 ·11.4萬字
郭沫若一生涉足廣泛、著作甚豐。他的散文氣勢浩蕩,清麗、浪漫,富有藝術魅力。自傳性構成了郭沫若散文明顯的特征,是作者個性張揚的產物。他的感時型散文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詠物抒懷型作品善于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營造詩的意境。
郭沫若 ·文集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