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個人都帶有刺,好比玫瑰花,因為它的美麗而去采摘,結果被刺傷了手,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因此扔掉已經到手的美麗的玫瑰。我們在無法忍受戀人日益暴露出來的缺點的同時,常常忘了當初愛上他的原因。我們抱怨:“我當初怎么會跟這種人在一起?!”一句話便抹殺了他所有的閃光點。你將笑容藏在嘴角,卻化不開永凝眉宇的憂郁。只是無法掩蓋的真實,將你的無奈埋進我的心坎,我將悲哀涂在傷口,卻撫不平永隨人生的傷感。只是無法流露的情感,將我的訴說刻在你的滄桑。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9.3萬字
本書以親切不失風趣的語言,記錄下平凡生活中易被忽略的瑣事家常,描寫了作者的人生經歷與感悟。在六十余年間,郭強從牙牙學語的幼兒長至花甲,其中包括十年的鄉村生活、十四年的讀書經歷以及近四十年的工廠人生。每每回想起經歲月沉淀的往事碎片,既有感慨與懊悔,更有欣慰與釋懷。
郭強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王寧先生是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北師大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是章黃學術在當代中國的重要傳人。所寫著作曾榮獲2018年度“中國好書”和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學林追遠錄》是王寧先生首部回憶性散文集。書中追憶了與陸宗達、啟功、鐘敬文、周有光、蕭璋、劉乃和、李格非等一大批師友的交往,體現出王先生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先生人生經歷豐富,文學功底深厚。這些回憶性散文,專業與情懷兼具,既厚重又感人,飽含著生命的通透,能夠給廣大讀者以多方面的啟發。
王寧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季羨林人間清醒(套裝全2冊)》含《自成人間》《總有人間一兩風,填我十萬八千夢》。讀人生智慧,享一生自在。《自成人間》本書旨在闡釋季羨林的人生哲學、生命智慧,文章涉及季老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他一生經歷的縮影,也是后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總有人間一兩風,填我十萬八千夢》本書精選季羨林對家鄉、親朋故友,及身邊花草動物的憶述。通過他干凈樸素的文字,我們能夠體悟生命的萬千悲喜。當我們用天真的眼光去觀望世界,會發現春雨動聽,塘荷清麗,人間有真情,生活無膩事。
季羨林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飛鳥》是周大新的電影劇本集,包括了《飛鳥》《古榆》《誣告》《JS衛星的發現》《重鑄真情》《熱與冷》等多個電影劇本。在創作小說和散文的同時,周大新創作了數量不多但質量很高的劇本。這些劇本多以他的故鄉南陽和參軍的部隊為背景,也多與他的小說故事有關聯。作家將落腳點放在普通小人物上,極富畫面感地講述了曲折的故事和人物的成長經歷,融舞臺性、畫面感、緊湊度于一體。
周大新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本書是晉城市人民檢察院原常務副檢察長張曉奎同志結合人生經歷寫的一部隨筆集。張曉奎同志人生經歷豐富,當過知青,恢復高考后考入山西農學院,干過一段時間的業務,然后從政,歷任晉東南地區農業局團委書記;晉城市紀委教育室主任、常委;晉城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反貪局局長、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在工作之余,筆耕不輟,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作品多篇。本書以時間為節點,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表達了作者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感恩。
張曉奎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這是一部散文集。本書收錄了作家朱鴻抒寫對時世和人生體驗、思考的精粹文章,這些作品兼容審美之質、智慧之光和人格意象,發乎作者對整個生存系統的至誠、敏銳、深刻、準確和獨特的感受,感情濃烈,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作者朱鴻是當代著名散文大家,作品錄用于中學語文教科書和高職語文教科書,見諸語文試卷,入選百余種散文選集。其代表作《西部心情》一書獲首屆冰心散文獎,并為中國青少年素質發展論壇工作委員會推薦讀物、中國青少年讀寫大賽指定讀本;《夾縫中的歷史》一書為“上海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影響我高中時代的一本好書”,曾列上海書城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大德之旅》獲第二屆老舍散文獎。他作品各具其思想與藝術的魅力,語言洗練、傳神,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朱鴻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這是一部思想文化類散文隨筆集,全書包括《每代人,都有十年好時光》《如果你真的花癡》《偶像的早晨》和《書架上的自我》四部分,主要記敘了作者對當代生活和文化熱點的客觀看法,以及個人閱讀心得等內容。表達了自己熱愛生活、品味生活的積極態度。
莫幼群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本書以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一些“邊緣”作家和重要作家的“邊緣”話題為研究對象,摭拾有關材料并進行簡要述評,對于完善文學史版圖有一定的意義。全書共分四輯:第一輯著重于作家,從“邊緣”視角論析徐盈、陶雄、老舍、巴金、穆時英、沈從文等作家第二輯著重于作品,解讀洪深的《包得行》、端木蕻良的《新都花絮》、何頓的《來生再見》、張浩文的《絕秦書》;第二.輯著重于理論與批評,涉及徐中玉抗戰前后的文論、林同濟抗戰時期的文藝思想、趙景深對冰心作品的傳播與研究;第四輯與藝術相關,包括魯迅與國產電影、陳煙橋對魯迅的紀念與研究。
王學振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此套裝書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數十年來從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思想結晶,由古藝、古村、古俗三部分內容組成。《古藝》一書即是為延續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創作的具有創新性、開創性的系列文學作品,更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人的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動指南,對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國民素養、提升文化軟實力都有著非凡意義。《古村·古俗》一書即是為延續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創作的具有創新性、開創性的系列文學作品,更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人的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動指南,對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國民素養、提升文化軟實力都有著非凡意義。
馮驥才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背影》是朱自清最著名的散文集之一,其同名散文《背影》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篇經典回憶性紀實抒情散文,早在1933年便被商務印書館選入初級中學用教科書《國文》第三冊,建國后又曾多次被選入初中語文教科書。文中,作者對父愛節制又沉郁的書寫,至真至愛至美,讓它成為反芻率最高的經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反復去品讀、去體會。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本書是二月河最新隨筆精選。包括三方面,一是讀書筆記,一是社會人生雜談,一是回憶性散文。
二月河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林庚先生是著名現代詩人、在古典文學研究界獨樹一幟的專家。《林庚文選》精選其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代表性論文16篇,反映了作者在楚辭研究、唐詩研究、明清小說研究以及現代詩歌格律探索等方面的精辟見解和卓著成就。
林庚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這是一部散文集,呈現了作者自己和周邊群體鄉村生活的若干切面。在現代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覺得,人生可以去的地方很多,可以回的地方卻很少。城鎮化的腳步更是讓許多人的“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鄉村復制城市雖然顯得氣派,但少了韻味,淡了情懷,抹殺了記憶,割裂了傳統。這本書用散文的形式,或抒情、或記敘、或議論,來抒懷思鄉情、追憶往昔事、思考未來路。書中收錄文章40余篇,有《推磨》《修路》《蓋房》《做活》等生活畫面,有《幾位匠人》《長輩》《師范生》等人物描摹,還有《小動物列傳》《山里三月》《西岔河畔》等趣味盎然的自然圖景,我們可以在書中觸摸農耕文明的過往細節,感知鄉村文化的點滴記憶,重溫漸行漸遠的故鄉情愁。
陳德智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記者天生是行者》是著名新聞記者、長江韜奮獎獲獎者向澤映的“行走新聞”報道作品集,也是一部具有一定文學氣息和藝術審美價值的游記散文集。向澤映長期堅持“五千”精神訪“五區”,走出五個“萬里行”,寫了五部“考察實錄”,被稱為“鐵腳記者”,成為新時期堅持“三貼近”、踐行“走轉改”的先進典范。向澤映新聞作品深植現實生活,關注民間百態,傾注人文情懷,尤以旅行報道、風貌通訊見長,被業界學界稱為腳踩泥香的“行走新聞”。本書重點收錄了向澤映三十多年新聞生涯中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行走新聞”作品,通過大量樸實、生動的旅行報道作品結集,形象展示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發展變遷的多彩畫卷、時代風貌,所收文章盡管多是“速成出品”,但也不乏精品力作。向澤映“行走新聞”作品題材廣泛,表現手法多樣,語言清新灑脫,質樸幽默,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地方味,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
向澤映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本集共收入閑情隨筆散文80多篇,大多在各級報刊發表過。共分為七個部分:品慢、品味、品靜、品讀、品野,品閑、品享。品味是高度、是格調,但更是一種態度,一種活法,在喧囂騷動的快節奏時代,如何慢慢地生活靜靜地品味,不僅僅是小資情調,已是大眾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該書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生活的品味及其理想生活中的品味,以及對品味多方位的探求。品味不是抽象的,說到底,其實就是一種活法。而活法,每時每刻,舉手投足,點點滴滴無不顯示出品味的高低、品味的雅趣,不同的品味組成豐富多彩、琴鳴書香的生活品味,及其豐富充實的精神世界。可以說,這是一本內容豐潤、情趣高雅的現代休閑品味書,適合大眾閱讀。
靜子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本書是戴逸先生在史學研究之余創作的文史隨感結集,書中鑒古思今,內容涉及作者對中國歷史和文學、中西文化交流等的思考以及作者本人的見聞等等,文筆流暢,娓娓道來,有與讀者對話的親切之感。
戴逸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當年游俠人——現代中國的文人與學者》是一部文傳合輯,收錄了自晚清至現代二十五位在文學、文化、教育領域有所建樹之士的文傳二十九篇(含四篇“附錄”)。全書分為三輯,前兩輯分別描摹晚清、“五四”兩代學人,第三輯則是追憶引領作者走上學術道路的師長。各文排列順序,依據為傳主的生年。不同于出自文學家之手的文傳注重故事性的特點,作者身為學者,所記所論,多為“側影”,其中無不包含作者個人的感懷和學術發現,帶有鮮明的“學術隨筆”色彩。因此,雖然作者將擬想讀者定為“大眾”,但在此不妨(如作者所言)將“大眾”的涵蓋面精確為具備一定文化修養和文史底蘊的讀者——若在閱讀過程中無法對“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鋪陳方式做背景知識的補充,則無以體會傳主的精神、氣質和趣味,以及筆者字里行間流露的文學色彩。本次增訂,刪去兩篇懷念中山大學老師的文章,新增談論蘇曼殊、蔣夢麟、張競生、錢穆、朱自清、金庸六人的八篇,后出轉精,更顯整齊。
陳平原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叢書是我社長銷不衰的一套散文叢書,在讀者心中已經是值得信賴的散文經典,也是社里的常備書目;同時,這套叢書從上個世紀90年代面世,已經換過幾次封面,每次都有新的名家增加,而目前這個封面是2008年的,是時候再進行整體換新,以全新的面貌推向新老讀者了。本冊精選蕭紅散文若干篇,包括《蹲在洋車上》《祖父死了的時候》《家庭教師《廣告員的夢想》《歐羅巴旅館》《他的上唇掛霜了》《永遠的憧憬和追求》《回憶魯迅先生》《致九一八弟弟書》《呼蘭河傳(節選)》等成名作和代表作。另有二十余幅精美插圖。
蕭紅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凌波微語》選自作者二十年來的學術隨筆,25篇約18萬字,在《書城》《隨筆》《書屋》等雜志發表。內容包括為藤井省三《魯迅的故鄉》、劉劍梅《革命與戀愛》等現代文學研究佳作的書評、為章培恒《不京不海集》的書序闡述章先生的治學風貌與特點。與張灝先生的訪談討論“中國近現代“革命”的“轉型”問題,《帝國、革命與共和的晚清民初想象》一文是與李歐梵先生的對談,廣為轉載。以及作者自著《雕籠與火鳥》《從革命到共和》《古今與跨界》《紫羅蘭的魅影》等書的序文,涉及中國近現代思想史、都市文學與視覺文化等議題,《在歷史的復雜性中探究“文心”》《文心飛翔,陰晴圓缺》《凌波微語--雙語書寫甘苦談》談論研究過程所遇到的種種機緣與挑戰,在方法論方面涉及史料與理論、文本與詮釋與文學文化跨學科的廣泛問題。
陳建華 ·現當代隨筆 ·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