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唯有書香留歲痕(侯仁之文集)》收錄了侯仁之從中學時代起到九十高齡的部分著作和代表譯作,分為早期文章、北京相關、地理學史、書序、自述、憶往等幾類。《唯有書香留歲痕(侯仁之文集)》是對“侯仁之文集”前三卷的補遺,對后世學人和讀者全面了解侯仁之的思想、情懷及其學術成長經歷頗有助益。
侯仁之 ·現當代隨筆 ·38.2萬字
本書講述了作者邂逅的古巴。一場無法釋懷的人生的盛宴。古巴Cuba。加勒比海邊陌生神秘的國度。古巴有太多激動人心的元素:海明威,哈瓦那,切·格瓦拉,莎莎舞,朗姆酒,雪茄……“熱情”是個核心的關鍵詞,對于古巴而言。還有淡淡的憂傷,在整個國家彌漫的憂傷。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熾熱的音樂,在一杯朗姆酒之后的微醺里,變得更加悠揚與浪漫。
新橋 ·現當代隨筆 ·20萬字
《會海鴻泥錄》,韋力著。著名藏書家韋力先生將他2015年到2019年之間參加各類與書有關會議的所見所聞,寫成妙趣橫生的文章,其中包括新書發布會、圖書館開館儀式、研究院周年慶典,以及與書有關的論壇、頒獎、捐贈、展覽、學術研討會、講座等,配上自己拍攝的照片,圖文并茂,使讀者可以跟隨他的文字,一同親歷現場,聆聽許多專家和愛書人的精彩發言,收獲與書有關的各種信息和知識。本書延續了韋力先生一貫的寫作風格,在平易、幽默的語言中,將書林掌故、交游趣事娓娓道來。
韋力 ·現當代隨筆 ·21.5萬字
本書為國家一級作家和谷先生文集,共14卷本,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公開發表的重要作品,分為散文、詩歌、紀實、傳記、小說、劇作、文論若干分卷。其中包括了原版于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原野集》《市長張鐵民》《和谷詩選》《1983安康大水災》,作家出版社的《柳公權傳》《還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遠行人獨語》《國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無憂樹》,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野生地》等,反映了作者四十多載文學寫作收獲之概貌。
和谷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的專欄文章精選集。在“有關品質”專欄中,朱偉談作家、藝術家,談書,談音樂、談文學、談建筑、談繪畫,也談朋友,談自己,談情趣,談時尚,談吃喝……文章感性色彩豐富,理性力量張揚,貫穿一種對人內在品質的追求。品質的積累是一種潛移默化,是每個人美好記憶中的回味無窮。這本書,記下了朱偉對品質生活的理解,更是與讀者交流共享的文字。
朱偉 ·現當代隨筆 ·35萬字
《唐宋文史論集》一書由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李一飛教授精選其近四十年來發表的30篇關于唐宋文學的論文結集,可分為如下幾個部分:一是對唐宋時期重要作家生平行事的考證;二是對唐宋部分作家作品的評析;三是對唐宋某個歷史階段文學特征特質的評論;四是關于唐宋文學發展進程中文體興革的闡述;五是關于唐宋一些作家在文學發展進程中歷史地位的評價。作者尤著力于新說的闡發和對舊說偏差的修正,如對中唐傳記文學及中晚唐懷舊詩作特質、價值的述評,對杜甫、韓愈、張籍、李商隱、梅堯臣、秦觀、蘇軾、范成大諸家以及對唐集、宋集的考評、著墨尤多。本書為作者一生之學術精粹,文獻較為扎實,考證嚴謹,立論精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唐宋時期的文學風貌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所占的地位和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李一飛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現代文學漫議》主要內容包括:老舍的藝術地位與現代文學史觀念的更新,老舍及其作品《茶館》,《正紅旗下》悲劇心理探尋,聆聽老舍在日本仙臺的聲音,附:老舍在仙臺講話錄音整理稿,老舍講話,老舍在第二分會場的講話,光照未來的文學精神品格——為葉圣陶先生逝世十周年作,論楊晦的文藝思想和文學批評等等。
孫玉石 ·現當代隨筆 ·23.6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1949—1976)》內容簡介:研究文學制度,或者說從制度的視角研究文學,是近些年來的一個熱門課題,其理論根據,還是中國傳統的“知人論世”。從作家的視角研究文學偏重于“知人”,從制度的視角研究文學,則屬“論世”。這種研究文學的方法,在西方屬于社會歷史研究方法的范疇,也是很傳統的。當然,一些后起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在涉及文學問題時,也會談到一些與制度有關的問題,如福柯的知識社會學理論和布迪厄的場域理論等。“知人論世”或社會歷史的研究方法,屬于文學的“外部研究”,即研究文學文本以外的一些環境因素,而不是文本本身。這種研究方法,以前習慣于談論一些諸如自然條件、文化習俗、經濟基礎、社會變遷之類的問題,失之于泛,如今集中到具體的制度問題上,得之于專,所以近些年來,頗為一部分學者所喜好。
張均 ·現當代隨筆 ·25.9萬字
《立足原點》分為七章,即“立足原點”“學涉社會”“走進百師”“師專風采”“百院趣事”“學無止境”“鞭策激勵”,按主題和時間順序編排,既自成一體,又可單獨成篇;每章均收入7至10篇文章,加上序和跋,一共66篇。同時,另附師長和文友對上部散文集評價的4篇文章,合計70篇。
凌紹崇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微神集月牙集》是老舍的短篇小說集《微神集》和中篇小說集《月牙集》的合集。《微神集》和《月牙集》都是老舍先生自己選定的集子,原出版于上世紀四十年代。本書為袁運生插圖本。
老舍 ·現當代隨筆 ·24.2萬字
《人生的節氣》以《人生的節氣》為題,套用二十四節氣的成數,寄托古今之變中人生不變的喜與憂。時空的流轉無窮無盡,便有"人生代代無窮已"的亙古感嘆,而短暫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復,也有獨一無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這恒與變的裂隙中。平凡的點滴見聞,也能積累成閱歷。生活便是由無數瑣碎的細節構成,即使是遠行客,隨手采集路邊的草花,也不失為值得慶幸的紀念。人生的可愛之處,就是經常會有一些小的感動。
季紅真 ·現當代隨筆 ·27.3萬字
“雅”與“俗”,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對既古老又彌新的范疇。《雅論與雅俗之辨》從“雅者正也”的審美意識出發,考察了中國美學雅論與雅俗之爭的文化淵源,闡述高雅、典雅、和雅、清雅和古雅等雅境的審美內涵與審美特征,同時還對我國先秦至清代的雅俗審美意識的歷史軌跡進行系統而深入的探討,旁征博引,觀點鮮明,充分展示了雅俗審美意識的立體面貌。
曹順慶 李天道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本書是宗璞先生自選散文集,除題記與后記之外,共107篇文章,分作9組。第一組文章圍繞家庭與親人所作,第二組專為其父馮友蘭而寫,第三組系回憶與聞一多、張岱年、陳岱孫等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交往與情誼,第四組圍繞著作者生活了數十年的燕園里的風景古跡與人事代謝,第五組是作者關于四時花令與良辰美景的美文,第六組是作者尋訪世界各地名人故居的游記,第七組是作者對日常生活與個人經歷的反思,第八組是作者的讀書心得,第九組只有兩篇,系作者對于畢生創作的總結。宗璞先生出生于清華園,成長于西南聯大時期的昆明,返京后又在燕南園生活了數十年,學養融匯中西,交游遍及士林,文字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宗璞 ·現當代隨筆 ·23萬字
本書精選1911年以來關于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的關于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的蘇軾研究的經典文章,匯集老中青三代學人,展現每一代學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徑上的推陳出新。同時所選論文涵蓋歷史、考古、文學、科技等多個學科,以此梳理和綜合多年來學術界對蘇軾的研究成果,并由分冊主編精心撰寫導讀、研究綜述和研究目錄索引,為后學研究提供指引。
詹福瑞 王紅霞主編 ·現當代隨筆 ·27.9萬字
本書為錢理群先生主編的“文學經典讀本系列”之一,叢書目標是從文學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有助于大、中學生和一般讀者的語文訓練和人文修養。具體編寫以文學經典為中心,選名家名作,力圖通過有線的選文凸顯一條文學史的線索,一種文化傳統,一種"層累"的過程。書前有總的導言,每篇選文前有編者撰寫的作家作品概論和述評,后有思考題、名家點評(部分存目)。本書為當代文學部分,由孫郁編著。
孫郁 ·現當代隨筆 ·27.5萬字
本書是王利明教授的隨筆集,體現了作者對法治建設的隨想和感悟。作者用其樸實、綿密的文字,分別講述了自己在法治一般理論、法治實踐、立法制度、司法實踐、法學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見解和觀點。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為推動立法、司法前進的積極努力,以人為本的鮮明立場態度,讓你感受到一位主張改革又不失穩健、思考理性但不乏人情味兒的法學學者鮮活的思想脈動。第二版對原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新的篇章,對過時的內容進行了刪減。
王利明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本書講述了真實而不尋常的大學生活。父母車禍雙亡,客家小伙兒王哲只能帶著妹妹和年邁的阿婆,一邊打工一邊求學,被同學們戲稱為“餅哥”。開學第一天,“餅哥”王哲巧遇冤家魯小胖,小胖像根肉刺兒一樣,深深扎進了他的生活和生命。兩人恩恩怨怨,情感糾葛,加上憑空冒出來的“私生女”,把兩個宿舍的男生、女生全卷了進來——愛和誤會一起成長,夢想與青春一道飛揚……本書把校園的新鮮事進行到底,也把校園里溫暖的小事和艱辛的底層生活一撥到底。讓人們看到90后是“靠譜兒”的一代!
魯姜楠 ·現當代隨筆 ·23.3萬字
《溫柔的西部》是作者對中國西部山川與風土人情的描寫、歌頌;也是作者以西部人的視覺對外在世界的觀察與思考。作者賦予了“西部”這一概念全新的含義,不但是指地理意義上的西部,更是指心靈意義那些神秘與未知的領域。這部大多以中國西部為背景的散文集,吳景婭貫以“溫柔”二字,意味著西部不再是蠻荒、貧瘠的代名詞,西部頓時翩躚,是拓展人想象和詩意的無限空間。這是一本具有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的美文讀物。作者對中國文字有了個性組合和創新的遣用——她的文字鏡頭有遠的歷史,有近的當下,有思念,有距離,也有現實安穩流淌。吳景婭筆下的西部猶如一個廣闊、包容、神秘的精神故鄉,等待我們每個人的踏入與探索……
吳景婭 ·現當代隨筆 ·21.9萬字
晚清民國學術名家輩出,佳作如云,既有研究還相當不夠。《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從具體歷史情境出發,關照到文本的前后左右,論述由整體而具體,從宏觀落腳細部,對于近代中國新史學、學術史上的道統與派分、社會學人類學對史學的影響有深度剖析,對于當時的學術交往、學會活動與學術爭論也力求和盤托出,文筆簡潔有力,讓人在歷史的繁復之中領略學術與學人的魅力。著者所揭示的學術史研究路徑,無疑也給人相當啟發,值得有心人細心揣摩。
桑兵 ·現當代隨筆 ·30.4萬字
和谷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