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林中洋長期生活在德國,對那里的人民和歐洲這塊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在長期的生活工作中,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特色的表述,使得《我在德國這些年》成為讀者了解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人民的思想、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的窗口。作者因多年的寫作經驗而使她在描寫寫作對象時帶著強烈的典型性。作者長期進行散文創作,而使得作者的寫作更加細膩生動。
林中洋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作者在大學時有個機會能到新加坡學習生活,時值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候去,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對她后來的成長具有意義。作者有大量寫作經驗,本書是她成長的記錄史。她的寫作經驗使本書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每個讀者的心靈有應和。
張惠雯 ·現當代隨筆 ·11.3萬字
上世紀90年代初,余澤民到匈牙利生活,從陌生到熟悉他走過了獨特的道路。因為有那么多文化之間的碰撞,引起他以文學的手法描寫身邊事物的想法。在他筆下的布達佩斯,和其他的匈牙利的地方,人民,都通過點滴小事展示出深藏的文化品性。溫情隨時流露的人民,讓他越發喜歡那里。盡管也有不讓他喜歡的地方。在那里,令他感受到多樣的人情味之美。
余澤民 ·現當代隨筆 ·10.2萬字
《寬廣的自由》作者通過自己的寫作,清楚的描寫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當人對世界和自然的看法更客觀同時也更有感情,自然界的萬物對人都是本著友愛和真誠的。因為作者長期進行小說創作,而使得作者在描寫人物心理這方面又有著天然的優勢。
袁勁梅 ·現當代隨筆 ·9.7萬字
本書由作者近年創作的數十篇散文作品組成,為“百花·中國自然寫作”書系作品之一。本書貫穿著鮮活靈動的“博物志”風格,收錄作品分為水、航、岸等幾部分,卻戒除了一般專題散文集的依題材簡單分類以及工具書詞條式的呆板同質化寫法。作者廣博搜集罕見史料,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用川江流域的風土人情與民俗傳說,再現一道古老的江水所營造出的旖旎生態。這一道江水所承載和體現的,不僅是水中數量繁多種類豐富的游魚生靈,不僅是船頭岸上質樸健朗勇毅樂觀的船家纖夫,更是一道業已漸行漸遠的人類依水而居、搏擊灘險的古老而瑰麗的風景。這些虛實錯綜、悲欣交織的故事,正猶如一聲聲享譽世界的川江號子,經由作家的解釋與重述,它們穿破時間的煙瘴,重新炸響在激蕩的川江浪尖,旋繞在曲回的蜀道重巒。
陶靈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作家周潔茹的最新散文合集。全書圍繞著“美食”這一主題展開。美食,在飽滿了人的口腹之欲之外,更千絲萬縷地牽連著深深淺淺的生命記憶。在故鄉,在異地,在居家的餐桌上,在摯友相聚中,在寂然獨處時……小小餐盤里,盛放著千種回想,流轉著萬般況味。現在,讓我們再一次回過頭來,看看那些閃爍在我們生命中的《鮮花米線》《紅飯飯》和《味噌湯》吧,它們如此自由自在,如此活色生香。
周潔茹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這是一個出生在大涼山中的女性的生命獨白,關于成長、苦難、出走與返回,關于摯愛與怨憤、歡喜與哀傷。行走于遍布礫石與荊棘的荒誕現實之中,阿微木依蘿得以洞察生活內質的荒誕本真。在貌似無望的困境中,她以一種超拔于現實之上的幽默,為自己,也為眾生璨亮了歲月深處的生命之光。
阿微木依蘿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一個身上有傷口的人,撿拾了一只身上有傷口的果實。這也沒有什么。果實終究還是結成了果實。”在《不語似無愁》中,王曉莉為讀者歷歷展現她在這平凡人間撿拾起的“有傷口”的果實——無論是一只普通的流浪貓,還是拆遷現場中特立獨行的“釘子戶”,抑或醫院候診處邂逅的陌生病人,都在她沉靜的娓娓講述中,出人意料地顯露出堅實的生命質地。
王曉莉 ·現當代隨筆 ·11.2萬字
作為邊疆開拓者的后代,作家南子曾經生活于南疆邊陲的奎依巴格小鎮,親歷了小鎮如同霄壤的種種時代變遷。這些變遷,交織著一個女性的成長史和觀察史,交織著一個普通家庭的聚散和悲歡,也交織著小鎮人們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涌動的內心與生活。作家以詩性洋溢的筆觸,描繪出南疆古老而神秘的風情,描繪出葡萄晾房、手工樂器店、火焰般的紅色群山、露天電影院……為所有愛著與被愛著的人們,奏響一曲悠長深情的“綠洲之歌”。
南子 ·現當代隨筆 ·11.3萬字
出生在海邊的作家重回漁村實地考察采訪,近距離記錄城市化進程中漁村漁民的生活現狀,在與漁民的交流中追記驚濤駭浪中的驚險往事,在典籍資料中找尋被時光漫漶的民間傳奇,諦聽海洋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共振,剖析海洋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流轉嬗遞,在細致入微的觀察記錄、悲憫深刻的省思感懺中,揭示自然倫理與人類文明紐結的復雜龐博。
王月鵬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本書是一個古稀老人的“朝花夕拾”。淮河小鎮上,常有洪水、匪患、饑饉,也有淳樸的家風,在匱乏里依然清晰可感的愛。各種細節彼此交織,是被文字擦亮的一代人的記憶,也是我們乃至后代的人生底色。閆振田文風平白如話,卻細致地描畫了一個時代的角落,是關于那段時光不可或缺的民間敘事。
閆振田 ·現當代隨筆 ·7.2萬字
本書是一本散文集,主要講述了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作者人生之路的記錄。如《擺地攤》《高考時分記高中》《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等。永恒的親情,尤其是父母,還有對家鄉山山水水的摯愛。《改不了的鄉音,忘不掉的鄉情》《上扶村歡迎您》《上扶洞的石頭山洞》,在作者的筆下,上扶村,一個挨近寧鄉、韶山屬于湘鄉的邊遠村落,這兒山清水秀,尤以洞奇石美聞名。《他與她》《半生“軸”來終不悔》《獨處是一種修行》是對當今社會世象的掃描,現實的生活令人理智思索,在沉靜中增添信心和智慧。本書既記錄了時代,又頌揚了社會的文明進步,更是自身成熟成長、不懈奮斗、追求完美、奉獻社會的光彩人生的生動寫照。
朱黎 ·現當代隨筆 ·15萬字
張皓宸寫作生涯首部散文隨筆集,也是他暌違2年后的全新作品。在這本書中,張皓宸記錄了他近幾年的生活狀態,分享了自己的生活點滴,分享了身邊人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出的感悟。他把自己剖開了展露給讀者,有他的過往回憶,有他的青春往事,也有他對生活的體悟,對周遭人事物的關懷。對于每個人來說,或許最糟的時期已經熬過,但黑夜過后的每一個黎明,我還想陪你一起看日出,每個黃昏后的夜晚,還想陪你一起看很久的月亮。
張皓宸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馮唐成事學全新力作,半生讀書、寫作、成事經驗,對話50部傳世經典,帶你看到歷經時間的方法。求真實,不糊涂,才能多成事;讀明白了,活明白了,才是真的了不起。《了不起》,你讀書的拐杖、成事的基石。
馮唐 ·現當代隨筆 ·17.2萬字
這是一本僭越年齡的書,關于人生不同階段的治愈,探討有關修行,愛與苦難、幸福的“細微哲思”之道,給予迷茫者無盡的動能。
黃小平 ·現當代隨筆 ·14.3萬字
這是一部童年生活的史詩畫卷,是兒童版的《平凡的世界》,是70后的《城南舊事》,是現代版的《朝花夕拾》。通過一個生活在山村、兄弟眾多、父親有病、家庭貧困的少年艱難成長,克服種種困難實現自己讀書、上學的愿望,努力實現自己夢想的散文故事,展示了少年兒童細膩的心理成長過程。語言樸實、自然、親切,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兒童特點。是指引子女成長的思想拐杖、情感燈塔、奮斗航標,是一幅豫北風俗民情的水墨畫,是80年代鄉村生活的全景圖!
田建中 ·現當代隨筆 ·16.3萬字
《鵝公坪》是一部敘事散文作品,作品通過個人成長的視角,追憶了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的鄉村生活。語言自然揮灑、單純明凈,情感飽滿深沉,人物溫情可親,最重要的是寫出了鄉村社會的人際情感和變遷。這部作品有時代的印記,也有人文的關懷,以樸素、含蓄的文風,表達出深沉的情感。所寫的雖然是平凡的事,但平實中見妙趣,有著一種歷盡世事后對生命的理解,個對生活的體悟。從歷史的角度看,《鵝公坪》還原了一個鄉村自上世紀60年代到今天的變遷史,在生動的人物和故事中,直擊了小鄉村里幾代人的悲欣生活,在展現真實熱鬧的鄉村生活之余,更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還原一段鮮活的鄉村歷史圖景。
聶雄前 ·現當代隨筆 ·16.8萬字
畢業于高中名校的江笑天,抱著體驗的心態來到軍校,可一切都超乎了他的想象,每天難以承受的嚴苛管理和調練讓他陷入了人生的迷茫,就在此時……
袁笑 ·現當代隨筆 ·8.5萬字
白駒過隙、滄海桑田,才能發現自己的輕狂無知、社會的豐富多彩。對于所有人來說,我們在蕓蕓眾生之中,都只是一粒塵土,然而塵土也有作為塵土的意義。雖然對世間來說,我們很渺小,但是對自己來說,我們卻是整個世界。《塵土》雖然篇幅不大,但是內容卻包羅萬象,囊括了作者對生活、工作和人生的感悟,深邃有趣,奮發昂揚,展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理念。
劉海軍 ·現當代隨筆 ·2.6萬字
有人住高樓,有人處深溝;有人萬丈光芒,有人一身鐵銹;有人自由灑脫輕松且浪漫,有人糊口養家肩扛萬斤重擔……世間有坦途亦有溝壑,身處十層人間,誰不曾與這迷人又磨人的生活交手?在這些交手里,有開大車翻溝里三次,得虧命大才能活著的爸爸;有突患重病不想花錢醫治,差點喝農藥了斷自己的媽媽;有將“一切為了弟弟,為了弟弟的一切”奉為一生使命的“扶弟魔”姐姐;有被拖欠三千塊“續命錢”逼到絕境,不得已對工頭以死相逼的農民工兄弟;有拖家帶口不敢外出打工、每月收入不足1000塊的村民們;有扛著黑暗穿行在樓宇間,為生存、為責任,也為博一個遙遠的未來而顛沛流離的城市邊緣人……他們生而破損,只能用活著修修補補,也許一生都在打掃雞零狗碎的生活,卻依然選擇向光而行、向上而生。泥犁亦是眾生相,十方迷惘從今開。世路崎嶇,是甘是苦,也許只在你我的一念之間。
侯圓 ·現當代隨筆 ·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