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郁達夫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文學巨匠,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他的散文無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現”,而且是“自敘傳”式的自我表現。他在散文中不加掩飾地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將自己的信仰、習慣、性格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現了在舊社會的壓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散文特色。
郁達夫 ·現當代詩 ·19.2萬字
《中國現代詩學叢論》內容簡介:20世紀30年代被認為是中國新詩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國現代詩學叢論》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這一時期現代派詩潮的發生和蛻變、外國詩潮及傳統詩歌的藝術聯系,對林庚、廢名、何其芳等作了深入討論。第二部分以歷史縱橫的敘述方式,回顧30年新詩發展的進程并進行反思。第三部分對多位詩人的寫作進行探索論析,揭示其藝術個性和詩學思想。
孫玉石 ·現當代詩 ·45.3萬字
《臺兒莊大戰詩詞選》共六編,以滕縣保衛戰、臨沂防守戰、臺兒莊大戰、禹王山阻擊戰為序,附論文一篇。詩詞對川、滇、黔、桂及西北等軍隊英勇抗敵事跡均有記載,有資料性、文獻性、可讀性、統戰性,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書中有當時將士、文人的杰作,也有近幾年抗戰將士及親屬在臺兒莊憑吊的抒懷,并收入了墨客雅士參觀游覽臺兒莊的隨感,共376首。
棗莊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現當代詩 ·6.2萬字
年輕學人向粲然先生請教古典詩詞創作,粲然先生遂整理出這本關于“詩話體例”的理論著作。本書分為“立志”“達道”“雅正”“無邪”“仁義”“化育”“歸真”和“濟世”八章,共計八十一條詩話。內容言簡意賅,直指心性,揭示了詩與人生的八個奧義。本書是對中華詩歌數千年來的一次理論繼承、轉化和再創新。
劉長煥 ·現當代詩 ·1.5萬字
本書收錄著者歷年創作的詩、詞、賦、誄文和祭祖文等,多是各處游歷和真實生活原創作品,雖不是文學大家之作,卻也不乏文學的認真推敲。創作之路,多崇尚賈島的人文品格,“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敝帚自珍,也必定一番苦心經營,總要給人以啟迪,有所收獲便是好書。
班飛舞 ·現當代詩 ·1.5萬字
詩人唐曉冰于2016年按照新疆自治區黨委和教育廳黨組的要求,在阿克蘇地區庫車縣"訪惠聚"駐村,任庫車縣玉奇吾斯塘鄉達吾孜亞村第一書記、教育廳駐庫車縣玉奇吾斯塘鄉達吾孜亞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在這一年駐村時光中,得到了古老龜茲大地的豐厚饋贈,一首首詩歌隨手寫就,遂記錄而成該詩集。
唐曉冰 ·現當代詩 ·2.6萬字
該書是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優秀作品的結集,包含成人組及青少年組獲獎參賽作品。其中成人組作品約290首,青少組作品108首。同時還包含“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顧問及評委名錄,簡介及相關詩詞作品。
詩詞中國叢刊編輯部 ·現當代詩 ·4.2萬字
《國學梯級公開課4》由著名國學專家摩羅結合12年一線教學經驗傾力編著而成,收錄韓愈、王安石、戴名世、孔子、孟子、左丘明、司馬遷、顏之推、顧炎武、康有為、譚嗣同等名家經典,囊括寓言、小品文、日記、傳記、史書、議論文、家訓等文體,涉及經學、史學、水利、歷法、近代史等學科。其中史部選了李同、卜式、婁敬三位地位卑微者忠心報國的故事。《副課文》主要選自《元史》和林則徐著作,這些文字既能學到歷史知識,又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材料。
摩羅 楊帆編著 ·現當代詩 ·10.3萬字
黃錫云素好詩詞曲賦。《浮生心痕(精)》收錄其創作的短調慢詞、小令散曲近二百首,所涉詞曲牌名四十種,有感時、遣興、傷逝、別離、懷人、寄情、演景諸類,宗花間之本色,承溫晏之余緒,仰歐蘇之曠達,雖為娛賓寄興之作,而多真情實態之寫。
黃錫云 ·現當代詩 ·2.6萬字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粹所在,中國古典文學發端于上古三代,歷周秦詩風之初立,孔子刪詩書,對《詩經》的確立起了關鍵的作用,遂有“詩教”之說。后經過漢代的發展,散體大賦漸趨成熟,流彩華章,大漢氣象,可知辭賦文章亦皆能吟春秋。迄漢末,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五言詩興起,堪稱五言之冠冕,后世詩人莫不吟仰。之后歷魏晉建安文壇與六朝詩人的發揮,中間樂府詩縱貫數百年而不衰。
秦圃 ·現當代詩 ·33.7萬字
本書收錄了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建立28年間為中國革命犧牲的100位革命先烈寫作的詩歌。全書按照烈士犧牲的時間先后排序,詩歌的作者既有李大釗、瞿秋白、惲代英等黨的重要領導人,也有余祖勝、古承鑠等大批普通的青年革命者,詩歌表現了革命先烈憂國憂民、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和愿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境界,展現了革命先烈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 ·現當代詩 ·5.4萬字
《夢幻的窗口:夢窗詞選》選收吳夢窗的91首詞,箋譯者陶爾夫把密麗深曲的夢窗詞譯成了淺近疏朗的白話詩。全書體例包括原詞、箋注、譯詩、說明、匯評五部分,“箋注”準確詳盡,是最能體現作者學術功力的一部分;“說明”評析作品的藝術性細膩到位,它和“譯詩”部分共同顯示出作者在文學創作方面比別的學者的過人之處;“翻譯”和“匯評”又為一般選本所無,從而體現出這一體例的特點。
陶爾夫 ·現當代詩 ·22.5萬字
駱一禾是我國當代先鋒派詩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富于原創性的詩歌世界蘊含著博大而深邃的思想。胡書慶著的《碧綠的十字——駱一禾詩歌的闡釋》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在詩歌、宗教、哲學三種元素互補互滲的闡釋話語場,對駱一禾詩歌所表現的幾重基本主題——愛的根性、語言與生命、黑暗意識、生存哲學、詩人的精神生態等,進行了深度考量與闡釋,彰顯了其詩歌在我國乃至世界當代詩壇獨特的文本價值及精神價值。
胡書慶 ·現當代詩 ·19.8萬字
本書為古典詩詞集,共計有詩詞386首,其中詩241首,詞145首。本書詩詞除五六首古風之外,均為格律詩和詞,格律和用韻嚴格。詩的體裁涉及七律、七絕、五律、五絕和入律古風等。詞包括小令、中調和長調詞,所用詞牌64個。本詩詞集多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的贊美吟詠以及對世事變遷、歲月蹉跎的慨嘆。其中,1~43首寫于作者青年時期,44~386首為退休后所作,時間跨度近五十年。作品中既有狀物詠史之篇,亦多感時傷懷之作,風格大體屬婉約一脈。本詩詞集宜于愛好古典詩詞的人士休閑瀏覽。
石恒濟 ·現當代詩 ·29.8萬字
本書主要是作者根據日常所見、所感、所想而創作的詩詞。全書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新歌蕩漾”,屬于新體詩,是作者根據各種景色創作而成。第二部分是“古韻悠揚”,屬于律詩,基本也屬于借景抒情。第三部分是“合音縈繞”,是作者根據古詞牌創作的詞。第四部分是作者創作的一些小散文。全書都是對景物的描寫,書法作者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劉天仁 ·現當代詩 ·3.2萬字
一個知道分子眼中的大國民與小世界。本書為梁文道先生近兩年來撰寫的時評文字結集,談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聞自由、公民道德等社會諸多方面。文字風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論述簡潔有力,往往一針見血命中問題之要害,其文字在帶給讀者閱讀快感之余,還催人省思,給人啟示。本書名曰《常識》,正如梁氏自言:“本書所集,卑之無甚高論,多為常識而已。若覺可怪,是因為此乃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
梁文道 ·現當代詩 ·18.6萬字
《瞿髯論詞絕句》,是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縱論千年詞壇、品評歷代詞家的重要論作,以百首絕句濃縮一部詞史,精義迭出,引人入勝。復經夏夫人吳無聞女士旁征博引,一一作注釋和題解,更易讀者和相關研究者閱讀與參考。本書初版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三年增訂再版,迄今已三十馀年未曾以單行本印行。本次再版,稍有校訂,并據夏先生《月輪山詞論集》(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版)收入《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論陸游詞》、《姜夔的詞風》三文作為附錄,以方便讀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詞學觀點。
夏承燾著 吳無聞注 ·現當代詩 ·5.8萬字
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再別康橋:徐志摩詩文》由專業人士從徐志摩的詩文中選取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分為詩歌和散文兩部分。
徐志摩 ·現當代詩 ·14.9萬字
“新世紀詩典”是詩人伊沙自2011年起,開設的微博(微信)詩歌薦評欄目,每日推薦并點評一首優秀原創當代詩歌,在此基礎上每年結集成一本《新世紀詩典》正式出版,此為第六本。不以姿態、立場、資歷、輩分取舍作品,只以作品質量為的評價標準。《新世紀詩典》是新世紀以來中國詩歌的集體呈現,它記錄時代的聲音,展示國人的生存,傳遞詩人的情感。伊沙的編選不帶門戶之見,具有一種包容一切的大氣。他對每首詩所作的精彩點評加在一起也可看做是對中國當下詩壇所做的一次整體性觀察和評價。
伊沙 ·現當代詩 ·10.6萬字
本書從《張元濟全集》中精選張元濟詩詞114首,大多為懷人、抒懷、詠物之作。張元濟作為曠代出版大家,學養深厚,思想獨立,其詩作立意深遠,心系民族命運,體現了一代文化大家深摯的感情,偉大的胸襟。在裝幀設計方面,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傳承單位――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刻制雕版,由揚州國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宣紙刷印、裝訂,所有制作環節皆為手工技藝,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張元濟 ·現當代詩 ·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