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詞作為文學樣式之一,唐宋兩代是詞的創作最繁榮的時代。本書則是對唐宋時期經典詞作的選注,總共選入的唐宋詞312首,唐五代詞56首,北宋89首,南宋167首。在作品的去取上,首先注重思想內容較好、藝術成就較高、情調基本建康的作品,并兼顧到各個流派、各種風格的代表作,使讀者對這一時期的詞作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古詩詞 ·24.1萬字
本書除擇選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常識》《中國古代的歷法》《文言的學習》等數篇關于古代漢語的一些常識性論文、講義等外,又補充了一些王力先生寫作的與古代漢語相關的趣味性小文,內容通俗易懂,以普及為目的,方便讀者對古代漢語有一個初步了解。王力先生對古代漢語的研究極為精深,見解不凡,可給讀者提供較佳參考。
王力 ·古詩詞 ·4.1萬字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又具有英雄氣概。其詞以豪放雄邁著稱,有詞集《稼軒長短句》。這本小書精選了詞人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評注者不僅對詞中生疏的語詞做了簡潔的注釋,還附有深入淺出的解讀,能夠帶領大家輕而易舉地進入辛詞的世界,領略辛詞的藝術魅力。
辛棄疾 劉揚忠 ·古詩詞 ·12.3萬字
本書精選李賀詩歌中的經典作品六十六首,每一首均由四個板塊組成:1.相關背景、典故的簡要介紹。2.詩歌原文。3.曉暢易懂的白話翻譯,與原文逐句對應,極便理解。4.重點字詞注釋。同時,書前有專家撰寫之長篇導讀,綜合介紹李賀的生平和成就,使讀者得到宏觀而全面的了解。全書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是學習、欣賞李賀詩歌上好的入門著作。
(唐)李賀 ·古詩詞 ·7.4萬字
本書選取屈原、宋玉、賈誼、張衡、曹植、蘇軾等人的作品,盡量采取古籍版本,古代人名、地名和專用詞等仍使用原字,未改為簡化字,并按作者簡介、正文、注釋、點評形式來編排,旨在引導讀者自己去感受思索,從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學作品中獲益。
華業 ·古詩詞 ·4.9萬字
焦慮時讀讀這些古詩,用禪意讓焦慮消失!禪是一種富于智慧的人生態度,能讓人以恬靜而歡喜的心情看待世間的一切。在本書中,我們將在復旦大學著名教授駱玉明的帶領下解讀和欣賞一系列體現禪理與禪趣的詩篇,通過閱讀本書消除緊張和焦慮,便能以樸素自然的心情、隨緣自適的態度,求得本應屬于你的完美的生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佛祖手中的金婆羅花、陶淵明手中的菊花,它只是可有可無的道具嗎?恐怕未必。花雖微渺,卻顯示著人世的美好。“你既無心我亦休。”愛情恨意,生死流轉,渺渺冥冥之中,不知是誰在何處埋下了最初的種子。愛有盡頭,恨也有盡頭。不能愛時便不愛,事已過去便不恨,不能死在愛與恨里,一切才有生機。翻開本書,這些古詩一讀就靜下心來!
駱玉明 ·古詩詞 ·6.5萬字
《李太白全集》為唐代李白撰,清王琦輯注。宋散文家曾鞏在前人輯李詩基礎上編成三十卷集,成李集定本。此后版本較多,互有參差。李白的一生、雖有隱居、任俠、求仙,但從他年輕時“遍千諸侯”到年老時的“請纓”,都是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熱愛祖國。“濟蒼生”,“安社稷”是他一生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李白詩歌中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通過一種積極向上的理想來表達的,使他的作品具有明快生動、震撼人心的力量。
李白 ·古詩詞 ·13.3萬字
1、世人只知宋詞唯美,卻不知詞牌本身也是有著或悲凄、或壯烈的故事。本書以詞牌為題,收錄其下留傳千古的佳作,并將背后的故事一一道來,為愛詞人提供一個更加立體、動感的閱讀視角。2、細膩淡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最適合在悠閑的午后、安靜的夜晚細細閱讀。拋俗事困擾,帶著一顆閑適的心去古人營造的唯美世界里游歷一番,不僅是短暫的釋放,更是美的穿梭。3、宋詞是一朵情花。這本書里,不僅有男女之間的愛情,更是大情大愛的世界,親情、友情,男子心中建功立業的愛國之情,在這里展露無遺。一個詞牌,不僅可以展現哀婉纏綿,同樣可以表達萬丈豪情。
趙小巒 行云 ·古詩詞 ·9.7萬字
本書為清代蘅塘退士編選,是影響較大、流傳廣泛的唐詩選本。本書入選詩作按詩體編排,包括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樂府詩歌等。入選作品具有代表性,包含了唐朝重要的詩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昌齡等人的經典詩作。這些詩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沉郁頓挫,范圍相當廣泛,且又膾炙人口。文中除了對詩歌的主題進行闡述外,還附有注釋,方便廣大讀者理解與閱讀,同時為今后的讀者研究古代詩歌文化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蘅塘退士 ·古詩詞 ·7.9萬字
神仙只不過在人間短暫逗留,便留下千古絕唱。或清婉,或豪氣,或嘆息,每一位詩人都有屬于他的符號。詩是詩人在經歷了世間百態,人生起伏,留下的訴說。
唐詩 ·古詩詞 ·7.7萬字
柳永開辟了通俗化的文學創作道路,突破性地將鋪陳敘事的方法移植入詞,注重對人物情態心理做多方面的刻畫,對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做層層描繪,抒情處飽含敘事性、情節性,而且自創慢詞,擴大了體制。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王兆鵬 姚蓉評注 ·古詩詞 ·10.2萬字
《納蘭詞》是納蘭性德所的詞作合集,主題涉及愛情、親情、友情、雜感等方面,塞外江南、古今風物盡收其中,詞風清麗雋秀、幽婉頑艷,頗有南唐后主之風,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與影響力。本書精心匯集了納蘭性德《納蘭詞》的古本手稿,結合原文、詞譯、評論賞析、注釋解疑,輔以情真意切的原畫,以圖釋文,唯美唯真,為廣大讀者傾力奉上一代才子筆下中國古典詩詞的絕美與情韻。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23萬字
本書是快速了解“詩圣”杜甫的入門讀本,由備受北大學子追捧的古典文學課老師、北大文學博士張一南全面導讀、注釋、賞析。開篇有杜甫小傳作為導讀,讓你在詩人的故事中理解詩作,和詩作背后的溫涼。精選詩人二百二十六首傳世佳作,以生平年譜為線索進行排序。每首詩輔以簡析及注釋,生僻字有注音。小傳導讀和詩作簡析相結合的形式,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詩和詩人的一生。
(唐)杜甫著 張一南編校 ·古詩詞 ·5.9萬字
不學詩無以言,歡迎走進《詩經》,共品風雅。國學傳承人煒爵爺(王煒銘)結合文史典籍、歷代詩經注疏及現當代研究,深入詩經名篇,逐字講解,貼近歷史,貼近本義。現下對多首詩的普遍理解已與原旨大相徑庭,還原經典本來面目更加迫切。本書為您講透【賦比興風雅頌】,讓經典不再難懂。《關雎》原是貴族婚禮之詩?《卷耳》主人公究竟是誰?《擊鼓》偕老的是戰友還是夫妻?《柏舟》是貞婦之愁還是離騷之憂?《大車》不敢私奔是怕誰?《將仲子》是莊公語臣還是女子勸情人?“青青子衿”是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伐檀》是表達貧眾不滿還是賢人自嘆?《蒹葭》蒼蒼“所謂伊人”是神?……這是全家人都愛聽的國學課,煒學說,延華夏文脈,傳經典之聲!
王煒銘 ·古詩詞 ·11萬字
本書選擇了100首精美的唐詩,分為經典的十類題材,加以重新的詮釋。其中既有對春花秋月等自然風物的細心描摹,又有登山臨水時的深情詠嘆,更有面對歷史古跡時的深沉反思,其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唐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對十類詩歌的解讀中,既可以感知到唐代詩人們五彩斑斕的詩性生活,開闊自己的歷史文化視野,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從而接受美的熏陶,愉悅精神,享受快樂;又可以涵養性情,調適心境;更能夠濡染古人崇高的精神,提高人生修為。
李靜 ·古詩詞 ·16.9萬字
本書是解析《元曲三百首》的文學讀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讀本系列第二本。本書是對《元曲三百首》一書的譯注評,經作者畢寶魁和尹博數十年對元曲的研究,最終成文。本書在體例上,分為詩人小傳、原詩、譯文、注釋、輯評幾部分,力求準確、完整和精當。《元曲三百首譯注評》既可以作為高校選修課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元曲愛好者參考使用。
畢寶魁 尹博 ·古詩詞 ·30萬字
杜詩的藝術有多方面的成就,無論古體、近體、五言、七言,都有他獨到的長處,為歷代所重視,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說。清代的仇兆鰲花費20年時間,搜集各家注本,輯為《杜詩詳注》,資料極為詳盡,至今仍不失為閱讀杜詩的一種重要的參考書。此次整理以康熙五十二年(1713)附記的后印增補本為底本,參校其他各本,統一格式、篇目,訂正訛誤,加以標點,并編制篇目索引附后。
(唐)杜甫 ·古詩詞 ·81.5萬字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他是宋代文學史上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本書精選了歐陽修的經典詩詞作品,并對其生平進行梳理,帶領讀者領略一代文壇領袖的作品魅力。
何薇 隋忠靜 ·古詩詞 ·4萬字
詞作內容渉及愛國言志,閨閣愛情,羈旅離愁,邊塞風光,詠史詠物,田園山水,民情風俗。或構思精巧,或詩情畫意,或地方特色,或寓義深邃,體現了宋代的歷史特征和宋詞發展的藝術軌跡。每篇詞作有詞人簡介,詞作箋注,詞作藝術分析。詳盡解讀,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顧玉婷 ·古詩詞 ·17.7萬字
拿掉唐詩宋詞,中國文化的一張美麗面孔就沒有了。繼“奇書!天書!”《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之后,又一“清掃霧霾”的認知奇著問世。顛覆千年定論,別一種唐詩宋詞的打開方式,一本地球引力拽不住的奇書,復興被歷史掩埋的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不論是王國維、陳寅恪、胡適之,還是龍榆生、施蟄存、錢鐘書,都要拿來嚴苛審視一番。《唐詩宋詞解》中的李劼,筆鋒犀利,激昂難止,想常人所不能想,言常人所不敢言。“詩為心聲”、“詞乃情物”是李劼的審美宗旨,個人的親歷、個人的感懷,才是意境的由來,才是審美的底蘊所在。
李劼 ·古詩詞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