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全面回顧了民國時期唐詩學的發展歷程,把其分為三個歷史時期,此期唐詩學呈現出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特征。通過對民國學者唐詩研究論著進行文本學解讀,系統提煉了民國時期唐詩學研究所形成的豐富學術觀點。在此基礎上,從唐詩史論、唐詩藝術論、唐詩體派論三個方面建構了民國時期唐詩學研究所形成的理論體系。最后,在系統總結民國時期唐詩學特點的基礎上,指出了民國時期唐詩研究在方法論和理論建樹方面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走向。
趙耀鋒 ·古詩詞 ·30.4萬字
“歷代燕趙詞”輯錄上起隋唐、下迄近現代之燕趙籍詞人創作之詞。編次以時代為序,分為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至現代四部分。以作者為經,詞人姓氏下附小傳,簡要介紹詞人生平仕履,并依據前人論述對詞人作品略加評述,以見其詞風源流、特征及對詞壇的影響;有詞學論著者,概括其精粹,以明其詞學主張與淵源。無資料可參者,則以己意分析。此編旨在匯輯歷代燕趙詞作,供研究者參考之用,網羅散失,雖斷句零章,亦加摭拾,以見作為中國詞學重要組成部分的燕趙詞之創作實績和發展歷程。
于廣杰編著 ·古詩詞 ·27.6萬字
于廣杰編著 ·古詩詞 ·27.5萬字
于廣杰編著 ·古詩詞 ·23.9萬字
《淮海詞》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的詞集。秦觀詞華美精麗,是北宋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本書注譯者陳祖美,是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宋詞研究,她對《淮海詞》的注釋、心得、集譯,字字斟酌,下了很大的功夫。與之前出版的《漱玉詞》選注心解集譯是一套書。
秦觀原著 陳祖美譯解 ·古詩詞 ·22.9萬字
本書分為三編:先秦兩漢詩歌、漢魏六朝賦學批評、唐代詩歌及文學批評。上編主要從思想史角度描述了由《詩經》的“變雅”到《老子》思想的嬗變之跡,從藝術思維角度揭示了屈原作品的藝術特質。中編則于繁復的史料中探賾索隱,分析了司馬遷、司馬相如、楊雄、劉向、劉歆、蕭梁皇族的賦學批評等,勾勒了漢魏六朝賦學批評的基本脈絡。下編以李白、白居易、李賀、李商隱的具體作品為例,探討了古典詩歌釋讀的原則問題。全書從文本細讀和歷史脈絡出發,對先秦漢唐詩賦這兩大文類進行了研析剖判。
冷衛國 ·古詩詞 ·21.1萬字
宋代是節令體系成熟發展的鼎盛時期,日趨繁盛的節俗推動了節令詩的大量誕生。宋代節令詩蘊含著優美的文學情思與生動的民俗描繪,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宋代節令詩研究》一書主要立足于文本細讀,并在歷時比較的視野下對宋人節令詩進行系統性的專題研究。全書首先考察節令詩中的女性書寫、兒童書寫、農家書寫,其次探討節令對宋人生命情境的滲透,再次剖析宮廷節令與應制書寫、權力運作的關系,最后從組詩、典故、題材、語言等層面考索節令詩的審美嬗變。附錄部分闡述節令詩對宋詞、宋代地理類筆記等不同節令文類的影響,且就南宋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宋詩部分的錯訛進行補正,從而進一步揭橥節令與宋詩、民俗與文學之間的密切互動關系。
李懿 ·古詩詞 ·20.4萬字
《京杭運河詩文賞析》是配合“京杭運河詩文講讀”線上課程而撰寫的新形態教材。就文稿而言,作者努力將中華文明發展源流的梳理,落地于運河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和傳統詩文賞析,涵蓋了運河各渠道的鑿通地點和時間、相關人物、規模大小、開鑿目的以及對當時和現今的鑿通意義等一系列相關內容,全方位地為學習者展示每段運河背后耐人尋味的故事,并挑選歷來文人有關運河的抒情、評價、懷古之作,在了解了每段運河的歷史地理背景的基礎之上,站在詩人的視角回溯過往,感受詩人當下的心境,加深對詩文的理解。每一篇賞析文章精彩生動、文情并茂,堪稱雅俗共賞,具有很強烈的當代關懷意識。
邱江寧 孟國棟編著 ·古詩詞 ·17.8萬字
本書在系統梳理唐以前敦煌地區漢文化生成歷程的基礎上,運用文獻學方法,對中古時期(指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區文人詩歌傳播問題,作了細緻的專題研究,發現如下兩種現象:1.敦煌輿內地之間的文人詩歌交流,是自東向西的單項流傅,且吐蕃時期中原文人詩向敦煌的流傅,極有可能是中斷的。2.中原文人詩傅入敦煌以後,其接受群體不斷擴大、流傳範圍不斷擴展,個別文化素養較高的敦煌本地人士,甚至掌握了詩歌創作技能,並從事到了詩歌創作中。上述兩種現象說明,敦煌本地詩歌是在中原文人詩的長期孕育下產生的。這一結論,提示我們,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中古時期的敦煌,中華文化才是敦煌地域文化的主體,敦煌以及更西的絲綢之路沿線各地,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本書最大的價值,即在於此。
侯成成 ·古詩詞 ·15.7萬字
完顏氏家族屬於金源貴胄,譜系源遠流長。有清一代,家族成員均位居顯宦。更重要的是,家族以詩禮傳家,代有文人。從清朝初期到清朝末期,完顏氏家族共有14位詩人,其中男性詩人6位,女性詩人8位,共創作了11部詩集,其中得以傳世的詩集有7部,散存詩41首。家族文風歷三百年不輟,形成了一門風雅的文學生產機制。完顔氏家族的詩歌創作路綫是從家庭生活向社會生活擴展,從上層社會向底層百姓轉移,愈是到清代後期愈多表現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可以説是當時百姓生活的一面鏡子。這種一路向下的眼光和筆法使得完顔氏家族的詩歌具有了現實主義的光芒和社會現實意義。本書以校點完顏氏家族詩歌爲主體,共收入完顏氏家族六位成員七部詩集。
多洛肯 路鳳華輯校 ·古詩詞 ·14.9萬字
本書在古今已有濂溪學文獻的基礎上,對濂溪學詩歌進行補遺。具體搜集了五類文獻仔細檢索,一是學界已有濂溪學文獻;二是各相關地方歷代方志;三是古代諸儒別集與總集。這三類中,優選古人別集刻本,次選古人總集、叢書、類書刻本,再次選其影印本,最后選當代人編纂的總集、叢書、類書。為行文簡潔,各底本均簡稱之,注于篇末。第四類是韓國諸先生的詩文集,均來自兩套堪稱韓國四庫全書的大型叢書——《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韓國文集叢刊》。第五類是日本諸位先生的詩文集多來自日本大型儒學叢書——《續叢書類從》《續續叢書類從》《日本儒林叢書》及日本學者別集。以上文獻至少110種。
王晚霞編著 ·古詩詞 ·12.4萬字
唐詩之美,在于有情。本書按照友情、鄉情、宦情、江山情、古今情的順序,從“我是誰?”“注釋”“譯文”“這首詩好在哪兒呢?”“課堂小彩蛋”“你還可以知道更多”六個方面,對每首唐詩進行抽絲剝繭般的解讀,并以賞析圖輔以漫畫圖的形式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讓孩子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感悟唐詩的美好,領略唐朝詩人的家國情懷。
蒙曼 ·古詩詞 ·9.3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原創格律詩300余首和研究論文2篇。其中格律詩依照傳統格律詩法創作,分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四種,每種詩基本按照歲時節慶、紀事感懷、詠物興寄、游覽即景、田園家居、題贈酬和及議論雜感七類內容編排。限于篇幅,研究論文只收《律詩立意說略》和《律詩用典舉隅》2篇。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對詩中部分典故作了適當注解。
余志海著 屈小寧注 ·古詩詞 ·7.4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十余年古體詩詞創作及部分詩評、詩論等研究成果。全書分三卷:卷一為陶軒詩詞,收錄七律、五律、七絕、五絕和詞等原創作品;卷二為陶軒詩評,收錄作者評論元明清詩人等論文數篇;卷三為陶軒詩論,收錄作者多年從事古體詩詞創作之心得。全書精髓在于所收錄的400余首詩詞作品,內容涵蓋自然山川、名勝古跡、詠史抒懷、詠物言志、記游送別和時代風貌等,而以三秦自然山水、人文景觀及歷史名勝等吟詠居多,故名曰《終南集》。
李曉剛 ·古詩詞 ·7.2萬字
蒙曼 ·古詩詞 ·5.2萬字
作者從歷代詩詞全集當中,精選關于酒的經典名篇三百首,原打算通過書法方式呈現,以“酒詩三百首”的題名面世。隨著研究的不斷加深,對于酒詩體現出來的文人情懷進行歸類分析,形成詩酒情懷二十六說。本書可以作為歷代酒詩名篇的一個分類選本,還有助于讀者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酒文化。書稿體量不大,可以做成袖珍本。對于酒詩、酒文化感興趣的一般讀者,以及從事酒業的人員來說,本書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作者從歷代詩詞全集當中,精選關于酒的經典名篇三百首,原打算通過書法方式呈現,以“酒詩三百首”的題名面世。隨著研究的不斷加深,對于酒詩體現出來的文人情懷進行歸類分析,形成詩酒情懷二十五說。本書可以作為歷代酒詩名篇的一個分類選本,還有助于讀者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酒文化。
王持之 ·古詩詞 ·4.9萬字
欣賞唐詩,是一件快樂的事。本書按照喜、怒、哀、樂、怨的順序,從“我是誰?”“注釋”“譯文”“這首詩好在哪兒呢?”“課堂小彩蛋”“你還可以知道更多”六個方面,對每首唐詩進行抽絲剝繭般的解讀,并以賞析圖輔以漫畫圖的形式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讓孩子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體驗唐朝詩人的豐富人生。
蒙曼 ·古詩詞 ·4.1萬字
本書收集了作者從20世紀90年代到2019年1月原創的格律詩四百余篇,其中包括五律,五絕、七律,七絕和古風。作品以山水田園詩為主,間有節序、詠物、感懷、寄贈、唱和之作。作品均依照傳統格律詩法進行創作,在意境上追求高古淡遠,謀篇講究起承轉合,重視句法字法的推敲和錘煉,嚴守格律,押“平水韻”,力圖在守正求新的基礎上吟詠現代生活。
許曉春 ·古詩詞 ·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