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小說神髓》寫于一八八五年,是坪內逍遙的文藝評論,更是日本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理論著作。明治以后,日本文壇流行兩股風氣,一是繼承了江戶幽默傳統的戲劇文學,二是以傳播西方思想為目的的政治小說。而《小說神髓》主張,文學應當排除道德和功利主義,立足客觀描寫。坪內逍遙提出的“寫實主義”對近代日本文學的誕生產生了深遠影響。全書分為兩大部分,上卷主張小說最重要的是應該描寫人情,并進一步闡釋應描寫當世的面貌和風俗,下卷則論述了具體的寫作方法。
(日)坪內逍遙 ·文學理論 ·9.1萬字
《批評批評家:艾略特文集·論文》收錄了艾略特從1917年開始到1961年間的9篇評論文章和演講稿。這位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的評論家有著獨到的眼光,對眾多文化現象進行了評論,如對文學批評的運用的論述,另外他還評價了對他產生巨大影響力的若干作家,并強調了接受真正的教育的重要性。
(英)T.S.艾略特 ·文學理論 ·13.4萬字
本書共收錄了艾略特在1919年至1936年期間18篇評論文章和演講稿。憑借其深厚的文學蘊涵和冷靜敏銳的洞察力,這名出色的批評家對英國文學史上具有時代重要性的代表詩人進行了承前啟后的審視,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文學批評的意義和手法的獨到見解。
(英)T.S.艾略特 ·文學理論 ·17.4萬字
本書共收錄了艾略特于1919年至1936年期間的20篇評論文章和演講稿。同樣致力于詩劇創作的艾略特在戲劇的黃金時代——伊麗莎白時代進行了仔細爬梳,將莎士比亞、馬洛等劇作家置于筆下進行了縝密而謹慎的分析,同時在最后指出了現代教育的危機,并提出古典文學修養于現代教育的意義。
(英)T.S.艾略特 ·文學理論 ·17萬字
中國新文學的現代性啟蒙發端于“晚清的醞釀”的啟蒙之路,隨著中國遭遇西方現代性而進入近代歷史階段,一批仁人志士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開啟了推翻帝制、促進科學和民主的蓬勃發展的啟蒙之路。本書詳細介紹了了新文學現代性啟蒙的發端與發展,具體闡述了新文學創作的各種現代性實踐形態,并深入剖析了新文學批評的現代性實踐屬性。
趙凌河 張立群 李明明 ·文學理論 ·20萬字
張大春是當代最優秀的華語小說家之一,大膽地說,“可能是華文小說家里頭裝備最全面、技法最多變的高手”(梁文道語)。在這本作品中,讀者將會看到他雜學百家、博古通今,有清晰的架構,由莊子始,張大春炫技似地學舌馬奎茲、戲仿司馬中原……極盡耍痞嘲弄之能事。難得他如此雜學百家、博古通今,更難得有如此清晰的架構,梳理出獨特的小說觀。
張大春 ·文學理論 ·18.5萬字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是一本記敘俄羅斯文學在白銀時代出現的一些流派以及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全書分為八章,介紹了流派風采,集群精神,個性姿態,抒情風韻等內容。
周啟超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是對西方經典《哈姆雷特》的一個闡釋和疏解。在原文細讀的基礎上,作者嘗試以札記和詩話形式,結合中西典籍,于雙重文化視域下觀照哈姆雷特這一人類永恒鏡象所臨對的犧牲、自我認識、復仇、生死等生命問題,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沖突形成的個體命運。
張沛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列王紀研究》是2005—2008年國家社科研究基金項目。《列王紀》是伊朗(波斯文)史詩,是世界文學名著。
張鴻年 ·文學理論 ·14.3萬字
本書分別從莫言的小說世界、莫言的文學觀念、莫言小說的敘事視角、莫言小說的身體寫作、莫言小說與文學現代性、莫言小說的比較研究和莫言小說的文學史評價這七個方面對莫言的小說展開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王育松 ·文學理論 ·16萬字
本書采用記者問答式的新穎結構,和三國人物對話,以此揭開三國時期的很多史實及三國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對話內容給讀者揭示不同于演義的真實的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以及國家興衰滅亡的歷史規律,能給今天的人們有所啟發和收獲。
史宗義 ·文學理論 ·13.2萬字
跨文化研究,如同一場在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論旅行。其中,既有差異與沖突,亦有融通與理解,既遇見陌生風景,亦重新發現自我。本書作者周憲,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本書收錄的諸篇什是他多年來研究成果的集萃:從跨文化研究的理論、觀念與方法,到全球化和本土性問題,包括如何用中國智慧來解決一些理論難題,國內人文學科所面臨的原創焦慮等;從福柯、巴特等法國當代思想家理論的引進與流變,到布萊希特、易卜生等西方藝術家的“中國鏡像”等。本書既表達了作者在文化之間漫長理論旅行的個人體驗,也呈現出晚近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的理論和觀念的嬗變。
周憲 ·文學理論 ·14.4萬字
毛澤東說革命奪權靠槍桿子和筆桿子,他自己卻從沒有拿過槍桿子,但筆桿子倒是一輩子須臾不離手。毛文堪稱空前絕后,他之前沒有,他之后也不可能有。毛文所產生的時代已經過去,它當時指導的工作任務也早已完成,但是為什么人們還在讀它、用它?一有事就想起它?這就是經典的意義,它早已褪去了有形的外殼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為永遠懸在天空,時刻啟迪我們的星辰。著名作家梁衡潛心研究毛澤東的文章作法,從文章形式、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等方面分析毛文的與眾不同之處,開毛澤東寫作方法研究之先河,并引起國內廣泛關注及巨大反響。本書將其研究成果結集,并增加了作者所寫的關于毛澤東的文章,及作者關于寫作研究的文章。
梁衡 ·文學理論 ·18.7萬字
演講集,一九六七年秋,博爾赫斯應哈佛大學諾頓講座之邀,就詩的地位、隱喻模式、小說與詩、音韻與翻譯等展開六講。講座錄音帶在圖書館塵封三十多年后,由時任西安大略大學現代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的凱林–安德·米海列司庫整理出版。全集廣征博引,涉及從古至今諸多文學現象,又有著口語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來,收放自如。“《詩藝》是一本介紹文學、介紹品位,也介紹博爾赫斯本人的書……博爾赫斯跟歷代的作家與文本展開對話,而這些題材即使是一再反復引述討論也總還是顯得津津有味。”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文學理論 ·7.7萬字
《朱自清講文學》收錄了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朱自清有關文學的隨筆、講座等數十篇。長期在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在研究現代和古代文學方面均有較高成就。作為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朱自清親自參與了新文學的創造與建設,其關于中國文學的梳理與辨析,獨樹一幟,并逐步建立起“雅俗共賞”的文學標準與尺度。《朱自清講文學》全面整理朱自清有關文學的論述,涵蓋古今,涉及多種體裁,展現朱自清在文學創作之外的學者風貌,其獨到的文學解讀也將對廣大讀者了解與欣賞中國文學有所助益。
朱自清 ·文學理論 ·13.5萬字
這本《寫作的藝術》(OntheArtofWriting)是亞瑟·托馬斯·奎勒-庫奇爵士(SirArthurThomasQuiller-Couch)1913年至1914年“在劍橋大學對其學生講授寫作藝術”的演講集,其中為首的一篇正是1912年他被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任命為劍橋大學英語文學教授時的就職演講。作為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學者、教育改革者,奎勒-庫奇爵士在這本演講集中,強調了語言的藝術性及其至關重要的性質,給出了一些在語言表達及理解過程中都不可或缺的“技巧”。
(英)亞瑟·托馬斯·奎勒-庫奇爵士 ·文學理論 ·16.1萬字
《為什么讀書》之后,“法國最狂熱讀者”再論《什么是杰作》。什么是“杰作”?“杰作”這個中世紀形容藝術品的詞匯,是從何時開始用于文學?文學杰作有評判的標準乃至配方嗎?怎樣確認一本書是否為杰作?誰來確認?杰作是不朽的嗎?人們今天是否還需要杰作?……本書試圖回答林林總總關于杰作的問題,就這一令人生畏的概念展開有趣有益的思考,其目的是消除杰作的神圣光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學杰作。從荷馬、海涅、貝克特到托馬斯·伯恩哈德,丹齊格往返于經典與當代作品之間,書中既能看到他對普魯斯特的不俗見解,也有關于喬伊斯令人意想不到的分析評論。
(法)夏爾·丹齊格 ·文學理論 ·11.5萬字
《如何讀,為什么讀?》是布魯姆在年近古稀時出版的一本個人化的導讀著作,這位閱讀大師、智慧老人、經典的經典讀者為我們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談論他從童年到晚年喜愛的詩、小說、戲劇。本書可以說是《西方正典》的互補版,已讀過《西方正典》的讀者,可在這里再探索和再發現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魯姆的批評能量;初次接觸布魯姆的讀者,則可從這里開始,踏上尋訪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美)哈羅德·布魯姆 ·文學理論 ·18.4萬字
國民教育通識讀本,汲取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借助22位中外學者與作家的深邃目光,透析文學經典!馬爾克斯、帕慕克、米蘭·昆德拉等大家原典呈現,王安憶、曹文軒、格非等專家深度解讀!《文學的意義》是《國民教育通識讀本》系列的文學卷,由知名教育學者、一線杰出教師扈永進精心選編,介紹并解讀了22篇古今中外的經典文學名家名作。
扈永進 ·文學理論 ·17萬字
民間文學包括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笑話,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民間文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少數民族也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廣為流傳的作品。
蕭楓主編 ·文學理論 ·1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