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聚焦本地特色亮點,通過紅色地標、紅色傳播、紅色文化、紅色實踐四大版塊,講述發生在瑞安這片紅色土地上的紅色故事,充分展示瑞安市廣大黨員干部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責任擔當,全面展現瑞安守好“紅色根脈”,持續掀起“紅動全城”熱潮的生動場景。
孫寒星主編 ·紀實文學 ·10.6萬字
這本書里講述的醫學故事,都是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對生命的人文關懷。這本書的作者有醫生、護士、學生,故事的主角則是我們可愛可敬的患者朋友,不管他們結局如何,我們都能透過這些樸素的文字感受到他們心中對生活的熱愛,對恢復健康的渴望,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我們讓在臨床一線工作中的醫護人員真實地記錄下他們對患者、疾病最樸素的心情和思考,如果你在閱讀到某一個故事時,心里生出了些許感動,甚至產生了一些思考,對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有了多一些的理解,我們做這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陳韶華主編 ·紀實文學 ·11.5萬字
獼猴桃傳奇,從愛開始。頭一回吃獼猴桃,有一種初戀的感覺。然而,獼猴桃的原產地本來在中國,卻一度出現了中國人種植侵外國知識產權的尷尬局面。經過幾代科學家不懈努力,終于討回了尊嚴,并取得了獼猴桃科研和產業化的強國地位。從而,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獼猴桃市場的多樣化和消費的多元化。創新報國,攻堅克難,科學家的辛勞與汗水,信仰與情懷,以及精神與靈魂,在書中交疊呈現。
李青松 ·紀實文學 ·7萬字
《詩意棲居——在“浙”里看見美麗中國》以報告文學的方式展現“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浙江經驗、浙江模式,并配以優美的圖片藝術地解讀。圖書用生動而豐富的故事、直觀而生動的圖片、通俗而簡明的語言,深刻記錄和闡釋了該工程“久久為功”的故事。
何玲玲 方問禹 王俊祿 ·紀實文學 ·6.5萬字
閱讀是一項拓展視野、宏觀思維、知識交流、提升生活品質的活動,讀書會響應我國“全民閱讀”工程的號召,是為了大家學習知識、交流思想而組織起來的公益機構,并依靠出版社、知名作者、新聞媒體、志愿服務組織等社團,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讀書會的主旨是為社會各界讀者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希望大家在思想碰撞中成長,在彼此交流中進益。
常昕 ·紀實文學 ·9.3萬字
《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英文版)由中國婦女出版社獨立出版,優選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50余個婦女脫貧先進人物事跡和婦聯干部幫扶典型事跡,通過形象生動的女性脫貧案例,鼓舞婦女自主脫貧信心,指導婦女積極脫貧并努力謀求自我發展。這本書也是反映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女性,脫貧攻堅、自我發展的一扇窗,向世界人民展現中華民族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動人事跡。
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 全國婦聯聯絡部 ·紀實文學 ·6.6萬字
日常生活中,廉價打折買回的衣服,一次都沒穿過就被丟棄時;在商家的促銷活動中大量購入的食品,吃不完不得不倒入垃圾桶時,你的腦海里會不會有一剎那閃過“似乎有點不對勁”之類的念頭?在日本,服裝產業每年都要廢棄處理上億件新衣服,快消食品業廢棄的產品數量更是驚人。我們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卻把這些當作理所當然的時代,這一現象背后是大量地球資源浪費和廉價勞力的被剝削。“浪費”背后必然隱藏著“不合理”。《朝日新聞》資深作者深入快消產業生產與消費現場,探討這一“大量廢棄社會”的現狀和解決手段。
(日)仲村和代等 ·紀實文學 ·11.4萬字
耳朵聽不見,也可以打拳嗎?日本第一位女性聽障職業拳擊手小笠原惠子的雙親都是健聽者,因此,兩人從未想過自己的女兒會聽不見。直到三歲,惠子依然無法說出完整的詞句,媽媽終于面對現實帶她去做精密檢查。自此,惠子被確證為“聽力障礙患者”。也就是說,從小,惠子就與最親近的人活在兩個世界,從來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流暢地交流,又如何與世界恰當地互動。她頂著爆炸頭孤獨地跋涉過狂躁的青春期,在校園霸凌與暴力對抗中探索著自己的位置,以別人眼中異類的弱者形象生存于世。直到走入拳館的那個意外瞬間。她怕痛、怕挨揍、怕丟臉,沒有過人的天資,反倒懷抱缺陷。沒有人能夠明白,為什么連喝彩聲都聽不見的她,想成為職業拳手。本書描繪了她如果度過人生的前三十年,如熱血漫畫一般,有心酸有亢奮,也有讓人共情的軟弱和淚水。這或許并非一則關于英雄成功的故事,反倒關于日常的失敗與尊嚴,正如她所說:“我總是在逃避。我的膽小怕事在拳擊里也依然保留得完好無損。可這世界上并不只有內心堅強的人,還有許多軟弱的人。”
(日)小笠原惠子 ·紀實文學 ·6.5萬字
《音的記憶》描述了作者小川理子從小與音樂結緣,長大后一邊在松下工作一邊追逐自己的音樂夢的傳記式紀實文學。出生于大阪的小川理子從小在經營著機械工具生意的家庭中長大,因為父親是忠實的爵士樂愛好者,她三歲便開始學習鋼琴。從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后,她如愿進入了當時憧憬著的松下電器的音響研究所,在研究所中研發完成了如“銅管樂器型揚聲器”等獨特產品。1993年,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小川理子所在部門也遭到解散。失意的她在低谷之際受到上司的邀請,開啟了爵士鋼琴家的歷程。期間她堅持同時扮演著公司職員和爵士鋼琴家兩個角色。2014年小川理子終于重新回到了音響研發的第一線,負責復興一度停產的高級音響品牌“Technics”。在她的努力下,Technics成功亮相于德國柏林舉辦的IFA2014,并公開宣布品牌復活。
(日)小川理子 ·紀實文學 ·7.4萬字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傾盡心血之作,親臨歷史現場,走進政壇風云人物的內心。《我的政治生活》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九任總統尼古拉·薩科齊的心血之作,作者回顧了2007—2012年間擔任法國總統期間的從政經歷,講述了數項重要改革背后的故事,并歷數任期內頒布的稅法、文化、高等教育、移民等新政策的成就和過失,對媒體的夸大負面報道和丑聞做了辯解;他還借此機會詳細分析了2012年敗選給奧朗德的重要因素,抨擊了法國總統五年任期的弊端,提出了針對法國社會近幾年來新矛盾的解決之道,積極回應法國人目前最關心的議題。
(法)尼古拉·薩科齊 ·紀實文學 ·9.9萬字
陽光之下,藍海之中,豪華郵輪腹內有一群看不到海的底艙勞工。他們是今天郵輪旅游業乃至大眾旅游業的“底層”風景,資本主義藏起的不堪。這是一個被游客和文學遺忘的世界。一天早上,斯里曼·卡德爾決定到一艘在加勒比海巡游的豪華郵輪上工作。他離了巴黎近郊的高危街區,直奔邁阿密。但等待他的不是水清沙幼和參天的棕櫚。在這座運載著8000人的海上城市里,6000人是看得到海的游客,2000人是甲板之下不見天日的現代奴隸,被雇來滿足上層艙房的需求。中國人常居廚房,洗衣房是印度人的陣地,毛里求斯人端盤上菜,清潔工則是一色的墨西哥裔美國人。斯里曼,這個阿爾及利亞裔的法國青年,更是在眾人之下:他是被人呼來喚去到處救火的勤雜工“百搭”。哪里缺人,他就去哪。他什么都做過,現在,他講述一切,揭開了大眾旅游業下層風景的遮羞布。本書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紀實,它同時還是一個文學行為。斯里曼·卡德爾用他活潑的語言、帶刺的幽默,為我們奉上了一部深刻揭露時代現實的黑色喜劇。
(法)斯里曼·卡德爾 ·紀實文學 ·9.1萬字
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科學家王濤給出了他的答案。他胸懷祖國,用一生的堅守,為中國沙漠及沙漠化治理做出了傲人的成就;為生活在沙漠邊緣、處于沙漠化及風沙侵害之中的人帶來希望。在王濤的世界里,只有沙漠的荒涼,沒有人生的荒涼,他不為名利,默默地在沙漠世界里戰斗,用汗水、淚水和血水,踐行了一位科學家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君子!
李春雷 李艷輝 ·紀實文學 ·8萬字
為廣泛宣傳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我們編選了部分寧夏援鄂醫護人員在抗擊疫情時寫的日記,形成《白衣執甲逆風行——寧醫援鄂日記》一書,并收入《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叢書。本書編選的文章主要來自學習強國寧夏學習平臺、人民網、新華網、寧夏新聞網、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官網等新聞媒體平臺和網站;在編寫過程中,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謝意。同時,為方便閱讀使用,我們采取融媒體方式,在書中植入了音頻文件,讀者可使用手機掃描書中二維碼,收聽本書內容的朗讀音頻。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紀實文學 ·4.3萬字
本書以張冬雪留學布拉格的親身經歷,書寫了“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人民與捷克人民的交往、交流與合作,在寬廣的世界視野中講述了中國故事。本書忠實地描述了作者對人生的執著探索,留下了作者成長的腳步。
張冬雪 ·紀實文學 ·5.8萬字
周立三院士是自然資源綜合考察、農業區劃以及國情分析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科學工作者的楷模,是一代地理學宗師、杰出的具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本書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名譽所長、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周立三一生的科學研究為線索,抒寫了他以赤誠的愛國之心,無私地獻身科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輝煌事跡,頌揚以周立三為代表的中國地理科技工作者血乳大地、科學報國的科學精神。
杜懷超 ·紀實文學 ·8.2萬字
本書選取了100個基層鄉村醫生的感人故事,記錄他們盡管工作環境艱苦,但是依然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百姓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基層衛生事業做出了貢獻。本書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朱勇編著 ·紀實文學 ·5.1萬字
2020年年初,《帶夢逐路》項目立項。本書的初衷,是希望在人物專訪、企業介紹的基礎上,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展現民營企業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風采。然而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的部署。深入企業實地采訪的計劃被迫改為電話采訪,雖然如此,我們依然獲得了各家企業的積極配合。在一次次采訪與資料整理后,一篇篇報道逐漸成型。其中有在非洲舞動文化紐帶的女制片人,有帶領團隊贊比亞十年耕耘的熱血小伙,有在東南亞推廣農業生產的“80后”,有在東歐布局產品生產線的“90后”,也有帶領團隊從追隨者、并跑者到引領者的企業家。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員工,他們都是逐夢人,都在這條注定輝煌的道路上,追逐放飛著人生和事業的理想。本書的成稿,離不開各方的支持與配合。在此,要特別感謝全國工商聯的領導,以及全國工商聯聯絡部和宣教部在本書從立項到取材,再到完成過程中的大力支持;感謝各家企業的全力配合,為本書提供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生動的事跡與精彩的故事。感謝袁一鳴、李瑛、肖宇等人的精心策劃,以及為整理資料、撰寫文章所付出的辛苦與努力。書中的不足之處,還望廣大讀者訂正。
本書編寫組 ·紀實文學 ·7.2萬字
從潘維廉先生在1988年2016年間寫給家人的數百封家信中精選近五十封,首次集結出版。向國外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具體可感的中國,以及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還有作者本人和他的妻子、孩子濃濃的中國情。
潘維廉 ·紀實文學 ·7萬字
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一特定年代里的北京大學,注定了將與中國電影發生一些特殊的關聯。但在講述這種關聯之前,我還要辨析一下電影與大學之間存在著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同質性。在我看來,電影與大學的同質性主要體現為兩者都能產生一種類似“震驚”的現代體驗。
李道新 ·紀實文學 ·1.4萬字
一九八〇年初夏,《解放報》的塞爾日·朱利向杜拉斯索稿,請她開辟專欄,專門談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夏天過后,杜拉斯把專欄文章交給出版社,于是就有了這部《八〇年夏》。專欄匯成的十篇夏季隨感,有霧、風、海、孩子,又有波蘭格但斯克工人罷工、莫斯科奧運會,主題多樣。
瑪格麗特·杜拉斯 ·紀實文學 ·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