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易中天教授多年美學研究與寫作的精彩總結。在這部著作中,易中天引用大量人類學材料,闡述了一個基本觀點:藝術是人類專門為實現人的確證而被創造出來的。在藝術中,通過情感的體驗和傳達,實現了人的自我確證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確證,這就是“藝術本質確證說”。本書從人類走出自然界出發,考察了工藝、建筑、雕塑、人體裝飾、舞蹈、戲劇、繪畫、音樂、詩歌等大量原始藝術形態,不但是一本理解人類藝術起源和本質的重要之作,也是一部生動的原始藝術圖鑒。
易中天 ·名家作品 ·28.5萬字
本書本著優中選精的原則,斟酌再三,將石評梅最膾炙人口的散文、詩歌、小說、游記、戲劇、書信等作品精選出來,集結成書。鑒于石評梅的散文和詩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書內容的重點側重于對其散文、詩歌作品的遴選上。
石評梅 ·現當代隨筆 ·31.8萬字
有這樣一群人,從山里走來,帶著貧困,走進神圣的殿堂。他們之中有的父母不堪忍受沉重的負債,帶著不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永遠離開了人間;有的因物質的匱乏而扭曲了心靈,也開始墮落。《落淚是金》探究了中國貧困生在通往高等學府的崎嶇路上,經受著個人與家庭的艱辛和痛苦。
何建明 ·紀實文學 ·26萬字
本書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文學概論》2018年版,包括了初步而又完整的文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分為文學觀念論、文學作品存在方式論、文學創作論、文學接受論、文學源流論五個部分,這些理論和知識從不同方面揭示了文學創作和文學發生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內在規律。本次修訂,為適應當前學生自學考試的新需要,對基本概念、定義、論述語句等作必要的局部調整及完善,更換了部分文學作品及文學現象實例,調整了各章的本章小結、本章概念與問題。
王一川 ·文學理論 ·42.2萬字
《智囊》一書一共收錄了自先秦起到明代止的歷代智謀與才略共存的人物的故事達一千多則,分為十部共計二十八個小類。書中囊括了政治家的治國策略,軍事家的用兵計謀,普通民眾的持家手段以及婦女兒童的遠見卓識。展現了古人們的聰穎機智,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明)馮夢龍編著 ·古代隨筆 ·20.8萬字
原山東大學陸侃如和牟世金教授編撰的《文心雕龍譯注》,是閱讀和研究《文心雕龍》的經典讀物,曾入選2021年中國傳統文化優秀讀本首批“最要之書”“最善之本”。該書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書前有非常全面系統的“引論”,詳細介紹《文心雕龍》的產生時代、理論體系、主要觀點。正文每篇前有“解題”,概括介紹本篇的主要思想。注釋簡明準確,翻譯忠實流暢,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南朝梁)劉勰 陸侃如等譯注 ·文學理論 ·47.6萬字
《北宋詞史》對北宋時期詩詞名家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一一評說,對學習和研究古代文學史的讀者,《北宋詞史》將有很大參考價值。詞的抒情功能在他們手中有了極致的表現和復雜的變化。宋詞的風格表現更是多姿多彩,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如晏殊的溫潤秀潔、柳永的靡曼諧俗、蘇軾的清雄曠逸、周邦彥的精美典麗、李清照的清新流暢、姜夔的清空騷雅、辛棄疾的沉郁頓挫、吳文英的密麗幽邃、王沂孫的晦隱纏綿……
陶爾夫 諸葛憶兵 ·文學理論 ·41.6萬字
細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互相碰撞和交流的過程,我們閱讀文學,是一種以自己的心靈為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著名文學史家陳思和教授在本書中帶我們進入了十二部現當代文學名著,逐漸領會作品的內在精微之處,展開美不勝收的文學之旅,得到豐富的審美享受。本書實為文本細讀的范例,可作為通識課、選修課教材和普及讀物。本次在出版十年后修訂了全書,刪減了部分舊篇目,增加了當代文學新篇目的解讀,更貼近文學動態,內容更全面、新穎。
陳思和 ·現當代隨筆 ·34.5萬字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紐約客》駐北京記者。這本書講述了我駕車漫游中國大陸的經歷。《尋路中國》是我的中國紀實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討經濟,追蹤發展的源頭,探究個人對變革的應對。如前兩本書那樣,它研究中國的核心議題,但并不通過解讀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來實現這個目的,也不做宏觀的大而無當的分析。它相信通過敘述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來展現中國變革的實質。我經常在一地連續呆上數月、甚至數年,跟蹤變化。我不會僅僅聽主人公自己講述,我會睜大眼睛,看著他們的故事在我面前一點點展開。
(美)彼得·海斯勒 ·紀實文學 ·30.6萬字
這是蔣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數十次閱讀《紅樓夢》后的心血之作。無關紅學,不涉及考證,作者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這是一個生命對其余生命的叩問與聆聽。跟蔣勛讀《紅樓夢》,仿佛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蔣勛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 ·文學評論 ·20.5萬字
《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是研究魏晉歷史、人物、文學、語言的極好史料。這次整理,選取光緒十七年王先謙思賢講舍所刻本為底本,校本則用宋本、唐寫本、沈校本等為主,并征引了李慈銘、李詳、程炎震、余嘉錫、徐震堮等學者的校語。書后附人名釋名和龔斌的《人名索引》,以便讀者閱讀。
(南朝宋)劉義慶著 (南朝梁)劉孝標注 徐傳武校點 ·名家作品 ·20.6萬字
汪曾祺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上頗有成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他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和民間文藝也有深入研究。本書選入汪曾祺自述生平、交往、創作的文字,按生命時序排列,展示一代文學大家的豐富人生。是自敘傳,是回憶錄。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40.7萬字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紀實文學《長河落日》據占有地利、人和之便的作家采訪歷史見證人談話紀錄寫成。該書本樸真切地披露了海內外人士關心的中共中央前領導人陳獨秀在抗戰時期逃難入川后的落寞晚景——初到江津被拒之門外,寄人籬下終遭逐出“延年醫院”,周恩來托董必武、朱蘊山親赴江津動員陳獨秀前往延安,胡宗南、戴笠趕往江津白沙鎮探訪陳獨秀,邀請他到重慶做官遭拒絕……作者真實、生動地刻畫出了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拒不認錯、絕不投降、不甘寂寞、行孤影單,最后身心疲憊、意志消沉,客死他鄉的復雜經歷和倔強性格。令世人嘆息!
羅學蓬 ·紀實文學 ·27.1萬字
《海明威書信集(1917—1961)》將呈現一位有史以來最為有趣的書信達人。作為百年來所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最為我國讀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眾形象、傳奇人生早已通過其作品為人所知,但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書信卻讓一個嶄新的海明威浮現出來。海明威研究專家卡洛斯·貝克從海明威留給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書信中精選了其從18歲至逝世這40多年間寫就的近600封信件,書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語言坦誠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敵手、編輯,以及當時幾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記錄了他生活與寫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稱他為有史以來最為有趣的書信作家也不為過。作品所選的書信不僅記錄了作家人生各個轉折點,更展現了他的性格與智慧,及其對狩獵、垂釣、飲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與狂野大大超過了他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非常規的作家自傳。而其中描畫的眾多國際性、社會性事件,以及一眾名噪一時的藝術家、文學家,更是從側面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國際風云與藝術影像。這些信不僅成為一般讀者的指南和閱讀享受,而且為認真研究文學的人提供了考證二十世紀美國文壇巨人之一的生平與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美)海明威 ·文集 ·39.8萬字
《創造進化論》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柏格森代表作,在《創造進化論》中,亨利·柏格森既反對唯心主義,也反對實在主義以及與現代科學緊密聯系的實證主義,書中論證了“生命沖動”的理論和直覺主義方法論,并對之前的進化論哲學體系作了批判。他的抱負是要使哲學成為實證科學的“延伸”,即科學與形而上學相結合,從而把握生生不息、不可分割的“全部的實在”,或者萬物造化的“絕對”。該書的出版標志著柏格森生命哲學的成熟。
(法)亨利·柏格森 ·名家作品 ·21.9萬字
為什么我們總是能夠從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讀到對于青春流逝的感嘆?從辛棄疾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中,想起無知又無畏的少年時光?從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中,讀到刻骨的相思?又為什么總是能夠從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讀到遠行時的濃郁鄉愁?那是因為,這些一流的詩人和一流的詩歌,跨越千年,說出了我們每個人的哀樂悲歡。中南大學楊雨教授,深耕唐宋詞20余年,從5萬余首詩詞中,精選40首,解詞、解句、解意境、解創作背景的同時,更以古為今用、中西合璧的視角,帶我們體驗“美了千年”的中國古典詩詞。
楊雨 ·古詩詞 ·20.7萬字
“我從沒說過自己有憑空編故事的本領;我往往需要一個事件或是一個人物才好動筆,不過我總是運用想象力、創作力以及戲劇感,把素材變成我自己的東西。”毛姆如是說。從一八九二年他十八歲開始,毛姆就養成隨時記錄各種創作素材的習慣,這一習慣他一直堅持了五十多年。一九四九年,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毛姆從他保存的十五冊筆記、備忘錄和旅游札記中精挑細選并加以簡明的按語,出版了這本《作家筆記》。這無疑是毛姆最為重要也最為真實的作品之一,等于是在正式放棄虛構文學創作后將他“寫作素材的倉庫”亦即他創作的終極秘密公之于眾了。雖然之后還出版了《隨性而至》和《觀點》這兩本隨筆和評論集,《作家筆記》可以看作毛姆一生文學創作的起點和終點,是他對自己一生漫長的文學生涯的告別。
(英)毛姆 ·外國隨筆 ·24.2萬字
本書收集周有光先生八十五歲退休之后的所有重要作品。周先生自“離開辦公室”后,就告別了語言文字的專業研究,開始撰寫大量思想文化隨筆,內容涉及中西歷史、文化、政治思想等,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這些隨筆除了來自閱讀積累之外,還結合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周先生以其超凡的文字駕馭能力、清通曉暢的語言,論述了諸多深奧的問題。文集薈萃了作者以小見大,微觀中顯現宏觀的晚年代表作。
周有光 ·現當代隨筆 ·37.2萬字
王維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此《王維詩集》用清趙殿成箋注。
(唐)王維 (清)趙殿成箋注 白鶴 孟柏校點 ·古詩詞 ·23.1萬字
宮曙光和張馨編著的《中國本土精彩老神話》所選的中國經典神話,在故事的類型上,與世界神話學及中國神話學的體系是相同的,既對應了神話學的學理要求,也對應了古希臘和古羅馬以及北歐神話的類型。也就是說,本書的四輯分類從學術的角度上看是科學的,從東西方比較的角度上看也是嚴謹的。宮曙光和張馨編著的《中國本土精彩老神話》在前人的整理基礎上,對中國神話重新進行了徹底的梳理,編者將支離破碎、點線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國神話徹底地回歸到了一個有著基本脈絡、基本情節的體系上,以期較完整地獻給中國讀者。尤其是廣大的中國青少年提供一套詳實可靠、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的神話故事讀本。
宮曙光 張馨 ·民間文學 ·4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