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剛果之行》包含多篇游記,記述作者在剛果、土耳其、布列塔尼、阿爾及利亞游覽時的所見所聞,文筆精妙,讀后令人回味無窮。其中,《剛果之行》寫于1928年,描寫了美麗迷人的非洲風光:浩瀚的大河,濃密的林莽,鮮艷的花卉,以及各種令人驚異的自然奇觀。那里殖民者的暴行也令他觸目驚心,黑人的悲慘遭遇記錄在他的筆下。對于作家本人,剛果之行促成了一個巨大的轉折,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走向新的路程。
(法)紀德 ·隨筆 ·16.7萬字
本書從一位書畫家的角度,行萬里路,寫生作畫,尋師問道,將詩情畫意、山川俊美,以精煉而優雅的筆墨呈現出來。本書約24萬字,收錄作者所寫游記33篇,收圖18幅。其中內容包含了作者從1964年至2011年的行跡見聞,從《廣勝寺壁畫臨摹記》以后29篇為國內游記,從《俄羅斯之旅》以后4篇為國外游記。
陳巨鎖 ·隨筆 ·16.4萬字
本書是一本旅游隨筆集。作者將旅行途中對自然景觀的生動描寫巧妙地與景點的歷史文化雜糅起來,讓讀者在了解造物主的神奇偉岸時,更能感悟歷史的厚重。
胡祖義 ·隨筆 ·16.3萬字
本書收錄了格子、云帆、非魚三人游走歐洲、美洲、亞洲等各地的旅行小記,其中包括路途中令人震撼的風景、暖心的人、舒適坦然的心情,還有各種奇聞趣事。但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的還念和依戀。是一本溫暖治愈的旅行日記。一路有所見,有所得。內附有豐富的旅行照片和手繪圖片,使得文章更加有趣、精美。
格子 云帆 非魚 ·隨筆 ·16.2萬字
從倫敦到北京,3000公里的熱血騎行之旅,呈現一個英國屌絲的人生吶喊!《不如去飛》“超越了所有的旅游傳記,是一本有血性的書!”(《倫敦周刊》評語)作者根據騎自行車從英國到北京的真實經歷撰寫而成,展示騎自行車行萬里的真實面貌;分享親身感受與人生思考!克里斯托弗是一個普通的英國人,他厭倦了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在同時失去工作和戀人之后,決定以自己的方式——騎自行旅行挑戰自己的極限,找回自信心。
克里斯托弗·J.A.史密斯 ·隨筆 ·16.2萬字
《帶著兒子去旅行》是一本關于旅行的書,更是一本關于教育的書。一位身患重病的堅強父親,一個倔強叛逆的熊孩子,兩個人,一臺車,365天走遍中國大好河山。從初的尷尬到后的親密無間,父子二人的關系在旅行中得到了脫胎換骨的轉變:他們在旅行中修復了久違的愛,他們在旅行中學會了尊重和信任,他們在旅行中了解文化和歷史,他們在旅行中收獲了友誼和成長。
高銘遠 ·隨筆 ·16.2萬字
該書全面介紹了國家森林公園幕阜山的人文地理風貌。幕阜山是湘鄂贛三省交界第一峰,元代詩人胡天游曾經站在一峰突起的絕地丹崖,驚嘆“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頂即天上”。云海翻滾時,天岳之巔仿如天,這是實景之描。而云霧散去,遠眺到百里之外的洞庭湖,碧海銀波,帆影點點,萬千眾生在腳下。為了更好的挖掘幕阜山人文資源,更系統地展示幕阜山其神奇,作者多年來收集整理了幕阜山相關的地理、歷史、傳說、典故、風景、物產、名人足跡、詩文、紅色根據地革命故事、民俗文化等,以方便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及探訪者全方位地了解幕阜山。
梅實 張崢嶸編著 ·隨筆 ·16萬字
移民,從來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種。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盡可能舒適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徐昌文 ·隨筆 ·15.9萬字
一個90后女孩,走過東南亞、南亞、拉美和歐洲,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了自己經歷過的時時刻刻,記錄了那些能夠留給人思考的人和事。打開這本書,你可以看到吳小凡:在梅里雪山的青旅做義工,一路搭車進藏,走過中尼公路,看到博卡拉的星光;在墨西哥留學打工,去古巴看望親愛的老師,在秘魯馬丘比丘體驗死亡的邊緣;在泰國山里的農場做義工,感受“nowork,noeat”,在簡樸的日子里細品勞作的苦與樂;在印度的垂死之家服務臨終病人,用自己的心和同伴們一起書寫大大的“愛”字;在斯里蘭卡的寺院里體驗冥想,和女尼朋友一起,找回初心;在歐洲游走,法國,德國,西班牙……多年前的愿望成真,小女孩兒已長大——就等故事都經過,小凡的故事繼續書寫。
吳小凡 ·隨筆 ·15.3萬字
作者身為資深旅者,無意沉湎于“風土”之樂,而是注重異國他鄉的“人情”。正是風土和人情的戲劇性結合,形成一系列趣味橫生的“旅行故事”。為讀者一瞥世界各地“人情”,提供了視角獨特的私人導覽。
柏代華 ·隨筆 ·15.3萬字
旅游看什么?看山,看水,看風景;看人,看人們的生活;看社會,看文化,看歷史。在看的時候,心里自然會做一些比較,論一下短長。有時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如果《進化論》是對的,人類都是從猴子變來的。那么各地的猴子好像區別不大,為什么變成人類后,人類社會有那么大的區別呢?原因何在?例如,有人說,有證據表明,明代鄭和下西洋到過美洲。一個歐洲人對我說,中國人到美洲,一看這蠻荒之地,不愿停留,便回自己的溫暖家園,再也不愿去那里。而歐洲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卻絡繹不絕去了那個新大陸。這本游記記錄的都是我國以西的國家(除了尼泊爾以外)的見聞,所以取名《我的西游記》。
何之乎 ·隨筆 ·15萬字
雅典的文藝與民主,羅馬的教會和共和,米蘭關于信仰的擴散,巴黎經典的哥特風格,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維也納的古典主義……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從英、法、意到西班牙、奧地利,整個歐洲的脈絡在大地上勾勒。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書,為所有準備前往歐洲的人介紹城市的故事。
郝景芳 ·隨筆 ·14.3萬字
羅賓·戴維森,一位普通的澳大利亞女子,1975年,27歲的她,獨自來到澳大利亞的愛麗絲泉,在那里學習駱駝的習性和喂養、訓練它們的技巧,憑著那股對荒漠和自我探尋的渴望,兩年后,羅賓接受了《國家地理》雜志的資金支持,帶著四匹駱駝、一只狗,踏上了穿越澳大利亞沙漠2700公里的旅程,這是一個女人單純且充滿激情的尋找自我內在和平的精神冒險。在9個月的沙漠之行中,她接受了孤獨、拋卻了原本的社會枷鎖,與喧囂虛榮保持距離,和原住民、駱駝、泥沙、三齒桴和灌木待在一起,她也狂躁、不安,日復一日的行走,遠離人群的她開始體會到土地并不莽荒,而是馴服、豐富,只要你知道如何看它,如何成為它的一部分。
(澳)羅賓·戴維森 ·隨筆 ·13.9萬字
1981年,夏天,波士頓新英格蘭浸信會醫院。由于疼痛難耐,我連續注射五劑嗎啡,并隨后寫下兩個夢想:考上哈佛法學院、步行穿越美國。醫生告訴我,“你只上過9年學,還要在輪椅上度過下半生,這些夢想太遙遠,肯定是嗎啡用多了……”1997年7月4日早上6點,我站在哈佛法學院大門口,開始了自己的第二個夢想!擺在我面前的,將是一場歷時四個多月,超過8000公里的未知之旅!一路之上,我要步行穿過21個州,1000多座城市,在這137天的步行旅行中,我將歷經酷熱、蚊蟲、颶風、暴雨,以及無邊的寂寞!我不知道,這場旁人看來如地獄般的旅行,將會怎樣改變我的人生……
(美)唐納徳·L 布朗 ·隨筆 ·13.7萬字
《有個半島叫歐洲》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美國比歐洲“后現代”,中國很多方面不如歐洲“現代”,另一些方面卻比美國更“后現代”。《有個半島叫歐洲》收錄了“歐洲:破碎之美”、“橄欖肚人士DIY”、“書店書城書冊水”、“婚禮是問號?葬禮是驚嘆號!”等,供讀者閱讀學習。
趙毅衡 ·隨筆 ·13.7萬字
一位法國漢學家認為,在阿來作品中,《大地的階梯》的文學價值其實超過了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塵埃落定》。《大地的階梯》是著名作家阿來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寫的所看、所想、所感、所聞。文章構思獨特,筆風流暢,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過去與現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隨意與灑脫,又有著小說的生動與感人。在他的筆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個神秘、遙遠、浪漫的代名詞,而是一個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存在。阿來以純美的語言、超拔的意象表現了追風流云而又遼闊寂靜的高原生活。他把從成都平原開始一級級走向青藏高原頂端的一列列山脈看成大地的階梯,文字與景色一樣氣象萬千。
阿來 ·隨筆 ·13.6萬字
本書是德國青年旅行達人洛塔·露布克爾的游記,作者從小有個夢想:有一頭可愛的小毛驢,跟著她浪跡天涯。父親突患癌癥,在陪伴父親度過最后的日子后,她領悟到,生命短暫,如不趕緊開始,有些夢就永遠是夢。攢夠路費后,她毅然辭去工作,買下小毛驢喬尼,開始從慕尼黑向地中海的徒步之旅。小驢馱著行李,她牽著小驢走在一旁。八十天的跋涉中,倔強的小驢和她跨越阿爾卑斯山,歷盡酸甜苦辣。全書幽默詼諧,處處暖心,配有驢友喬尼的多幅萌寵彩色玉照,另有作者手繪的十五幅漫畫插圖,令人忍俊不禁。本書是德國2021年暢銷書。
(德)洛塔·露布克爾 ·隨筆 ·13.5萬字
這是背包客小鵬12年的漫漫長途,也是一個旅行者的情懷擔當。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23歲,畢業旅行選擇陽朔,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當背包客。24歲,選擇辭職,買好南下的火車票。25歲,躺在留學生公寓的單人床上,因一本《孤獨星球》激動得徹夜難眠。26歲,生活依舊動蕩,旅途還在繼續。27歲,在工作和旅行之間艱難抉擇。28歲,一個人去西藏。29歲,去印度旅行一個月,體會孤獨。30歲,仍舊看不清未來,分外迷茫。31歲,花開結果,正式成為職業旅行家。32歲,寫了一本《背包十年》。33歲,旅行清單上的項目已被勾得七七八八。34歲,開始自我膨脹,不能承受挫折與失敗。只能重新上路。35歲,重走格瓦拉的《摩托日記》之路,思考世界,思考自己。在成為背包十年青年公園的掌柜之前,他把背包客三個字,做到了極致。旅行的終極狀態,不再是沸騰,而是平靜。不再是遠行,而是回家。
小鵬 ·隨筆 ·13.3萬字
本書采用非虛構小說的手法,通過你、我、她三個人稱來展開那些行走記憶。三條線交叉進行,三個敘事主體代表三段不同的旅途。而在這樣的行走中,你和我以及她,漸漸認識到生命的“無常”。死亡是真實的,生,是為了死而存在的,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須用一種真實的方式,度過在手指縫之間如雨水一樣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你要明白自己將會如何“生”,死的意義才會顯現。
虞敏華 ·隨筆 ·13.3萬字
探訪阿富汗難民營、追尋穆斯林女騎士、在的槍口下逃生……這是一場歷經生死的冒險之旅,也是一場充滿情懷的行走。青年記者殷宏超(網名毅義非凡)以摩托騎行的方式,孤身一人歷時八個月、行程兩萬里,前往中東地區。在路上的二百多個日夜,他穿越了大漠、雪原、無人區等地理極限,途徑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最終抵達波斯灣。這場奔赴中東的西行漫記,不只有異域風光、人文故事,還有關于輕與重、靈與肉、生與死的思考。
殷宏超 ·隨筆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