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生一世,無外乎兩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固然沒有一定的法則和標準,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則,一定有它的技巧與規律。做人做事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時刻,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言行,讓自己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臺上,贏得社會、生活、他人的信賴。歷史上的王侯將相、圣賢豪杰,凡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做人做事的高手。他們之所以在做人做事方面有成就,完全得益于他們知道了人生的奧妙,懂得做人做事之道。
東方茗編著 ·處世學 ·18.2萬字
古人云:“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一個人是否有能力,以及這種能力能否發揮出來,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取決于他說話的技巧高明與否。開放的社會,人際之間的交流更多、更廣泛,人們需要用準確、機敏的話語來溝通情感、交流思想,許多人拙于言辭,因而總是吃虧,不是失去了朋友,就是耽誤了生意,或是延緩了自己職場的升遷。本書從多角度入手,運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案例,有針對性地講解了人際溝通中的實用技巧和方法。通過閱讀本書,相信讀者朋友們能夠輕松掌握最受歡迎的表達方式和策略,完美展示自己的心靈。
冠誠 ·處世學 ·11.9萬字
本書從多方面入手,分析了生活中的忙點和“盲”點,并指出正確的道路和方向。本書內容豐富、全面,講述如何避開“瞎忙”的怪圈并忙出成效來,從而更好地提升個人自我管理意識,以及如何強化時間管理理念。
韋秀英 ·處世學 ·13.8萬字
做人左右逢源,我們要學會用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方法去處理好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辦事游刃有余,要求我們學會巧辦事、辦巧事。辦事游刃有余首先還是要做人左右逢源,先學會做人,后才能學會做事,有了人脈,才能做好事、做大事。
王傳麗 ·處世學 ·11萬字
本書盡攬南懷瑾、季羨林兩位大師的典籍,采擷其百年人生智慧,結合先生們的人生經歷,置身于他們真誠的述說中,感受他們的人生哲理,以及無為勝有為的境界,將其真善、淳樸、寬容、恬靜的情懷展現給世人。同時從他們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浩瀚學識中得到安身立命的生存哲學,找到自身做人、處事、治學的方法。
上官紫微 李倩 ·處世學 ·13.2萬字
處世之學,反映了人的格局。中國古代史上有大量有趣、有料、有膽的故事,展現了古人的謀略、見識、智慧,以及對人性的洞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在復雜社會中生存的普通人,我們往往要用半生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參透和領悟種種處世之道。何其幸運的是,我們擁有延續幾千年的浩瀚文明史,而祖先又為我們留下了博大精深的謀略智慧,成為我們洞悉人性、練達人情、成就事業的根基。我們與古人的生活環境雖然迥異,但就人性而言并無多少不同。古人一城一池,今人布局破局,實為一理。
李飛 ·處世學 ·9.1萬字
在本書中,我們盡全力為你提供那些應該加倍小心,而又常被忽略的“小心”故事,在細致的評析和點撥中,深入淺出地為你展示一個新的世界。當然,因為每個人所處的工作環境、所受的教育不盡相同,對同一件事情也會有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但我們相信,我們所做的工作一定能或多或少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助你在為人處世、職場應酬方面高人一籌。
王君編著 ·處世學 ·19.1萬字
《做人要有氣度做事要有尺度》內容簡介:作為活在社會中的人,始終擺脫不了與人交往。做人要有“雅量”和“氣度”,不計前嫌,不抱私怨。有功不自耀,有善不自伐;有怨不計較,有錯能容忍。“人”字的構成來自于你的一“撇”與他人的一“捺”的共同支撐,人與人交往可近可遠,或疏或密。細節決定成敗,如何恰到好處的“把握尺度”是一門值得我們深度思考與研究的“處世藝術”。
墨墨 ·處世學 ·16.7萬字
辦事是一種生存智慧,屬于社交中的一個環節。僅僅把一件事做好,稱不上會辦事,能夠通過辦事謀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才能稱得上是會辦事。辦事,與我們常說的“做事”是有很大差異的。辦事更強調一種綜合素質的應用。它是人際交往、思考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藝術、應酬公關、做事效率、個人形象等能力和素質的綜合體現,是科學知識與社會經驗的積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辦事過程中涉及時機、分寸、變通及方圓之術的運用,這些都需要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揣摩、體會和實踐,從學和用兩方面入手,用閱讀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辦事效能,在職場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南風 ·處世學 ·15.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說話的深奧藝術、說話的基本技巧、社交的說話技巧、職場的說話技巧、家人間的溝通技巧、談判的說話技巧等內容。
華斌編著 ·處世學 ·15.7萬字
在中國歷史上,老子是一個“謎”:他來無影、行無痕、去無蹤,只給后人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篇幅的《道德經》(又名《老子》),從此飄然而去,不知所終。人可以老去、可以逝去、可以死去,但是思想不會這樣,偉大的思想往往能夠超越時代、穿越時空,只要人類不滅,它就亙古常新、巍然屹立。《老子》就是這樣一部經典。
高敬 劉浩冰 ·處世學 ·15.5萬字
人不管精力有多充沛,能力有多強,如果什么都做,又企圖做好每件事,不懂得集中精力先做好應該做的事,再去做想要做的事,那么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的。什么事都做意味著什么事都不能做精做好,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很多人不管條件是否具備,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把那些真正應該放……
錢瑛 ·處世學 ·15.7萬字
在這個世界上,琳瑯滿目、不同類別的書籍不計其數,但歐洲有許多學者相信,千百年來,人類思想史上具有永恒價值的處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書:一是《君王論》,二是《孫子兵法》,三是《智慧書》。
朱彤編著 ·處世學 ·14.4萬字
最佳的做事方法:在務實之中巧妙適當地投一點兒機,在投機之中堅持務實的原則,把兩者完美有效地結合。才是正確聰明的做事之道。傻做事不如巧做事——把握好做事投機的尺度;有思路才有出路一把握好成大事投機的尺度;燒香拜佛巧磕頭——把握好求人投機的尺度;關系就是最大的投機——把握好人情投機的尺度;做事做局做圈套——把握好設局與破局的投機尺度;實干而不傻干——把握好實干的分寸;拼搏而不拼命——把握好苦干的分寸;頑強而不頑固——把握好堅持的分寸;謹慎而不寡斷——把握好做事謹慎的分寸;注重細節又能把握全局——把握好注重細節的分寸。
陳泰先 ·處世學 ·15.7萬字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以感恩心去面對生命中的每一位人!以責任感去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感恩,喚醒了內心的驅動力,孕育了責任感,工作中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愛心對待每個人,你就能夠自覺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學會感恩讓你做人成功,擔當責任讓你做事出色,懷有感恩心才能踏踏實實做人,抱以責任心才能勤勤懇懇做事。感恩和責任,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獲取能量的途徑!是實現成功人生最無價的寶貴財富!
宋振赫 ·處世學 ·9.9萬字
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之鼻祖,顏之推傳世名作。全書集修身、養性、為學、治家、處世等理論于一體,立論平實,言辭懇切,文以致用,是家庭教育的典范。朱子家訓家庭道德教育啟蒙書,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全文僅500余字,語言通俗,思想深邃,歷來被尊為“治家之經”,是清民之際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南北朝)顏之推 (明)朱用純 ·處世學 ·13.5萬字
模板只是一種規范要求,一種原則框架,一種理性套路,年輕人在社會上如何學會待人接物,禮尚往來,如何學會交際應酬,與人相處,應該先從模板起步,先從模仿中學起,這與具體實踐中必須擁有的靈活性、變通性和創造性操作方法并不矛盾,因為任何靈活、變通或創造性方法都不能超越基本的原則框架和起碼的規范要求。社交藝術模板就是為人們在社會交往方面提供一種有資可鑒、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基本套路、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
華閱 ·處世學 ·15.7萬字
好的性格,能屈能伸,知進知退,穩得住成功得意,也經得起挫折失敗,贏得起也輸得起。韓信昔日能忍街頭混混的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后,非但沒有報復,反倒給予那個小混混賞賜,還封了個小官。就憑這氣度襟懷,也足以令人欽服,也無怪乎當初蕭何慧眼識珠,月下追韓信。其贏得拜將封侯,誰人又有疑義呢?正是這同一個韓信,因為骨子里的懦弱,關鍵時刻也不免婆婆媽媽,明明可利用天賜良機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卻猶疑逡巡,當斷不斷;劉邦建漢后卻又聽任別人挑唆,在叛與不叛之間首鼠兩端、莫衷一是,終至被一個女人擒殺。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雷池 ·處世學 ·16.4萬字
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多么能干,背景條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終的結局將會是失敗。會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遠,充分體現自我人生價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難辦的事盡可能辦好,才能創造驕人的成績。會做人不會做事,是一個殘缺的人;會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就容易犯錯誤,甚至四處碰壁。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說過:“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帶著就把事情做了。”
張俊杰 ·處世學 ·15.5萬字
“做人難”,“做人累”,生活中很多人都時常發出這樣的感嘆。社會是一個大交際場,我們每天都在與周圍的人們打交道。而人的性格和心理千差萬別,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待人方式和處世原則,這給我們的交際和工作帶來了麻煩,讓我們感動做人處世困難重重,難以把握自我,難以掌握人際關系。本書從各個角度揭示了人們感到“做人累”的內在原因,結合生動事例,告訴人們如何正確而聰明地與他人相處,把握待人處世的分寸和尺度,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長袖善舞、進退自如,有效地改善人際關系,建立暢通無阻、如魚得水的局面,從而成就卓越人生。
陳立之 ·處世學 ·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