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世界經濟史》主要講述了地理大發現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史。中世紀的很多變化已經為地理大發現、商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地理大發現將世界連成一體,并引發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經濟增長的路徑,人類社會由此開始邁向工業化、現代化。此后,世界經濟飛速發展,但這種發展是參差不齊的,世界至今還不能完全實現“和諧”,各種沖突仍然存在。
蕭國亮 ·國際經濟 ·35.2萬字
合作博弈是博弈論中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國內出版的博弈論教材多以非合作博弈為主,對合作博弈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本書完整地論述了合作博弈的相關主題,在注重合作博弈的邏輯性的同時,以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對合作博弈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講解,是一本很好的合作博弈教材。
施錫銓 ·國際經濟 ·24.4萬字
本書將分別詳細闡述日本退出DRAM市場(第3章)、爾必達的破產(第4章)、瑞薩電子的衰落(第5章)、日本電視產業的崩潰(第6章)、英特爾的危機(第7章)的原因。其實,導致這些悲劇發生的一個共同原因就是:遭遇產業轉型的洪流,陷入產品創新的窘境,最終導致公司隕落。經歷過這些年代的人擁有強烈的成功自豪感,他們毫無根據地堅信“日本在技術實力上絕對不會輸”,阻礙了企業的變革。因此當務之急是,盡早抓住轉型的契機,并與之適應以未雨綢繆。為此,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全世界70億人的動向,窺探創新的機會。
(日)湯之上隆 ·國際經濟 ·9.5萬字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其在歐亞地區的探索與成功實踐為打造地區發展新格局做出貢獻,為世界發展治理帶來更為積極深遠的影響。本報告分為五章,主要溯源“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和時代背景,從理論角度分析“一帶一路”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梳理百年變局下歐亞地區形勢新特點,“一帶一路”和地區共同體建設的進展和成功實踐以及在國際格局加速變革的背景下“一帶一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本報告認為,如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一帶一路”倡議所秉承的“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則及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真正踐行了多邊主義,有利于促進區域和平和共同繁榮。盡管“一帶一路”倡議在歐亞地區的探索與實踐中仍然臨很多挑戰,但在十年內仍取得不凡成就,放眼未來,這個面向21世紀的新型合作機制將會為區域和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孫壯志主編 ·國際經濟 ·12萬字
2015年1月1日,歐亞經濟聯盟在復雜的地緣政治經濟環境中如期成立。近年來,學界對歐亞經濟聯盟頗有研究。本書針對歐亞經濟聯盟的發展、理論內涵、運行模式,以及聯盟能否成為俄羅斯再次崛起的支點,能否滿足成員國地緣政治經濟利益訴求,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如何與其實現合作對接等深層次問題做了研究探討,為進一步把握我國西北周邊新動向,加強對原蘇聯地區與國別研究提供了有益補充。
王晨星 ·國際經濟 ·24萬字
本書以中國倡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在經濟、貿易、金融、能源、地方、教育、旅游以及人文、政黨交流、相互認知等諸領域的“五通”合作(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運用了多學科的方法,進行了具體、深入、細致的剖析,綜合與專題研究相結合,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現實與歷史研究相結合,國別與區域研究相結合,案例分析與比較研究相結合,以“一帶一路”為框架,立體地探討中俄在亞歐大陸上對接合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的可選方案。盡管存在很多困難和障礙,中俄對接合作“一帶一盟”建設、共同推進亞歐區域協調與創新發展,前景廣闊,任重道遠。本書內容豐富,適用于外交與國際關系、區域國別研究、世界歷史、區域經濟、國際法和國家安全等專業和對國際事務、亞歐研究、大國關系感興趣的所有人士。
李興 ·國際經濟 ·37.1萬字
本書以“歐亞區域合作的新趨勢與新挑戰”為主題,收錄的文章既有第一屆歐亞區域國別研究博士后論壇的成果,也包括多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博士后及在所工作的博士后的代表力作。這些文章對歐亞區域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對外交往和區域合作有著深刻思考和獨創觀點,代表了歐亞區域研究青年一代具有創新性的學術旨趣和取向。基于此,本書兼具學術性、前瞻性和可讀性,是窺見歐亞區域研究新動向、新趨勢的學術作品。
孫壯志主編 ·國際經濟 ·21.7萬字
櫻美林學園前身為1921年創立于北京朝陽門外的崇貞學園,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重建于日本東京。櫻美林大學在中國及日本區域問題,以及中日關系、中日文化比較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卓著;在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方面亦成績斐然。《扶桑論評:在日華人學者的觀察與思考》一書,是櫻美林大學部分華人學者多年來從事日本學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心血之作。該書多角度、深層次地剖析日本,希望以理性、平和、客觀的態度來傳遞信息,架構中日兩國友好溝通的橋梁。
任云 劉敬文 孫久富等 ·國際經濟 ·16.6萬字
本書是在收集整理2018年11月舉辦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中外嘉賓學者的發言和提交的論文基礎上修改完善提高而成,主要圍繞: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的減貧成就、中國推動減貧脫貧中國理念轉化為國際共識、減貧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三個部分,討論中國過去40年經驗和成就,并討論如何在此基礎上迎接當前和未來挑戰的機會,表明中國不僅有減貧的決心,更重要的是有將之落實的行動與舉措。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主編 ·國際經濟 ·23.9萬字
在經濟陷入困境、生態系統脆弱和資源供給短缺的背景下,工業化程度不高的古巴另辟蹊徑,逐漸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從打造特色的永續栽培模式、實施石油替代計劃、重建糧食生產體系中的勞動關系,到重視綠色醫療、綠色教育和綠色旅游等社會服務行業的建設,古巴的綠色發展不僅使國內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發展,而且向國際社會展現出一個有別于資本主義國家的、能夠修復人與自然關系的可能的“另一個世界”。
楊晶 ·國際經濟 ·15.3萬字
在大國關系深入調整、世界經濟格局面臨深刻演變、世界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國際安全挑戰更加復雜多元的新時代,作為中國與周邊國家重要的經濟合作項目,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本書在全面分析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背景的基礎上,對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涉及的貿易、投資、人文交流、地方參與進行研究,通過對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期望能夠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與未來發展有所裨益。
楊東亮 ·國際經濟 ·21萬字
“經濟每月談”創辦于2009年7月,是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每月舉行一次的經濟研討活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秉承“創新、求實、睿智、兼容”的理念,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就社會關注的國內外經濟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2019年討論的熱點問題主要包括: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美貿易、中日韓經貿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全球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編 ·國際經濟 ·20.5萬字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五周年,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一周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性質、建設目標、下一步的建設方略做了詳盡的闡述,為下一個階段的“一帶一路”建設書寫了“工筆畫”。本書是反映國外重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評價和看法的最新集成之作。
王靈桂主編 ·國際經濟 ·17.9萬字
本書為國際政治經濟學系列叢書的第一冊。其主要內容分為兩個部分:部分“‘一帶一路’研究:成果、困難與改進”集中展示了學者們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成果,首先對海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進行了宏觀分析,然后轉入微觀分析,包括國別研究、區域研究與專題研究。第二部分“‘一帶一路’實踐:政策、國企與民企”側重于“一帶一路”的建設實踐,首先從官方視角展示福建、新疆兩地的核心區建設,然后展示亞投行與中非基金如何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接著是一些企業(中交建設、中國港灣)在全球拓展的體會以及一些園區案例,并分析了亞吉鐵路的代表性意義。
薛力主編 程章璽副主編 ·國際經濟 ·19.5萬字
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兩個亞洲文明古國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建交70年來,雙邊關系定位不斷提升,互利合作日益緊密,人文交流方興未艾,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多邊層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合作潛力巨大。本書以2017—2018年印度尼西亞國內發展為主線,對當代印尼政治、經濟、外交領域熱點問題開展了系統分析,對佐科政府的海洋強國戰略、印尼在東盟中的角色與作用進行了專題研究,對教育、文化、旅游等中印尼人文交流合作現狀做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孫曉萌 傅聰聰主編 ·國際經濟 ·14.2萬字
本書研究了1816~1817年法國舊制度經濟體制下爆發的一次經濟社會危機。書中作者先分析了19世紀初法國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框架、經濟形勢以及國家財政制度,隨后向我們展示了1816~1817年經濟危機的圖景,再剖析了本次危機給法國社會帶來了何種后果(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死亡率的居高不下等)以及所產生的廣泛影響,最后全面分析了法國政府對此次經濟社會危機的應對措施(武力鎮壓、賑災、采購古物等)。
周小蘭 ·國際經濟 ·12.3萬字
本書首先梳理了國內外研究短期跨境資本流動領域的文獻,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方面的發展歷程;基于理論分析,對我國短期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探討,并從中短期和長期視角分析了我國對短期跨境資本流動進行宏觀審慎管理的意義。此外,本書還對土耳其央行調節短期跨境資本流動的政策及其效果進行了分析。
談俊 ·國際經濟 ·12.2萬字
本集刊聚焦“一帶一路”與絲路學兩大研究主題,兼顧政策研究與基礎研究,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提供理論支撐。本集刊致力于政策研究與基礎研究的有機結合,以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以實地調研與多語種為優勢、重視國內外學者在絲路學研究領域的成果交流,以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研究水平,進而提高中國絲路學研究的話語權。
馬麗蓉主編 ·國際經濟 ·10.8萬字
馬麗蓉主編 ·國際經濟 ·10.4萬字
馬麗蓉主編 ·國際經濟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