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中巴經濟走廊面臨的挑戰,認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面臨的最艱巨的任務是,讓巴基斯坦西部和西南部的貧困地區分享經濟發展的機會和成果。如果在建設中巴經濟走廊時只依照市場邏輯,單純地重視效率,地區之間的不平等狀況就有可能惡化,地區不安全因素會增加,從而對中巴經濟走廊形成威脅。本書的研究顯示,中國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一帶一路”項目時,必須同等重視分配問題和發展機遇問題。
高柏 甄志宏 ·中國經濟 ·24.3萬字
山西省情是山西自然、地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民生等各領域發展變化的歷史與現狀的綜合反映,也是國情在山西的延伸,是山西在全國大格局中區別于其他地區的基本特點。。本書以上年度為時空單元,以研究年度時空范圍內山西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狀況的現實省情、與全國和周邊省區及中部省份發展比較的比較省情為重點,兼及地理歷史發展變化累進的地理省情、歷史省情,是及時跟進、按年度序列綜合研究山西省情的最新成果。
李茂盛 李勁民 張志仁 馮林平 ·中國經濟 ·37萬字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品牌已成為最重要的競爭武器。從產品品牌到企業品牌,從服務品牌到文化品牌,從渠道品牌到平臺品牌,從產業品牌到城市品牌……在所有這些品牌中,城市品牌是品牌經濟的集大成者,融合了產品、企業、服務、文化、渠道、平臺和企業家等多品牌于一身,甚至是這些品牌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從這個意義上講,打造好城市品牌,就找到了品牌經濟的萬能鑰匙。城市品牌如何打造?曾經的輝煌城市為什么沒落了?當下的落后城市如何后來居上?新形勢下城市品牌打造有哪些溝和坎?城市品牌頂層設計究竟該怎么做?新型城鎮化如何落地?精準產業扶貧如何IP化?后工業城市如何彎道超車?大城市的攻堅難題在哪兒?疫后城市如何良性健康大發展?所有這些都離不了城市背后的品牌頂層設計。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城市品牌頂層設計:探尋中國城市發展新路徑》中找到答案。不同于一般圖書的學術和理論說理,本書內容全部來自作者的親身實踐和戰略方法總結。10余年輔導和打造了100多個全國各級城市品牌的基礎上,本書首度提出了城市品牌頂層設計的“七個一”核心方法論,并針對老牌城市、新興城市、資源型城市、后工業型城市、互聯網型城市、小城鎮、大城市的品牌打造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案例解剖和實操方法,是相關政府管理者、產業經營者、企業品牌商、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社會組織的必備戰略工具書。
石章強 ·中國經濟 ·25.4萬字
《中國鹽文化》(第9輯)主要內容涵蓋鹽務鹽政鹽法、鹽文化與傳播、鹽文化與地方社會、鹽文化與產業發展、鹽文化與文學藝術、鹽業遺跡與地方文化保護,以及鹽文化與鹽業人物等,并收錄了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本書是中國鹽文化研究叢書之一,匯集了國內本領域專家、學者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適當收錄了新人新作,突出了重要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本書具有較強的學術性,體現了當前鹽文化研究的前沿動態。龐大的作者隊伍,專業化的編委會,保證了本書內容的豐富性和知識的科學性。
曾凡英 ·中國經濟 ·28.2萬字
本書以收集、整理分析國內主要化妝品科技成果為核心,通過對華北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等地區近百所原銷機構的百位專家進行收集整理,按照化妝品原料科、化妝品包材、化妝品設備、化妝品生產加工、化妝品產品研發、化妝品檢驗檢定與功效評價、其他進行分類。本書對于推動產業發展,搭建產業與專家的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本書,以實際科技成果轉化成果為案例介紹了如何有效的進行科技成果產業化、實現多方的互利共贏。本書主要特點為國內第一部系統性收集、整理、歸納國內高校與研究院所化妝品科技成果的著作;本書涵蓋了國內所有開設化妝品專業的高校院所,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同時,本書立足于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立足于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對于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化妝品產業分會等編著 ·中國經濟 ·25.4萬字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已成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在我國推廣PPP模式的具體實踐中,涌現出了一批相對成功的典型案例。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和系統總結,分析其成功之處,挖掘其示范價值,可以為其他PPP項目提供參考借鑒,有利于提升項目整體運作水平,對推進我國PPP事業意義重大。
韓志峰 ·中國經濟 ·31.9萬字
本書立足于中俄兩國區域合作的現實情況,參考最新的統計數據和第一手的調研資料,研究了俄羅斯東部地區開發的現狀與中俄開展地區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索了中俄地區合作的新空間。全書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從中俄合作的歷史與現實出發,介紹了中俄開展地區合作的必然趨勢和必要條件;第二部分系統論述了中俄合作的新模式、重點領域、方式方法等;第三部分提出保障和推進中俄地區合作的新舉措。
郭力 ·中國經濟 ·28.3萬字
《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用的時間最長、花費的精力最多的一本書”。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與共和國同齡的遲福林,親歷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重大舉措。在本書中,遲福林根據他的親身經歷,通過講述“吃發了霉的花生米”等一個個小故事,試圖揭開改革開放的歷史面紗:為什么我們要選擇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做對了什么?為什么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尚未完成,下一步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更需要青年人。青年人了解改革開放史,就會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注入生機活力。在本書中,遲福林由衷地期待:中國改革開放一定會在青年人的手中有新的作為、新的突破、新的成就,讓改革精神薪火相傳!
遲福林 ·中國經濟 ·20.7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民國時期的工業發展。本書收集了關于工業的主要統計資料,并針對資料進行了整理和估計,在此基礎上做出了相應的分析,其中很多資料是首次進行全面的挖掘和整理。雖然資料只反映了部分年份和地區工業發展的特征和變化,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這個時期中國工業發展的整體情況。本書還研究了日本近代工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問題。由于日本的工業化早于中國,也由于擁有較好的統計資料,關于日本的分析不僅局限于工業發展本身,還側重于技術創新。我們將日本工業內部的行業分為近代行業和傳統行業,通過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區分和解釋,認為傳統行業在近代發揮了更大作用。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了兩個認識。第一,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差距一直未能縮小,甚至被拉大。第二,民國時期中國出現了經濟起飛的勢頭,但由于內外因的相互作用,這個勢頭沒有得到順利延伸,變成了“一次失敗的起飛”。
關權 ·中國經濟 ·27萬字
本書重在闡述清代倉儲從傳統到現代的復雜演變歷程,以蘇州長元吳豐備義倉為點、江南積谷倉為面、全國倉儲為體,全方位、多層次展示清代倉儲的日常實踐、制度困境及其救災邏輯,論述清代倉儲從“以倉養倉”到“倉外養倉”的轉變路徑,進而探析傳統官僚管理的內在矛盾,探索近代救荒事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及治理經驗。
吳四伍 ·中國經濟 ·27.2萬字
立足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基本要求和國家新時期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規劃目標任務,本書通過分析國內外城鄉發展的宏觀背景,在界定核心概念與研究范疇的前提下,細致檢視了國內外城鄉形態研究的前沿成果,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入剖析并反思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城鄉發展歷史及其形態演變過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中國城市(區)中心帶動形態、農村內生驅動形態、城鄉關聯互動形態等三種類型的新型城鄉形態,并對其分別以案例形式進行了典型研究。同時,本書對如何以“歷史耐心”實現城鄉區域系統內部結構優化調整、區域城鎮體系完善、城鄉產業鏈結與金融發展、城鄉形態合理化與生態環境系統協調,以及縮小城鄉區域之間和各階層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實現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全面深化改革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針對戶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財稅制度、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醫療養老、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發展、社區治理與社會管理創新等方面的系列化對策建議。
李泉 ·中國經濟 ·45.8萬字
總結了美國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發展階段(1)實用主義,經驗主義和實地調查;(2)以科學主義為主導的實證主義的定量分析(3)以及以實證主義為主導的多種方法并行的發展階段。美國社會學在美國社會治理中的應用以及對美國社會學學科現狀的介紹和展望,對中國社會學發展的建議。
汪天德 ·中國經濟 ·23.8萬字
《21世紀公共管理學系列教材·經濟發展與勞動就業》共七章:導論部分著重對經濟發展的范疇、勞動就業的范疇,以及發展與就業的相互關系進行界定和分析,旨在對基本概念及其相關性予以準確闡釋。第二章對經濟增長與就業的關系展開探討。第三章對經濟轉型與就業的關系進行研究。第四章對二元經濟結構與就業的關系展開探討。第五章對勞動力市場與就業的關系進行研究。第六章對人力資源政策與就業的關系展開探討。第七章主要闡述臺灣地區經濟發展與就業。
黃安余 ·中國經濟 ·24.3萬字
全書聚焦于計劃經濟時代結束以來,中國組織化的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從無到有的歷史全過程,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動態演化中的中國資本市場。作者創新性第構建了“能力稟賦誘導的資本市場發展理論”架構,以此為基礎融入“政府主導的能力建設”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因素,著力揭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初期出現嚴重無序混亂和后來急速轉向中央政府行政控制背后的結構性原因與歷史條件,全景式地分析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安排、游戲規則、行為模式和能力結構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厘清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務。
胡汝銀 ·中國經濟 ·28.3萬字
新經濟具有滲透性、融合性、輕資產、高成長、動態變化、基礎環境依賴等新特性,本書分為宏觀綜合篇、行業發展篇、金融服務篇、平臺支撐篇、政策法規篇等章節,擬從政策分析、專題研究、技術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融資等角度,解讀闡釋新經濟的來龍去脈,剖析培育發展新經濟的土壤和環境,前瞻新經濟發展趨勢與投資機遇。全面為讀者呈現各級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政策解讀分析,兩院院士、各領域專家的真知灼見,以及新經濟領域頭部企業的企業家和創業家的實戰思考與積淀。
中國科學院大學動善時新經濟研究中心主編 ·中國經濟 ·30.5萬字
40年來,改革開放掀開了中國現代歷史波瀾壯闊的新篇章,推動中國向著民富國強的目標大步前行,在規模和深度上創造了人類歷史嶄新的奇跡。中國不斷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從旁觀者變身為參與者、貢獻者,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金融業也在4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績,與金融改革開放的推進密不可分。本書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常務理事、學術顧問等,對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金融體系改革、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現代貨幣與財政政策框架構建、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的深入思考和總結,是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磅之作。
陳元 黃益平主編 ·中國經濟 ·27.7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對中國經濟進行細致調研,他們在本書中體現的基本觀點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并不是由上層即國家主導的,而是來自于底層,即企業創造的。這并不是一個新的觀點,但是作者通過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超過700家企業的調研,細致刻畫了中國的經濟奇跡是怎樣發生的。出版這本書有兩個意義:一是引導讀者從另一個視角觀察我國經濟,二是這本書所呈現的研究方法本身值得所有從事經濟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學習。
(美)倪志偉 (德)歐索菲 ·中國經濟 ·22.2萬字
本書深入探討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并將其巧妙地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敘事中,詳細論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顯著標志、獨特特點、本質屬性以及核心要素。通過深入分析國家政策導向、地方實踐案例以及產業發展趨勢,本書全面解讀了新質生產力的歷史背景、現實意義以及未來發展潛力。本書不僅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論框架進行了系統梳理,更結合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通過豐富的案例和數據,本書生動地展示了新質生產力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顯著成效,為讀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新質生產力及其對中國發展貢獻的寶貴資料。
金江軍 ·中國經濟 ·23.1萬字
這本價格改革專題文集,收錄了作者20世紀80年代至今,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有關價格改革的各個主要方面的研究成果。選集圍繞物價管理、價格雙軌制、通貨膨脹問題等展開討論,有多篇文章為首次公開發表,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
楊圣明 ·中國經濟 ·30.6萬字
本書為中國道路系列圖書之一,由經濟學泰斗厲以寧先生牽頭并擔任主編。分理論篇與實踐篇兩部分。理論篇包括12篇文章,主要從宏觀理論層面、政策制定層面針對高質量發展的各方面問題進行了闡述。實踐篇包括13篇文章,主要聚集于具體的行業和地區層面在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所需要注意應對的問題展開論述。
厲以寧 ·中國經濟 ·2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