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四篇,第一篇市場環境篇,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江蘇制造的目標與任務、國家產業鏈重構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戰略機遇、”互聯網”與江蘇服務型制造發展新模式。第二篇為市場結構篇,包括工程機械行業、軌道交通行業、汽車行業、船舶行業、專用設備行業、醫療器械行業、電子行業等。第三篇為市場績效篇,包括“中國制造2019”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政策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戰略定位。第四篇為政策建議篇。
宣燁主編 ·區域 ·20.2萬字
本書是記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及發展歷程的一本紀實文學作品。本書從18個特區獨具特色、敢為天下先的方面,記錄了深圳四十年的篳路藍縷、滄海桑田,從南海邊的小漁村,發展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光輝道路和歷程,涵蓋了金融、法治、科技、生態環保、基建等多個先進領域,向全世界展示了深圳發展奇跡,這也是中國力量、中國實力之所在。本書的重點是波瀾壯闊的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敢闖經驗和銳意改革和創新,其中,記錄了特區建設過程中曾經有過的困惑和彷徨,還有破釜沉舟般奮進和重鑄輝煌的歷程。這些深圳故事,詮釋了前進中中國道路的邏輯;重尋改革開放的足跡,不忘初心,是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前進的動力。本書于202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出版。
羅亞平等 ·區域 ·20.2萬字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研究的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是指國家2016年正式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界定的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市)。
易小光等 ·區域 ·20.2萬字
本書以少數民族地區近30年來旅游發展中的旅游城鎮化現象為研究對象,歸納了旅游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初始條件、動力、模式、過程、內容、措施等。在此基礎上,通過理論推演,形成以“旅游城鎮化的初始條件、旅游城鎮化的動力機制和演變機理、旅游城鎮化的道路與路徑、旅游城鎮化的模式與戰略”等為內容的旅游城鎮化理論體系。在該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本書研究了旅游城鎮化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影響,提出了少數民族地區旅游城鎮化原則和思路,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對策措施、風險控制和云南個案研究。本書可以作為研究城鎮化、旅游經濟等學者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李柏文 ·區域 ·20.1萬字
本書通過對珠江—西江經濟帶的調研,走訪調查了珠江—西江經濟帶沿線的廣東、廣西11個城市,旨在通過一系列理論以及調研數據成果,探究珠江—西江經濟帶驅動創新發展的現狀、問題、動力機制及實現路徑等內容,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豐富的理論,為東部、西部協調發展建立典型示范,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持,為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決策和咨詢服務。
蔣團標 廉超 張海豐等 ·區域 ·20.1萬字
《中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報告》系教育部重點支持的研究報告之一,由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商學研究中心大關中研究所組織全國長期研究關中—天水經濟區及周邊區域發展問題的專家學者撰寫。《中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報告(2015)》內容包括總報告、綜合分析篇、專題研究篇、附錄等部分。
李忠民 ·區域 ·20.1萬字
《中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經濟-社會耦合系統協同發展研究》以多學科理論和技術為支撐,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貫穿系統化分層思路。闡述了區域生態—環境—經濟—社會巨系統的要素、特征、功能,子系統間的耦合關系、耦合原則、耦合效應和耦合模式。認為區域生態—環境—經濟—社會耦合系統由人口、環境、科技、信息、制度等要素組成,人口是耦合的主體,環境是耦合的基礎,科技與信息是耦合的重要中介和橋梁,制度是耦合的催化劑;系統具有整體共生、開放動態、復雜不確定、自組織和他組織等特征;系統功能是保障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和價值流“五流”的高效運轉,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效益”協同;目標是在耦合原則和協同模式、整合模式、利益模式等耦合模式指導下產生正合作效應。
楊玉珍 ·區域 ·20.1萬字
本書從不同的視角對我國對外經濟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在對2012年我國及全球經濟形勢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2013年展望。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綜合分析與展望描述了世界經濟形勢以及當前經濟形勢對我國的影響,對2013年世界經貿形勢和國內經貿環境的基本走勢進行了預判。第二部分通過對國際金融問題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中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戰略轉型策略。第三部分通過國際經濟合作關系分析,對如何在變化莫測的經濟全球化中尋求我國對外貿易的穩步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路。
畢吉耀 丁剛 吳澗生等著 ·區域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