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雙城記》是批判主義文學大師狄更斯的代表作。在狄更斯的筆下,小說將把冤獄、愛情與復仇三個互相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在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下,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惡、生、死都在劇烈的沖突中交融。無論是正直善良的醫生,抑或是刻薄自傲的貴族……這些角色寄予了狄更斯對于底層小人物的同情,以及對權貴的鄙視,表現出人類永恒的兩個主題——仇恨和愛情。
(英)查理斯·狄更斯 ·社會 ·25.6萬字
“我”——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一個普通的中年證券經紀人。為了逃避這庸常的生活,我拋妻棄子,橫渡英吉利海峽,去了巴黎。到了異國他鄉,我貧病交加,但我明白: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終有一日,我踏上了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在島上,我又一次地步入了婚姻,但好在我終于畫出了一幅世上罕有的佳作。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大病,繼而是一場大火。終于,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大街上,我看到了月亮。
(英)毛姆 ·社會 ·14.5萬字
《駱駝祥子》是老舍于1936年創作的作品。作品靈感來自于老舍的朋友向他講起的他遇到的人力車夫的經歷,這引起了老舍的興趣,于是搜集資料,觀察北平勞動者的生活創作了這部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叫祥子的人力車夫,他為了實現拉車自由,立誓要買到自己的人力車,為此祥子拼命攢錢,期間卻總是縷縷碰壁:好不容易買到了屬于自己的車,卻遇到了戰爭連人帶車被搶走丟了車;再重新攢錢,又遇到憲兵勒索;最后靠和不喜歡的虎妞結婚,終于第二次買到車,虎妞又死了,不得不賣車為虎妞治喪……如此接二連三的打擊,祥子最終放棄了理想,得過且過,染上惡習,最終墮落成了一個廢人。作品采用以小見大的形式,以一個小人物的理想破滅展示舊時代普通勞動者難以有出路的困境,生動感人,引人深思。
老舍 ·社會 ·13.9萬字
“我”是默爾索,一個普通公司的普通小職員。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清楚。我向老板請假,可他很不爽快;我愛媽媽,可在葬禮上我沒有哭。我有女朋友,我們日夜狂歡;她問我愛不愛她,我說了不愛。一天,一位朋友邀請我去海灘,在那兒,我殺了人。法官說我連開了五槍,要判我死刑。人們都要我去死,于是我選擇了不上訴。這就是“我”的故事,盡管聽上去或許有點兒荒謬。可對于整個世界來說,或許我們一直都是局外人。
(法)阿爾貝·加繆 ·社會 ·6.6萬字
圣埃克絮佩里著的《風沙星辰》是一部給予現代人生活和行動指南的世紀名著,是美麗而勇敢的作品。書中匯集了圣埃克絮佩里在執行飛行任務中的旅行見聞和哲思,記述了他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非洲撒哈拉沙漠等地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真實冒險經歷。他在空中的俯瞰,具有全新的視野和智慧,使人從只汲汲營營于確保物質利益、政治企圖和既得權力的現代,去重新認識很容易被忘記的人類在大地上的尊嚴。
圣·埃克蘇佩里 ·社會 ·10萬字
少年溝口,天生結巴,自幼孤僻,熱愛金閣。父親去世后,他遵照遺愿成為金閣寺的僧人。正值戰爭期間,他終日幻想金閣將毀于空襲,但戰爭卻自始至終沒有波及京都。在學校,他結交了好色成性、腳有殘疾的柏木。在接連遭遇好友鶴川死亡、住持不雅風波后,他終于在一個雨夜將金閣付之一炬。或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金閣。里面裝著極度渴望的夢想和執念。當這些夢想和執念或許也是一種美。因為向往美,所以想把它毀掉。
(日)三島由紀夫 ·社會 ·12萬字
“他們都說輔警只算半個警察,加上你這個副所長,咱們正好是三個半。”“不,應該說是好警三個半!”上半城警務站,永遠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大家都知道,這里的治安最難辦:聚集了城市底層和外來務工者,規矩制度連著鄰里人情;又因為盤根錯節的道路,成為許多流竄案犯的過境之地。這一年里,五位性格迥異的輔警加入了警務站:剛剛退伍的上進青年段一飛、跋扈又迷茫的富家子弟龍思文、逃離原生家庭的大學生林心蕊、本地吃貨袁鏘鏘,還有老聯防隊員杜玉好。帶領他們的,是老成世故的副所長張躍進。警務站的日常總顯得雞零狗碎:走訪摸排、巡邏調解,老人受騙、寵物丟失……他們偶爾也覺得這只是一份臨時工吧,但始終相信自己的努力能改變上半城的治安環境。在不辭辛勞地巡邏、救助、監控、幫扶中,他們逐漸接觸到困擾上半城治安的核心問題:毒品和黑惡勢力。
初曰春 米可 ·社會 ·14.2萬字
《被欺凌與被侮辱的》是俄國偉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創作于1861年。全書由四個部分和一個結尾組成。故事發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農奴制崩潰的時期。冒險家和騙子瓦爾科夫斯基同被他侮辱和損害的人們之間的沖突組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小說以凄涼悲慘的基調,展開了故事的兩條主線,一條是涅莉一家的悲慘命運,一條是娜塔莎一家的不幸遭遇,而使這兩個家庭毀滅的罪魁禍首是瓦爾科夫斯基公爵,他誘拐了涅莉的母親,騙去了涅莉外祖父的全部家財、最后導致涅莉一家三代人全部含恨而死。他又誣告娜塔莎的父親,使其傾家蕩產,娜塔莎也被公爵的兒子誘騙。作家憤怒地揭示了社會的黑暗現實,對社會底層“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社會 ·27.2萬字
《白癡》是十九世紀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從1867年秋天開始寫作,1868年出版。《白癡》對農奴制改革后俄國上層社會作了廣泛的描繪,涉及復雜的心理和道德問題。這部小說表達了世界本是就是無法用理性去量化的,甚至是超越人的想象的。人無可探知、無法實現的都是不需要去思考的,去思考且去實踐的人都是“白癡”。這應該是對許多啟蒙思想家所推崇的“人的邏輯計算必然符合自然規律,人算等于天算”的絕妙諷刺,這種過于相信世界可計算,把所有矛盾、意志神動排除在外的邏輯實際上是人類的驕傲自大。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社會 ·49.1萬字
《群魔》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于1871—1872年首次在《俄羅斯通報》連載。《群魔》的故事取材于1869年莫斯科發生的涅恰耶夫案件。涅恰耶夫(1847—1882)是彼得堡大學的旁聽生,曾積極參加1869年春彼得堡的學生運動。他跑到國外后,在日內瓦與巴枯寧接近,并學習了無政府主義的陰謀策略。1869年9月,涅恰耶夫攜帶建立反政府的秘密組織的計劃到達莫斯科,還隨身帶著由巴枯寧署名的“世界革命同盟俄國分部”的委托書。他建立秘密小組,密謀成立了“人民懲治會”。1869年11月21日,涅恰耶夫用惡意煽動、欺騙和恐嚇手段,借口伊萬諾夫有可能向當局告密,迫使“人民懲治會”的一群會員在莫斯科附近暗殺了他。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社會 ·50.4萬字
《卡拉馬佐夫兄弟》系19世紀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通過一樁真實的弒父案,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即兩代人之間的尖銳沖突。作品展示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劇,體現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藝術成就。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社會 ·67.3萬字
《憤怒的葡萄》是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約翰·斯坦貝克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大批農民破產逃荒,作家曾跟隨俄克拉何馬州的農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亞州,沿途所見使他震驚不已。他以寫實的筆觸,在書中詳盡透徹地展現了那一段令人無法忘懷的歷史。小說飽含美國農民的血淚、憤慨和斗爭,反映了驚心動魄的社會斗爭的圖景,是現代文學的一部名著。本書獲得了1940年普利策文學獎。
(美)約翰·斯坦貝克 ·社會 ·36.2萬字
《失蹤的人》是卡夫卡的長篇小說(1927年出版),敘述的是一個名叫卡爾·于斯曼的少年的故事,他十六歲時因被一個女仆引誘而被父母趕出家門,孑然一身流落美國。卡爾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形形色色的利己主義者和騙子利用卡爾的輕信,讓他常常上當。他要尋求賴以生存之地和自由,卻越來越陷入卡夫卡式的迷宮世界里。
(奧)弗蘭茨·卡夫卡 ·社會 ·17萬字
《行到水窮處:感官日記》是哥倫比亞當代作家愛德華多·薩拉梅亞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一個離家的年輕人的旅行筆記。十七歲的主人公“我”因為厭惡現代生活,于是決定離開繁華的波哥大,坐著船“逃往”瓜希拉半島。在四年的時間里,他在船上漫游,見到了美麗、神秘又極具野性的風景,也一直在思考永恒的關于生死的意義。這部作品被評論家認為是哥倫比亞偉大文學歷程的奠基之作。它曾經被譯成歐洲的其他語言,卻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失去了本應有的影響力,是拉美文學寶庫的一顆“遺珠”。
(哥倫比亞)愛德華多·薩拉梅亞 ·社會 ·19.1萬字
一九四二年五月,冀中抗日根據地整個地翻了一個個過兒。岡村寧茨坐上飛機,在天上指揮著五萬鬼子兵進行大“掃蕩”,殘酷的戰斗,到處是一片紅火。日本鬼子的汽車把遍地黃金的麥子軋爛在地上,騎兵包圍了村莊,村莊燒起來,熊熊的火苗兒把黑煙卷上天去。步兵們端著刺刀,到處追求,趕著,把抗日群眾從東村追到西村,又從西村追到東村。遍地是“嘎嘎嘎咕咕咕”的槍響,遍地女人哭孩子叫,多少個英雄倒在血泊里了,多少個戰士犧牲在創彈下,多少個地方工作人員,投的投河,跳的投河有槍的把子彈燈光了,剩下最后一顆打碎了自己的頭,多少個青壯年、村干部,被裹著走了,送了煤窯,載出關外,運去日本三島……
徐光耀 ·社會 ·13.1萬字
《城堡》是卡夫卡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小說主人公K自稱是土地測量員,受城堡伯爵的雇傭來到城堡旁的一個村子。城堡雖然近在咫尺,對于K卻可望而不可即,他永遠進不去。他在村子里一步步陷下去,最后甚至斷絕了與城堡一切聯系的可能性。K對“城堡”制造的迷宮一籌莫展,忍受著荒誕的煎熬。
(奧)弗蘭茨·卡夫卡 ·社會 ·26.6萬字
《太陽轉身》這是一部在城市和鄉村、歷史和現實中來回交織的現實主義題材長篇小說,以一樁兒童失蹤案為發端,講述了一位退休老警察在責任感和正義心的驅使下,堅持追蹤案件直至水落石出的曲折故事。熱心、善良、正直的人們在找回失蹤兒童的同時,也找回了久遠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傳統。本書展現了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在改革開放、脫貧攻堅的大時代背景下,脫貧致富的艱難歷程,思想觀念和生活面貌的華麗轉身,以及民族文化在當下背景下的尋找與傳承。
范穩 ·社會 ·22.1萬字
《窮人》于1846年發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顯示了作家的基本創作傾向和創作特色,反映了十九世紀沙皇統治下的俄國,涉及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小人物經濟窘迫、精神痛苦,塑造了杰符施金和瓦蓮卡這兩個經典的藝術形象。作品中的書信體描寫,巧妙地兼顧了心理與社會環境描寫,同時又通過雙重視角的運用豐富了文章的表現力度與思想深度。《窮人》不僅受到俄國評論家的高度肯定,也受到魯迅等中國作家的高度評價。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社會 ·10萬字
《雙重人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當年出版時曾引起巨大反響,鮮明地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的創作特色,對人心的探究在當時具有超前性,在當下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社會 ·12.9萬字
法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一場文字的搏擊賽,欲望的火花與生命的憤怒“不是階級的命運,而是物種的法則”。一部精彩紛呈的群像小說,戳破浪漫法國的肥皂泡,抒寫邊緣法國的卑鄙人生。《他們之后的孩子》是2018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獲獎作品,講述了法國東部洛林地區兩名少年的成長,四個夏天,四個時刻,從《少年心氣》到1998年法國世界杯,娓娓道來這個夾在城市與開發區之間的雙面法國中一段段全速變化的人生。這不僅是一個青少年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個時代的故事,尼古拉·馬修用極其細微的方式觸及到了全球化時代青少年面臨的困境,同時戳破了西方世界有關機會平等的謊言。
(法)尼古拉·馬修 ·社會 ·2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