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出生于日本窮鄉僻壤的少年溝口,天生結巴,自幼孤僻,在父親的影響下常常幻想金閣的美。父親去世后,他遵照遺愿成為金閣寺的僧人。正值戰局惡化,他幻想金閣將毀于空襲,悲劇性的金閣將更加美麗。但戰爭沒有波及京都,他的幻想落空。住持供他上學,他在學校結交了品行不端、腳有殘疾的柏木。每次他想作惡,金閣都會在心中阻礙他行動。在得知純真的好友鶴川是自殺的、撞見住持嫖妓之后,他下定決定要毀掉金閣。終于,在一個雨夜,他將金閣付之一炬。
(日)三島由紀夫 ·社會 ·13.6萬字
《理智與情感》雖是簡·奧斯丁的第一部小說,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系與隱藏在幕后的本質緣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據表面現象產生合情合理的推測和判斷,細心的讀者雖然不時產生種種疑惑,但思緒會自然而然隨著好的觀察而發展,等著最后結果出現時,與表面現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如果反過來重讀一遍,會發現導致必然結果的因素早見于字里行間。小說的情節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著力揭示出當時英國社會潮流中,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惡習,重門第而不顧女子感情和做人權利的丑陋時尚。小說中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獨立觀察、分析和選擇男子的自由。在當時的英國,這幾乎無異于反抗的吶喊。
(英)簡·奧斯丁 ·社會 ·19.8萬字
從11歲起,李夕夜每天都會寫兩份日記,一份是交給老師檢查的日記,另一份是寫給自己看和珍藏的日記……夕夜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的錯。或許這么想反而簡單。本書以日記的方式呈現,有時是以女孩李夕夜的角度,有時以第三者的角度敘述故事,描述著年紀輕輕的李夕夜遭受性侵后心境上的轉折,以及事發前、事發后主角生活上和家人、和他人、和自己相處時的變化。
(韓)崔真英 ·社會 ·8萬字
楊蒼山天生一副無法消褪的笑臉,因為這個笑臉他得罪了領導、同事,本來是優秀警校畢業生的他被調離刑警大隊,來到森林公安局。此后笑臉下的他意志消沉、渾渾噩噩。直到一場暴風雪驟降,三個來自意大利的青年男女被困蒼山,街道求救電話的楊蒼山決定冒險前去救援……
余耕 ·社會 ·6.6萬字
《鐵皮鼓》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1980年,根據該小說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被搬上銀幕,并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99年10月瑞士文學院在授予格拉斯諾貝爾文學獎時,稱“《鐵皮鼓》是二戰之后世界文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全書由三部、四十六章構成。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讓主人公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在兩個時空平面上敘述發生在德、波邊境和但澤地區半個多世紀的事件。第一個平面是1952至1954年主人公奧斯卡·馬采拉特因妄攬罪責蹲在精神病院寫他的回憶。第二個平面是奧斯卡的回憶內容:他從1899年他的外祖父母結婚開始一直寫到1952年他進醫院為止。
(德)君特·格拉斯 ·社會 ·44.4萬字
“部編版必讀經典書系”為“新課標經典名著·學生版”的全新改版系列書,在原有系列基礎上,根據部編版最新語文教材的要求、前期市場反饋,進行品種的精選與增減。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透過主人公英子童稚的雙眼,講述了一段關于英子童年時代的故事,表達了作家對童年的懷念和北京城南深深的思念。
林海音 ·社會 ·7.4萬字
夏目漱石后期三部曲開篇,理性人生仍難逃破綻百出。《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的長篇小說,1912年1月至4月在《朝日新聞》連載,后結集成書,描寫了剛畢業的敬太郎為就職東奔西走,后在友人須永的幫助下獲得職位,因此與須永、須永的舅舅、表妹千代子熟識,旁觀了自我意識強烈、以哲學家自詡的須永與熱情天真的表妹千代子的戀愛煩惱。描寫了明治維新后日本知識界的狀態和知識分子的困惑彷徨。
(日)夏目漱石 ·社會 ·16.4萬字
這部作品被評論界公認為耶勒魯普的代表作。小說以19世紀德國鄉村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一個自詡“藝術家”的丹麥青年,愛上了明娜,幾經波折二人終于走進婚姻,而婚后明娜并不幸福,她不愿融入他丈夫的那些所謂藝術家朋友的圈子。最終明娜遭受丈夫的背叛,自己也由于心臟病去世。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將一個并不復雜的愛情故事渲染得有聲有色,娓娓動聽。整部作品的語言優美、雋永,充滿了詩情畫意,能夠使讀者獲得極大的藝術享受,不愧為丹麥文學史上一部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杰作。"
(丹麥)耶勒魯普 ·社會 ·17.2萬字
《啟蒙時代》是一部描寫一代人心靈成長的小說。20世紀60年代中期,“文革”狂飆突至,把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青年人拋到了一處。從高級干部公寓和從市井里弄走出來的男女主人公們,帶著青春的熱情、敏感、躁動和迷茫,頑強而莽撞地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尋找理由。可以說,這是一部“老三屆”的精神成長史,作者書寫了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從來不需要想起也永遠不會忘記的一段歷史。
王安憶 ·社會 ·21.2萬字
《夫婦們》寫于1968年,是厄普代克非常暢銷的小說,小說的情節極為簡單,不過是10對夫婦的偷情故事。但《夫婦們》并非美國版的《金瓶梅》,依然是一部嚴肅的現實主義作品。當然,書中有不少關于通奸、換妻、同性戀等的正面或側面描寫,但厄普代克的本意絕非“誨淫”,而是客觀地反映現實,對60年代的美國中產階級生活和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總結。此書的出版引起極大轟動,厄普代克也由此首次登上《時代》封面,封面標題就是“通奸社會”。
(美)約翰·厄普代克 ·社會 ·36.3萬字
在孟買這個新世界里,林巴巴的境況急轉直下。在失去了普拉巴克和阿布杜拉后,林巴巴決定以吸毒來麻醉自己的苦痛。哈德拜和卡拉拯救了他,讓他逐漸恢復了健康和體能。康復之后,他跟隨哈德拜參加了阿富汗戰爭。好槍、好馬、好朋友,轟轟烈烈的一戰,哈德拜也長眠在了戰場上。哈德拜的計劃、卡拉的消失、薩普娜的身份、阿布杜拉的死……所有秘密在回到孟買后都一一解開。經歷血與死亡之后,林巴巴明白自己該做的唯一正確的事情,就是原諒和永遠去愛。
(澳大利亞)格里高利·大衛·羅伯茲 ·社會 ·21.7萬字
你也許讀過愛爾蘭著名作家科爾姆·托賓的小說《大師》(這部小說為他贏得了2006年的都柏林國際文學獎),你或許也看過有英國錢鍾書之稱的戴維·洛奇的《作者,作者》,但你很可能卻沒真正領略過這兩部小說描寫的對象——一位小說大師——亨利·詹姆斯作品的真正風采。你可以從這本《黛西·米勒》開始——一段完美旅程的開始。
(美)亨利·詹姆斯 ·社會 ·3.9萬字
《動物農場(中英雙語珍藏本)》是奧威爾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則入木三分的反烏托的政治諷喻寓言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最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
喬治·奧威爾 ·社會 ·9萬字
兩名來自美國的業余學者為解荷馬之謎前往阿爾巴尼亞南部偏遠山區尋找僅存的古代英雄史詩。孰料,他們初來乍到便被視為間諜,受到各路人馬嚴密監控,更是卷入了意外的民族沖突和矛盾之中”……卡達萊巧妙地將古典神話置于現代語境之下,通過繼承果戈理外省喜劇模式,將多層主題上下緊密編織,又使其洋溢著輕快的戲謔之感。
(阿爾巴尼亞)伊斯梅爾·卡達萊 ·社會 ·9.6萬字
小說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襲擊下的倫敦城。這本小說很可能是基于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當時所留下的記錄。在這本書中,笛福不厭其煩地為達到效果逼真,巨細靡遺地描述具體的社區,街道,甚至是哪幾間房屋發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傷亡數字表,并討論各種不同記載、軼事的可信度。本書往往被跟瘟疫當代的記載相比,尤其是塞繆爾·佩皮斯的日記。笛福的記述雖然是虛構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稱敘事,更為詳細和有系統。
(英)笛福 ·社會 ·19.7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本人鐘愛,同時也為他惹來爭議的小說,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獲法國美第奇外國小說獎。故事發生在1992年的四天四夜里。主人公卡,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借著記者的身份在土耳其偏遠小城卡爾斯游逛。大雪封途,卡爾斯通往外部的一切交通都被割斷。大雪下得無休無止,槍聲在舞臺上響起,卡爾斯陷入了軍事政變。現代與傳統,政治與文化……這些沖突把卡爾斯城的人們分為兩極,整個小鎮的氛圍充滿了壓抑、憤怒、陰謀和暴力。愛情故事、謀殺案、歷史糾葛及沖突,都濃縮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城中。
(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 ·社會 ·28萬字
這是一部以藝術家命運為主線的勵志題材的長篇小說,書中的主人公吳為是個文學青年,為了實現自己的作家夢,他到全國各地四處闖蕩,經歷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吃盡了人生的各種苦頭,通過自己的奮斗與努力,終于實現了當一個作家的夢想。書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具有普遍而典型的現實意義。作者以吳為、董開明、牛學淵、吳立文、吳藝等眾多人物形象,反映了一代文學追夢人的痛苦與歡樂、追求與夢想。它讓人們回憶往事,深思那一段沉重的歷史。展現了他們追逐文學夢,演繹各自不同命運的豐富人生。
張貴清 ·社會 ·84萬字
本書以東北某作協大院的生活和工作為背景,形象地反映文壇的種種風情和官場百態.顯示一種人性的真誠、舒展和文人在這個時代遇到嚴峻現實問題后的無親和苦澀。
劉兆林 ·社會 ·27.1萬字
《嘉麗妹妹》里這個叫嘉莉的姑娘,是個俊俏的農村姑娘。她羨慕大都市的物質生活,于是,到了美國當時最大的城市之后一——芝加哥謀生。但是,嚴酷的現實,破碎了她的美夢,迎接她的是失業和疾病。在走投無路時,她做了推銷員的情婦,后來由于更大的欲望,又做了酒店經理赫斯渥的情婦。與赫斯渥私奔后,在紐約由于偶然的機會她成了走紅一時的演員。作者正是通過嘉麗妹妹的經歷,來展示資本主義社會的冷酷無情,沒有人情味,有的只是金錢至上,人欲橫流。
(美)西·德萊賽 ·社會 ·15.8萬字
《卡斯特橋市長》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他唯一不以農村為背景的小說,寫失業的打草工亨查德酒醉后賣掉了妻女,醒后悔恨,從此發憤,成了糧商,當了市長,妻子攜女歸來,但不久與合伙人吵翻,妻子去世,賣妻丑史被揭發,事業失敗,女兒被生父領走,他孑然死于荒原草棚。作者借故事的各種陰差陽錯和戲劇性沖突,抒發了“性格即命運”和“幸福不過是一段偶然的插曲”的感嘆。在哈代的十四部長篇小說中,《卡斯特橋市長》既體現了哈代創作一貫的風格,又獨創了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由此也顯現了一位大藝術家與平庸的多產作家本質的不同。至于這部小說的內容,不論是在歷史的和現實的社會認知方面,它至今都有鮮活的意義。
(英)托馬斯·哈代 ·社會 ·2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