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出生于日本窮鄉僻壤的少年溝口,天生結巴,自幼孤僻,在父親的影響下常常幻想金閣的美。父親去世后,他遵照遺愿成為金閣寺的僧人。正值戰局惡化,他幻想金閣將毀于空襲,悲劇性的金閣將更加美麗。但戰爭沒有波及京都,他的幻想落空。住持供他上學,他在學校結交了品行不端、腳有殘疾的柏木。每次他想作惡,金閣都會在心中阻礙他行動。在得知純真的好友鶴川是自殺的、撞見住持嫖妓之后,他下定決定要毀掉金閣。終于,在一個雨夜,他將金閣付之一炬。
(日)三島由紀夫 ·社會 ·13.6萬字
本書是一部紅色經典,主要講述淪陷區中學教員黃夢華,因為受已經抵達“大后方”的丈夫雷孟堅的不斷召喚和本身不愿做亡國奴的心理,下定決心帶著孩子離開淪陷區,去自由的地方尋找光明;未想當她歷盡艱辛到達丈夫的駐地后,丈夫卻提前離開了,只留給她一封信。她最終領悟到了丈夫的苦心,力圖告別舊我,再上征程,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心靈因此得到了成長。
李廣田 ·社會 ·12.5萬字
在大革命的疾風暴雨中,共產黨員、礦工張進德和出身地主家庭的革命知識分子李杰相繼回到故鄉,他們把新思想帶給農民,在農村撒下反抗的火種,在沉睡的田野上掀起了一股革命風暴。作品以大革命前后農村社會尖銳劇烈的階級斗爭為背景,首次以長篇小說的形式熱情地表現農民的覺醒、再現了農民革命運動的過程,并預示著革命風暴之后的勝利前景。作家站在時代的至高點上,以藝術把握世界的方式,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出路問題:中國革命事實上是農民革命。農民革命必須走井岡山道路!
蔣光慈 ·社會 ·12.8萬字
本書是現代作家王統照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是現實主義新發展的標志性著作。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后期軍閥統治下的北方農村為背景,講述了自耕農奚大有帶領一家人背井離鄉到城市謀生,苦苦掙扎而無法改變現狀的故事。作品圍繞奚大有及其親友不同的人物命運進行展開,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將人物內心的復雜性與斗爭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一幅凄厲陰郁與憤怒悲壯交融的農村經濟社會圖景,營造了一種山雨欲來的氣氛,暗示著風雨飄搖的情勢下,思潮涌動的農民必將奮起抗爭,農村必將爆發革命。
王統照 ·社會 ·17.9萬字
本書以廈聯社的活動為線索,以廈門大劫獄為終結,真實地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前后的中國革命形勢,和廣大知識分子的思想與政治風貌,成功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形象。20世紀30年代的海島小城廈門,一群熱血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組成了“廈聯社”,開展反封建、反殖民主義的宣傳斗爭。由于叛徒的出賣,何劍平、吳堅等先后被捕入獄。為了營救獄中的同志,李悅和丁秀葦領導的黨團員在好漢吳七以及打入敵人內部的國民黨管獄長老姚等人的幫助下,里應外合,舉行暴動,一舉攻破了敵人的監獄,與大部隊勝利會師。小說塑造了李悅、何劍平、丁秀葦、吳七等一群具有共產主義理想和愛國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形象。
高云覽 ·社會 ·17.7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廣東大峒鄉地主殘酷地剝削和壓迫雇農的故事。故事揭露了在土地改革時期,地主們想盡辦法,從事陰謀活動,企圖破壞土地改革,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的領導和農民群眾的緊密團結下,大家終于推翻了地主,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這部小說,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描寫了農村的土地改革運動,表現了農民的成長,其中有動人的情節、曲折的故事,非常富有地方色彩,讀后令人記憶深刻,回味無窮。
韓北屏 ·社會 ·13.5萬字
本書是一部現代長篇小說,主要描寫了共產黨革命者在敵人的監獄中所進行的嚴酷斗爭。1928年冬,共產黨員金真在率領武工隊襲擊地主武裝時,由于叛徒的出賣被捕入獄。他們先后在蘇州、鎮江等地的監獄里,與極其兇殘的敵人展開種種驚心動魄的斗爭。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其他種種誘惑下,他們不畏強暴,堅貞不屈,最后英勇就義。作品歌頌了革命戰士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戰斗、視死如歸的高尚品質,也描寫了他們之間純潔的友誼與愛情,讀來真切感人。
茅珵 ·社會 ·17.3萬字
晚清上海的四馬路(現福州路)上有一家羅蘭番菜館,門面不大,名氣倒不小,不僅專營海派西餐,而且全員皆少女,這在上海灘可是獨一份的。熱愛賺錢離家開店的大小姐、沉迷偵探小說的主廚、一身武藝的廚師助手、一個熱血沖動一個靦腆內斂的服務生。她們在繁華與混亂并存、新潮與落后交織的上海灘,演繹出一個個環環相扣、跌宕起伏的故事。剛損失了煎牛排的重要調料,又遇到無良記者的挑釁賭局,老板林荀淡定接下,她有何應對之法……沉默寡言的廚房助手葉勤為何暗暗決定,以一己之力保一群要去和力量懸殊的洋人拼命的老頭平安……著名畫家暴斃,生前卻頻頻光顧羅蘭番菜館,鐘情于奶香青豆泥。沉穩的服務生沈君意識到后面另有真相……
梁清散 ·社會 ·17.6萬字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年代里,每個人都在失去故鄉。或是眼看故鄉日新月異,不再是童年的模樣;或是在外漂泊多年,忘記了鄉音,也被故鄉所遺忘。男孩小滿的故鄉是一座工廠。既是同事又是老友的鄰里關系,匯成飽含溫情的熟人小社會。大院里的八卦新聞是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放學后的愛情總逃不過大人的眼睛。早戀的小滿難逃厄運,只能守在女孩窗前,想多聽一聽她的聲音。當他的青春與愛情揮灑殆盡,工廠也在經濟轉型中走向衰敗。下崗、打工等不安的詞語涌入安穩的生活,帶來瓦解和漂泊。曾經熟悉的一切漸漸消失不見,故鄉轟然倒塌。小滿這才明白,原來最可怕的不是開始懷念,而是無處懷念。
潘一擲 ·社會 ·17.4萬字
長篇小說《以父之名》以“復調式”的四個章節,分別從兩代人不同的視角出發,敘述了一系列關乎“異鄉人”“逃離”與“故鄉”等主題的故事。主要人物阿喜、秋藍、阿霞三位均為身在異鄉的年輕人,三個人都因缺失“父親”而留下濃重的精神創傷。小說以阿喜為主線人物,講述其逃離潮汕故鄉,游歷廣州、廣西等地的經歷。不堪忍受暴力的母親把年幼的阿喜丟下留在潮汕老家,成年后,阿喜離家出走追尋母親蹤跡,在廣州和廣西兩地,他分別遇到秋藍和阿霞兩位女性,在與兩位性格迥異的女性的生活中阿喜經歷了自身的升華,從“逃避”到“面對”。小說結尾從阿喜父親的視角出發,將一切事由原委完整交代,更為真實淋漓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為整部作品畫上了完整的句號。
林培源 ·社會 ·12.8萬字
華北情報局特工龍大庚、高顯青、岳速恒、韋勝江、譚萬河奉上級華裕之命前往捉拿道立組織頭目歐陽正。在經歷了戰友的身亡以及求助失敗后,高顯青毅然反骨并投靠了歐陽正。隨后,華裕又派趙樹游繼續追查歐陽正的下落。趙樹游卻在最后關頭中了高顯青和歐陽正共同設下的圈套而亡。不久,華裕親自出馬,但很快就被高顯青設計炸傷。華北情報局局長潘師派呂敬蓮繼續接任這個重擔,高顯青唯恐事情敗露,殺了歐陽正,騙取呂敬蓮的信任后重新回到華北情報局……
赫連鷹 ·社會 ·7.3萬字
該書描寫了小山村二畝臺臺,一起長大的幾個男女青年,成家立業從小山村走向城里生活的故事。講述了他們心里的那份憂愁煎熬與執著。特別是描寫了王小滿,在走著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上,雖然從早到晚灰頭土臉汗流浹背,雖然處處力不從心沒有辦法,卻仍然要快樂,仍然要讀書,仍然要眼淚汪汪多情地去生活,以此表達了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讀書、熱愛美麗的地球家園這樣一個主題。
王楸夫 ·社會 ·14.8萬字
小說講述的是東北山區少年冷暖暖來到父母務工的南方海邊生活這一年的故事。他舍不得離開養大他的爺爺奶奶,又想結束留守生活,內心很糾結。他為得到父愛而高興,又為不適應新環境、母親的冷落,感到失落。他對抗周圍的一切,逃學,躲進紅樹林差點被潮水淹死。他在經歷種種磨難的同時,也得到了來自這片海的種種溫暖,尤其是鄰居船老大一家勝似親人的呵護。他放下心中的芥蒂,融化進新環境,成為“暖孩”。臺風天,他勇闖海島營救母親;跟船長的兒子王龍海建起“暖海灣”,結下生死之交的友情。小說善于捕捉人物童心理,以細膩優美的文筆抒寫親情、友情、師生情、鄰里情之美,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小說向讀者展示了南方濱海的風土人情、海洋文化,比如人龍舞、龍舟賽等,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讀者閱讀過程,既感受到暖意融融,溫馨滿面,又驚心動魄,回味無窮。
陳華清 ·社會 ·10.4萬字
谷雨研究生畢業以后進入黃河石油機械設備公司工作,一年后辭職,自己創業,開辦了黃河口機電制造公司。他的女朋友小雪和兩個同學一起創辦了黃河口文創工作室。錦城化工董事長趙錦城一心想吞并黃河口機電制造公司,他與鴻信融資公司總經理馮明華設計,故意誘導年輕好勝的谷雨以公司資產做抵押獲取巨額高息貸款,盲目擴大生產,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谷雨不得不將公司轉讓給趙錦城。谷雨離開了油城,到南方機電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小雪不肯離開油城,一直在黃河口等著他。在副市長沈秋亮、黃河石油機械設備公司董事長吳安然和南方機電研究所所長楊偉明教授的幫助下,谷雨渡過了難關,重新回到油城,擔任黃河口機電制造公司的總經理,再次開啟了創業之路。
劉英亭 ·社會 ·9.3萬字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打開了國門,出現大規模以勞工為主體的新移民涌入意大利,掀起了打工潮,俗稱“洋民工”。喬小玉、金來順、潘杜寶、康豐年、包笑月、葉光、程飛揚等人都是同鄉,雖然每人在家鄉時有不同的職業,到了意大利以后,由于這樣的群體起初沒有居留,屬于黑戶,無法合法的工作,只能生存在中國人開的家庭式作坊,都在服裝行業打拼,演繹著悲歡離合。直至大赦獲得合法居留以后,才逐步的融入主流社會。
鄧躍華 ·社會 ·16.9萬字
《行刑人·銀匠——外篇》是阿來榮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塵埃落定》的精彩續章和“番外”,該作品是阿來完成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前后,以小說中三個相關或未充分展開的人物為主角生發、延展而創作的作品。其中,既有土司家族世代相傳的行刑人,通過行刑人的目光重塑影響土司制度歷史走向的“罌粟花戰爭”;也有從《塵埃落定》的月光里走出的天才銀匠,借助銀匠驕傲的一生折射土司家族的權利爭奪與更迭;還有藏族民間故事的智者阿古頓巴,阿來受此啟發,塑造出《塵埃落定》中的“呼之欲出的傻子少爺形象”。這些“外篇”是《塵埃落定》的有機補充,與《塵埃落定》互相映照,共同勾畫了雪域高原土司制度崩潰前夜的立體圖景。
阿來 ·社會 ·8.4萬字
本書是作家馮麗麗的第二部文學作品,源于她在某賓館“臥底”數月做服務員的一段經歷。“我”以觀察者和親歷者的雙重視角,講述了一群年輕女服務員的日常:她們日復一日的勞作換取微薄的工資和粗糲的生活,對隨意增加的工作量和簡陋甚至惡劣的生活條件習以為常;她們欺生,口角,算計,也互助,結伴逛街聚會找樂子;她們遭受苛刻無理的盤剝,也尋找機會偷懶怠工。“空降”的主管打破了客房部的寧靜,一場權力的角逐悄然拉開帷幕……最終在旺季來臨之際,身心疲憊的“我”離開了這家賓館。在作者平實克制、白描手法的敘事中,一間客房就是大千世界的縮影。以往身居底層的客房服務員們的喜怒哀樂幾乎從未被關注、被表達,甚至她們自己也視而不見。這一群身穿土黃色工服、面目各異的女服務員,和這座城市里的其他過客貌似永無交集,實則并無二致:擺脫生活的無奈幾無可能,辛勞和努力難以改變凝固的命運。
馮麗麗 ·社會 ·18.2萬字
這是一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長篇小說,小說以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時代背景,描述了李海亮等一大批年輕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將自己的命運和開發區的發展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經過一代人的艱苦努力,開發區由一片落后的漁村變成一座東北亞聞名的現代化城市。1982年的某一天,青年漁民楊旭因誤傷他人被迫駕船逃跑,后遭到韓國軍艦炮擊。船上的青年漁民李海亮死里逃生,淪落在渤海灣一帶,他認識了一位船老大,這位船老大帶著漁民想方設法撈錢,甚至參與了非法走私,最終,李海亮被警方抓捕,送往勞改隊勞動教養。在勞改隊里,李海亮憑著樸實的品質,贏得了朋友。犯人們教會了他許多社會經驗,管教們也教會了他許多做人的道理。勞改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人生大課堂,讓他開了眼界,由一個懵懂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成熟的人。
于永鐸 ·社會 ·19.4萬字
從寧謐淳樸的家鄉河灣到金陵學習醫科的殷衡,在成為執業醫生的路上,他結識了亦師亦友、親如兄弟的“眼鏡老徐”,與他相繼產生純真情愫的景宮和童曉,還有個性迥異卻在人生中交集不斷的“豬頭”和“禿頭老吳”……他們中有的奮不顧身舍己救人,有的一生盡職兢兢業業,也有的追逐金錢良知漸行漸遠……在人生的種種選擇中,曾經懵懂的青年男女,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路途。河灣的山水風物,金陵的人文情懷,齊魯的世俗風情,在作者筆下相諧交織。書中每一個人物的經歷,都見證著時代的變幻與發展。以殷衡為代表的醫務工作者,在這日新月異的行業中,初心不改,無私無畏。他們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在救災抗疫的特殊時刻,更是值得托付的“白衣戰士”。《河灣里》是對鄉土人情的懷戀,也是對“白衣天使”的深情禮贊。
園歌 ·社會 ·11.5萬字
一部濃縮美國西部歷史與風貌的微型史詩,“作家中的作家中的作家”——丹尼斯·約翰遜代表作,歐·亨利獎獲獎作品、普利策小說獎提名作品。一個凡人在非凡年代驚心動魄的磨難,一種美國獨特生活方式的消失。丹尼斯·約翰遜的《火車夢》是一部微型史詩,是他最動人、最凄美的小說之一。這是二十世紀之初那不平凡的時代,一個凡人羅伯特·格雷恩納的故事。他在美國西部以打零工為生。遭受喪失至親之痛,格雷恩納掙扎著尋找在這陌生的新世界活下去的意義。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看到他個人遭受的種種驚心動魄的苦難,也見證了他一生中美國的巨變。小說仿佛讓讀者置身于美國西部豐富的歷史與風貌之中——那里有奇異的動植物,有強健的伐木工和造橋工——捕捉到一種獨特的美國生活方式的消失過程。《火車夢》于2002年在《巴黎評論》首次發表,翌年獲得歐·亨利獎。2011年,FSG出版社推出由丹尼斯·約翰遜修改過的單行本,2012年小說入圍普利策小說獎。
(美)丹尼斯·約翰遜 ·社會 ·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