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魔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描述孫悟空大鬧天宮及和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三藏歷經八十一難,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小說融幻想情節與生活真實于一爐,是文學史上一部結構完整、想象奇特的杰作。
(明)吳承恩 ·古典 ·76.1萬字
本書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歷史與神怪題材相結合的完美典范。作者許仲琳運用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廣博的宗教知識,將民間流傳的封神故事整理成一部偉大的神魔巨著。小說中所包羅的各路神仙及魔怪數不勝數,許多人物形象如姜子牙、哪吒三太子、二朗神楊戩、雷震子、土行孫等等,早已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許仲琳 ·古典 ·58.5萬字
《三俠五義》,作者清代石玉昆,是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經典之作;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俠義派小說的代表之作。由于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
石玉昆 ·古典 ·50.4萬字
此書以隋唐史事為背景,以隋煬帝、朱貴兒和唐明皇、楊玉環這對輪回戀人的“兩世姻緣”的風流艷情故事為框架,描寫了從隋文帝起兵伐陳到唐明皇還都去世前后170多年的歷史。講述了秦瓊、徐懋功、程咬金、李靖、尉遲恭、羅成等人反隋興唐的英雄傳奇,描述了精場帝的宮鬧穢聞與唐玄宗的帝妃戀情,以及唐太宗李世民收納反隋英雄,玄武門殺兄奪權,開創大唐盛世的武功文治,以及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導致安史之亂的悲劇結局。
(清)褚人獲 ·古典 ·62萬字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的是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后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方的戰爭,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該小說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現了作者對于仁君賢主的擁護和贊頌以及對于無道昏君的不滿和反抗。明代以后,《封神演義》廣泛流傳,對民間信仰、民間戲曲和民間傳說影響較大,該作品中“哪吒鬧東海”、“姜太公遇文王”、“妲己設計害比干”、“姜子牙捉神荼郁壘”等故事,均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另有許多地方戲的劇目、曲藝的唱本、說書的平話,取材于《封神演義》。
許仲琳 ·古典 ·58.9萬字
《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中國神魔小說,為明代陳仲琳(一說是許仲琳)所作,約成書于隆慶、萬歷年間。全書共一百回。《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以姜子牙輔佐周室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斗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動、鮮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
陳仲琳編著 ·古典 ·58.8萬字
《隋唐演義》是明末清初文學家褚人獲創作的一部具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共二十卷,一百回。關于《隋唐演義》的成書時間,魯迅認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現存最早刻印刊行版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雪草堂刊本。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白話歷史演義小說,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為主線,描寫了西周末年到秦統一六國五百多年間的璀璨歷史,其場面之宏大,跨度之久,事件之復雜,人物之多,描繪之深刻,后世史書只能望其項背。一個個以時間為順序串聯的列國故事,把上起治國、強軍、富民之道,下至為人、做事、相處之策兼包并蓄,成為后世評判是非成敗的標準和榜樣,至今依然影響深遠。
(明)馮夢龍 ·古典 ·67.3萬字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作者李伯元,共60回,結構安排與《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轉入下一人,如此蟬聯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丑惡的情形。這里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臺,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涂或腐敗墮落,構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圖。可以說為近代中國腐朽丑陋的官場勾勒出了一幅歷史畫卷。
李伯元 ·古典 ·65.7萬字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學家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與馮夢龍的另外兩本小說《警世通言》《喻世明言》,被后人合稱為“三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并稱為“三言二拍”。作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一座高峰,《醒世恒言》收錄了宋、元、明時期話本、擬話本共四十篇。《醒世恒言》的題材包羅萬象,婚姻愛情與女性命運、功名利祿與人世滄桑、奇事冤案與怪異世界交織,集中呈現了“三言”的思想、藝術的特色與成就。
(明)馮夢龍 ·古典 ·53.6萬字
本書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從主人公九死一生奔父喪開始,后追隨好友吳繼之在官場和商場叱咤風云,直至經商失敗為止。他用日記形式把這二十年間耳聞目睹的近200個故事記錄下來,內容廣泛,不僅有官場,還涉及商場、洋場、科場,把中國傳統的官商盤根錯節的關系刻畫分析得透徹明晰,是一本難得的研究世情文化的巨著。
(清)吳趼人 ·古典 ·55.6萬字
《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章回體小說,開創了中國白話文長篇小說的先河,與《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并稱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小說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以徽宗年間的社會為背景,塑造了宋江、魯智深、林沖、武松等108位英雄好漢,講述他們在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時代,由反抗官府、聚義梁山到接受招安、南征北戰,終因功高震主,反為奸臣所害的悲劇故事,展現了一個官逼民反的混亂社會,謳歌了底層人們反抗暴政、向往自由與公正的社會理想。《人民的名義》:一位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千萬...
(明)施耐庵 ·古典 ·99.1萬字
《隋唐演義》是清代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全書共一百回,七十余萬字。是一部具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的小說。以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為故事背景,講述隋朝覆滅與大唐建立的一段歷史演義。小說中塑造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膾炙人口。
褚人獲編著 ·古典 ·59.5萬字
本書以演義的形式,敘述了清代二百九十余年的歷史,書中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大清王朝康乾盛世的壯觀景象,又一定程度地揭示了咸豐朝后的腐敗沒落。唐松波先生所作注釋,通俗得當。
蔡東藩 ·古典 ·53.6萬字
《情史》,為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從各類文獻中輯錄的有關愛情故事的短篇小說集,計二十四類,八百八十余篇,既有“情貞”“情緣”“情私”“情俠”“情豪”等類對現實世界男女悲歡離合、情癡愛癖的生動描繪,也有“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跡”等類將男女之情擴充至世間萬物的不情之情的精彩描摹,是名副其實的古代“情”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本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明刊本為底本,參考各篇文章的出處進行校勘,并對典故、人物、生僻字詞等予以簡明注釋。
(明)馮夢龍編著 欒保群校注 ·古典 ·58.3萬字
本書列“四大譴責小說”之首,代表了晚清小說的最高成就。清末是我國封建社會總崩潰的時期,朝政的黑暗,官場的腐敗,都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官場現形記》用如椽之筆,全方位、多角度地盡情揭露了當時官場的種種丑行:吃喝嫖賭,賣官鬻爵,行賄受賄,貪贓枉法,營私舞弊,壓榨百姓,草菅人命,媚外求榮……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猶如一幅幅官場群丑圖,筆墨酣暢,入木三分。而且,《官場現形記》對官場丑行的無情揭露,并沒有停留在對有關官僚個人行為的道德譴責上,而是嘗試著將封建官僚體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對官僚體制的種種弊病,從本質上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嚴峻諦察,深刻地反映了晚清社會的本質特征。
(清)李寶嘉 ·古典 ·64.4萬字
《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是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原著一百回,約成書于明朝隆慶、萬歷年間。小說廣泛吸取了民間傳說,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藝術加工和虛構,演繹成了以姜子牙佐周伐紂為背景,闡、截二教斗法為主線,眾神魔斗智斗勇、各逞神通、演陣斗法的精彩神話故事。幾百年來,廣為流傳,是膾炙人口的神話佳作。
(明)許仲琳著 竹馬書坊校注 ·古典 ·58.6萬字
《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是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神魔小說之一。為明代許仲琳所編,約成書于隆慶、萬歷年間。全書共一百回。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斗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
(明)許仲琳編 ·古典 ·58.9萬字
《封神演義》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說之一,主要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玉虛宮元始天尊為代表的闡教、碧游宮通天教主為代表截教諸仙斗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此次納入中國古典小說藏本叢書以精裝的形式彌補我社古典小說目前無普通精裝本發行的不足,整體套書有利于大規模發行。
許仲琳 ·古典 ·59萬字
《水滸全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通過對一百單八將先后被逼上梁山、聚義造反的描寫,揭示出“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并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明)施耐庵 羅貫中 ·古典 ·9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