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欲望
打卡網紅店/景點、閉眼入明星同款商品、跟風買股票、急功近利地與商業對手比拼市場份額……在這些無法自控的行為背后,是一種名為“模仿欲望”的力量在發揮作用。模仿欲望是由法國思想家、“人類認知領域的新達爾文”——勒內·基拉爾教授所開創的概念。他發現,人們總是會以他人擁有的或渴求的東西為目標,以此設定自己對物質、身份甚至人生道路方面的選擇和欲望。同時,模仿欲望對社會的安定和秩序也有不同尋常的影響。美國企業家柏柳康進一步發現,模仿欲望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認自己在模仿他人。事實上,“硅谷創投教父”彼得·蒂爾之所以成為臉書的第一位外部投資人,正是看出了這個社交媒體有讓模仿欲望無限膨脹的隱秘力量。柏柳康與其多次深入交流,并從史蒂夫·喬布斯、蘭博基尼等商業傳奇人物的個人經歷中挖掘出模仿欲望積極的一面。與此同時,柏柳康獨創性地提出了15個反模仿策略,包括識別身邊的欲望引領者、做價值優先級排序、驅動積極的欲望飛輪等,這將幫助我們掌控并運用模仿欲望的力量,找到內在驅動力,最終發掘并實現真正的人生夢想。
·17.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