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2020年初,一場突出其來的疫情讓地球人感到驚愕與無措。面對勢不可擋的病毒,面對這場艱巨的戰斗,全人類正在共同努力,頑強抵御。我們明白,這將是一場持久戰。當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災難來臨時,脆弱的生命顯得愈發無常。而那些失去人生摯愛的人,在哀痛的巨大陰影下,他們如何振作起來?如何繼續生活?如何找尋生命的意義?五十多年前,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博士提出了“哀傷五階段理論”。她認為,哀傷包括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郁、接受這五個階段。之后,羅斯博士的得意門生戴維·凱斯勒傳承并實踐著哀傷理論,他關于哀傷的治療也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與信任。2016年,凱斯勒的小兒子意外離世,引發了他對于哀傷本質與死亡意義的更多思考。他發現,哀傷五階段之后還有第六個關鍵階段,那就是找尋生命的意義。凱斯勒認為,當面對人生意外的、毀滅性的打擊時,我們需要慢慢接受現實,用更有價值和意義的方式紀念逝者,找到能夠與逝者保持聯結的方式,并下定決心重新投入生活,用愛化解痛苦,認真書寫余生。
·14.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