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策略:以河南省為例
本書以河南省家庭農場主關于農業的應用為主,結合農業公共產品理論、創新理論、農業技術擴散理論、結構化理論,構建以家庭農場主、土地轉出戶、村集體為主體的家庭農場結構,各主體在政府的監督和指導下,為實現各自的目標,打破家庭農場中的規則,爭奪有限的資源,促使家庭農場結構反復調整,最終實現家庭結構的動態平衡。因此,本文通過比較分析國外(日本、韓國、荷蘭、丹麥、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和國內(上海松江模式、浙江寧波模式、安徽郎溪模式、湖北武漢經營模式、吉林延邊模式)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經驗,以及國內家庭農場成功案例研究,進而提出適合河南省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最后,從河南省家庭農場各主體與結構互動的角度,圍繞以獲利為目標的家庭農場戶、以保障為目標的土地流出戶、以穩定為目標的村集體三方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實現農民增收、糧食增產,促進村莊的和諧穩定,從轉變農業科技方式、提高科技意識、健全農業科技體系等方面進行科技推廣,并在家庭農場準入退出制度、金融服務制度、家庭農場監管制度等方面進行制度創新。
·14.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