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運飄忽不定,可改否?
要謙虛,行善舉,得福報。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偶然間在推薦里看到的,一開始嘛看不下去,但是遇到了一些事,明白了一點東西,去醫(yī)院檢查了一回、兩回的,就能靜下心來瞧一瞧看一看,得出一點小小看法:
我覺得大致意思吧,可以歸納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行。
命運飄渺無常,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當下,努力活在當前,猶如楚莊王之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倭⒚畬W
人的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的。
自古代就有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高喊,劉邦看到了始皇帝出巡之后腦中靈光乍現“大丈夫當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張角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說的是命運可以改變,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有“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意思。
還有一種就是——一風二水三命運,這是玄學了額...②改過之法
強調了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勇于改正過錯并積極地行動。
孔圣人就有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說的就是看到有德行、才干的人就向他學習,看到沒有德行的人,要反思、反省自己是否有這樣子的錯誤。
還有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啊,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啊,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啊。
孔圣人和曾子的境界太高了,我們只要能是認識的自己的錯誤,并改過就算不錯了,有進步了。③積善之方
積德行善是改變命運的關鍵,通過不斷地行善積德,改變自己的命運。
古有先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讀書人的畢生追求的境界。
修身:指的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自高而下皆以提升、提高個人的根本能力。
齊家:古時特指卿大夫們治理、管理封邑的能力,代指個人管理能力。
治國:每個讀書人、知識分子,都渴望獲得國家的認可,替國家牧守一方,治理一地,施展胸中抱負。
平天下:最高階段的“平天下”指的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通過德治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實現社會整體的和諧穩(wěn)定,把個人抱負發(fā)揮到了極致。
我們呢,簡單一點點,比如愛人為善、助人為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舉,人人獻出一點愛?、苤t德之行
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保持謙虛、低調、務實的品德,可能會對命運有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前求學的時候不常說嗎——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
雖說現在的時代發(fā)展迅速,發(fā)展日新月異,但是這一點還很是通用的哩,發(fā)明大師愛因斯坦在物理科學領域取得了眾多重要的成就,但是他一直強調自己只是一個在大海中撿貝殼的人,因為小時候的他就非常的謙虛。還比如牛頓就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我比別人看的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看看,名人、科學家都是這樣的謙虛,
你能說謙虛沒有用嗎?
不能使自己進步嗎?
不能讓自己改名命運嗎?所以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還是源于自己的選擇,有時候選擇大于努力,又有時候努力可能也會大于選擇吧。
“有多大的架子,就穿多大的衣服”咯,做不了那么大的事情,那么就要有謙虛、務實的品德,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認真反省自己的過錯、有錯就改嘛,無則加勉咯。
大家共勉吧!個人認為“打腫臉充胖子”最要不得了,事情辦不好不說,還得自己“搭”進去,相當的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