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二十四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恐怖的一年,也是悲劇的一年。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緣何是三分天下呢?
有著最重要的兩個年份:
前者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孫劉聯盟痛擊意氣風發的曹操,在打破了曹魏的野望;
后者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樊城戰役、荊州之戰,奠定了三國鼎力的格局雛形。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這一年魏蜀吳三國都發生了很多事情,曹操頭痛欲裂的一年,劉備大起大落的一年,孫權投機耍詐的一年,做了老六!隨著建安二十年四年的幾場大戰(漢中之戰、樊城戰役、荊州爭奪戰等)的落幕,各方勢力的此消彼長?,每一件事都影響魏蜀吳各自的“國運”。
正月,曹魏曹仁攻破宛城,屠宛城;蜀漢黃忠于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三月,曹魏與蜀漢發生了漢水之戰,雙方僵持不下。
五月,劉備攻占漢中進而可窺探關中,進犯魏之關中地區,曹操內遷五胡氐至扶風郡屯兵。
六月,劉備攻取上庸郡,在漢中東南方向有了抵擋的屏障。
七月,彼此曹操已自封魏王久矣,劉備手下群臣上表請劉備為“漢中王”震懾曹魏,劉備推辭幾番后遂自領漢中王。曹操聞之,大罵““織席小兒,安敢如此”??”,遂命曹仁討伐關羽,而關羽乘勢率軍北伐,圍困曹魏大將曹仁于樊城。八月,曹魏于禁率七軍來援,蜀漢關羽施展“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十月,“江東杰瑞”孫權處下游,不愿受制于上游之蜀漢,遂向魏稱臣,準備偷襲荊州,曹操得知,便命張遼督淮南諸軍回援救曹仁,讓孫權安心。
十月,孫權遂接受呂蒙的計策——使出突破下限的“白衣渡江”之計策,雖勝猶敗受后世詬病久已,得名“江東杰瑞”。十二月,“江東杰瑞”孫權突襲荊州得手,志得意滿,使人誘降關羽,關羽詐降,關羽身邊僅十余騎,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無奈被擒殺;同時呂蒙疾病發作而去,建安二十年落下帷幕。
這一年爆發了兩場戰役:一場戰役就是漢中之戰(始于公元217年10月,結束于公元219年正月),另外一場戰役是樊城之戰(從公元219年7月開始,到同年12月結束),此戰之后真的是三分天下了,三國鼎力局面出現。
曹魏先抑后揚,蜀漢先揚后抑,東吳投機而行,
三加分漢的格局確立,出現了三國鼎立的雛形。
嗚呼,大漢實則已亡!
①魏國
曹魏發生了很多事情,爆發了曹丕與曹植的繼承人之爭奪,去世的人最多,分別是夏侯淵、趙颙、楊修、司馬防、徐奕、龐德、曹均、張泉、魏諷、劉廙兄弟以及王璨之子等等。②蜀漢
蜀漢在這一年,經歷了大起大落,由半山腰爬上了頂點,但隨后又掉落了谷底,去世的有關羽?、?關平?、?趙累、劉封、等,法正和黃忠雖在220年去世,但其基本上是參與了219的兩大戰役,故被多次提及。③東吳
東吳在這一年的上半場置身事外,下半場在曹魏與蜀漢巔峰對決之際偷偷摸摸進場,偷襲得了荊州,破了蜀漢謀劃,給了曹魏休養時機,去世的有陸績、孫賁、孫皎、甘寧、蔣欽、潘璋以及不明不白的“呂蒙”。最后還有一代名醫張仲景也在這一年去世,影響頗深。
建安二十四年是東漢末年“三國”歷史中非常重要的年份,三國的大量文臣武將在這一年難逃厄運,三國鼎立由此而始。
這一年是東漢在歷史上最后一個完整年份,一年后漢獻帝退位,三國鼎立時代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