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陽光下的紅梅
2024-11-08 13:41:31

孔融四歲讓梨以孝聞名,為什么卻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處死?

凡是讀過《三字經》的,都知道其中有句著名的話:“融四歲,能讓梨”。這就是聞名天下的“孔融讓梨”的典故,也是咱們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則經典故事。就是因為這個典故,孔融便成了普天下“懂禮儀、重忠孝”的模范人物。但是,令人無語的是,這樣一個道德模范,最后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處死時,滿朝的文武官員,竟然沒有任何一人來為他求情討饒!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按說,三四歲的童年孩子,還是不懂事的階段,尤其是面對美食的誘惑,在外部因素不介入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孩子會主動放棄好吃的東西。所以,孔融小小年齡能夠主動讓梨,這絕對是家庭教育影響的結果。
我們知道,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嫡孫,這個孔家自然是最講究禮和孝的。而且,在經歷了幾百年的宣導之后,儒家思想漸漸成為了社會主流,西漢的武帝時期更是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舉晉升為統治階級的主導思想??准覟榱顺掷m得到歷代統治者的恩寵,自然更是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把這個禮和孝的思想落實到所有后人的方方面面。所以,孔融顯然是從出生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全天候被這個禮和孝的思想意識所包圍,每時每刻都在被灌輸被引導,不講禮不講孝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在這樣的思想教育氛圍中,吃梨時主動挑小的來吃這種行為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四歲讓梨”在孔融身上并非偶然,而是家庭環境熏陶下的必然現象。
但是,孔融在長大成人后,似乎是逆反心理因素作怪,他的人生經歷反而處處和這個禮和孝不搭界,甚至故意反著來,竟然做出了“拋妻棄子”的令人不齒之丑事。東漢末年,名揚天下的孔融沒有任何意外地在朝廷里做了官。當權臣董卓弄權時,孔融認為董卓廢掉漢少帝是違背禮法之事,并與其發生了爭執。董卓因此對孔融記恨于心,故意把他安排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當國相,想假借黃巾軍之手將其除掉??兹谡娴牟铧c兒就丟掉了小命,還是劉備出面救了他一命。
董卓被殺后,孔融又得罪了權貴袁紹,袁紹便派兒子袁譚攻打北海。當袁譚即將破城之際,孔融竟然做出了驚人之舉:他二話不說拋下妻子兒女撒腿就跑,一溜煙逃往了山東,他的妻兒自然成了袁譚的俘虜而被害。不僅如此,孔融還頻頻散發大逆不道的言論,他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 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夏奚為?這是什么意思呢?孔融認為:父親對于兒子來說,其實沒有什么親情,孩子不過是父親發泄情欲的結果;母親對于孩子也不過就是一件裝盛自己的容器而已,裝盛的東西倒出去后,那個容器自然也就沒有用了。
這樣的言論出自以禮孝為宗旨的孔家后代,當真是毀人三觀呀,但這卻是長大后的孔融真實的面孔。后來,孔融雖然在無奈之下投靠了曹操,可始終又看不起曹操,因為在他的認知里,曹操這樣的出身是令人恥笑的,于是便仗著自己是孔子的后人,經常向曹操發難,故意在朝堂上讓曹操難堪下不來臺。一而再,再而三,曹操忍無可忍動了殺心。很快,有人按照曹操的授意檢舉了孔融的四大罪行: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等,給孔融坐實了“不孝”的罪名。最終,曹操以“不孝之罪”將孔融處死,連帶著牽連了全家都落得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兹诒恍行烫幩狼昂?,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出來為他求情,不知道此時此刻,孔融的內心會發何感想?他還記得自己小時候主動讓梨的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