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國的改革家商鞅注定是個悲劇人物,他被車裂是必然下場!
歷史上的商鞅非常有名,以變法著稱,他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使秦國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基礎。但商鞅的下場非常慘,被五馬分尸車裂而死。
按說,商鞅在秦執政二十余年,正常情況下應該有能力積攢下足夠的實力以自保,為什么最后落得這么悲慘的結局?
我以為,商鞅的悲慘結局是注定的,他必然是個悲劇人物。
商鞅變法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進了國家的強大,但也深深得罪了各個層次和階級的人。
一是得罪了舊貴族和奴隸主。商鞅變法獎勵耕戰,推行軍功爵制度,那些世襲爵位的舊貴族要想保持爵位,不能再靠祖先的恩蔭,必須重新立功才行。而廢除井田制,分授土地,更是直接得罪了舊貴族和奴隸主,讓他們失去了不勞而獲的權利。
二是得罪了王室親貴。商鞅實施的嚴刑峻法,使舊貴族和王室親貴的權利受到損害,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秦孝公太子嬴駟犯法,扛著太子老師名義的秦公子嬴虔受刑,被挖去了鼻梁。
三是得罪了儒家。商鞅的變法跟儒家推行的仁愛思想產生了劇烈沖突,儒家因此而認定商鞅變法破壞了傳統禮制。儒家弟子始終在有意無意地貶低商鞅變法。
四是得罪了商人。商鞅變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重農抑商,商人們為了自身利益,自然反對商鞅變法,用各種途徑抹黑商鞅。
五是得罪了老百姓。商鞅變法獎勵耕戰的確給底層人晉升提供了新途徑,可是,商鞅變法太重于嚴刑峻法,使老百姓長年生活在恐懼之中,允許秘密告發和連坐制度讓很多老百姓莫名之中就從健康人變為殘疾人,卻敢怒不敢言。
歷史上的改革家大多都沒有好下場。商鞅得罪了這么多人,自然遭到了各階層人士的口誅筆伐,還能有什么好的結局?秦孝公去世后,舊貴族們挑撥即位的秦惠王以謀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聽到消息趕緊逃跑,途中找到一家客店準備住宿,店主卻拒絕并且說:“商鞅定下規矩,留住沒有憑證的人要受“連坐”處罰。”商鞅想逃往魏國避難,但他曾率領秦兵攻打過魏國,當然也被拒之門外。看,執政長達二十多年的商鞅此時卻走投無路了,讓人實在是唏噓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