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高分子物理實驗
  • 王國成 肖漢文
  • 2773字
  • 2019-01-04 15:48:21

第二章 高分子溶液的性質

實驗五 黏度法測定聚合物的分子量

黏度法是一種測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相對方法,但其儀器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分子量適用范圍大,實驗精度也較高,所以是聚合物分子量測定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黏度法除了主要用來測定黏均分子量外,還可用于測定溶液中的大分子尺寸,測定聚合物的溶度參數等。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掌握黏度法測定聚合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烏氏黏度計的結構及基本操作。

二、實驗原理

在高分子溶液中,我們所感興趣的不是溶液的絕對黏度,而是當高分子進入溶液后所引起的溶液黏度的變化。如果用η0表示純溶劑的黏度,η表示高分子溶液的黏度,則有:

式中,稱為比濃黏度,表示濃度為c的情況下,單位濃度增加對溶液增比黏度的貢獻;稱為比濃對數黏度,表示在濃度為c的情況下,單位濃度增加對溶液相對黏度自然對數值的貢獻;它們都隨溶液濃度的變化而變化。特性黏數[η]表示高分子溶液濃度c→0時,單位濃度的增加對溶液增比黏度或相對黏度對數的貢獻,其數值不隨溶液濃度大小而變化,但隨濃度的表示方法而異。特性黏數的單位是濃度單位的倒數,即dl/g或ml/g。

高分子溶液的黏度與其分子量有關,同時對溶液的濃度也有很大的依賴性。黏度法測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就需要消除濃度對黏度的影響,因此,實驗中主要是測量高分子溶液的特性黏數[η]。表達溶液黏度與濃度關系的經驗方程式很多,應用較為廣泛的有如下兩個:

式中,k'β都是常數。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配制幾個不同濃度的高分子溶液,分別測定溶液及純溶劑的黏度,然后計算出,在同一張圖中分別作、的兩條直線,將兩條直線外推至c→0,其共同的截距即為特性黏數[η],如圖2-1所示。

圖2-1 外推法求高分子溶液特性黏數示意圖

以上用濃度外推求出[η]值的方法稱為“稀釋法”或“外推法”。當聚合物的化學組成、溶劑、溫度確定后,[η]值只與聚合物的分子量有關,常用式(2-6)來表達特性黏數[η]與分子量的關系:

η]=KMα ?。?-6)

該式稱為Mark-Houwink方程。式中,Kα為常數,其值與聚合物、溶劑、溫度有關,和分子量的范圍也有一定的關系。

測定液體黏度的方法主要可分為三類:①液體在毛細管里的流動;②圓球在液體里的落下速度;③液體在同軸圓柱體間對轉動的影響。在測定高分子溶液黏度時,以毛細管黏度計最為方便。液體在毛細管黏度計內因重力作用而流動,假定液體流動時沒有湍流發生,即重力全部用于克服液體對流動的黏滯阻力,則可將牛頓黏性流動定律應用于液體在毛細管中的流動,得到Poiseuille定律,又稱R4定律。

式中,h為等效平均液柱高度;g為重力加速度;R為毛細管半徑;l為毛細管長度;V為流出體積;t為流出時間;ρ為液體的密度;η/ρ稱為比密黏度;A為儀器常數。

一般,選用合適的黏度計使待測溶液和溶劑的流出時間大于100s,則能滿足沒有湍流的假定。在恒定條件下,用同一支黏度計測定幾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和純溶劑的流出時間tt0。對于極稀溶液,溶液的密度ρ和溶劑的密度ρ0近似相等,ρρ0,因此

將聚合物溶液加以稀釋,測定純溶劑和不同濃度的溶液的流出時間,通過式(2-8)、式(2-9)分別計算其相對黏度和增比黏度,通過式(2-4)、式(2-5),經濃度外推求得[η]值,再利用式(2-6),即可計算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試樣量少,或者需要測定同一品種的大量試樣,為了簡化實驗操作,可以在一個濃度下測定ηrηsp,直接求出[η]值,而不需要作濃度外推,這種方法俗稱“一點法”。

在式(2-4)、式(2-5)中,若k'=0.3~0.4,k'+β=0.5(一般線型柔性高分子-良溶劑體系),則

該式在應用時,使ηr=1.30~1.50為好,此時,一點法與外推法所得[η]值的誤差在1%以內。

若上述條件不成立,k'+β偏離0.5較大,可令k'/β=γ,則

對于剛性或支化聚合物,可通過外推法先確定γ值,再應用此式計算黏均分子量,所得[η]值與外推法比較,誤差不超過3%。

三、實驗儀器與試樣

(1)儀器:烏氏黏度計(其結構如圖2-2所示),恒溫水浴箱,容量瓶,移液管,秒表。

圖2-2 烏氏黏度計

(2)試樣:聚乙烯醇,蒸餾水。

四、實驗步驟

1.溶液的配制

稱取干燥的聚乙烯醇0.2~0.3g(準確至0.1mg),小心倒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約20ml蒸餾水,使其充分溶解,置于恒溫槽內恒溫,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經砂芯漏斗濾入另外一只無塵容量瓶中,將其與純溶劑(蒸餾水,100ml容量瓶)置于恒溫水槽,備用。

2.玻璃儀器的洗滌

烏氏黏度計(根據樣品溶液濃度選擇)先用經砂芯漏斗濾過的水洗滌,將小球內微粒雜質沖洗掉。抽氣下,將黏度計吹干,加入新鮮溫熱的洗液,蓋住三根管,防止塵粒落入。浸泡兩小時后倒出洗液,洗凈,再用蒸餾水沖洗幾次,倒掛干燥后待用。其他如容量瓶、移液管等也需無塵洗凈干燥備用。

3.測定純溶劑流出時間t0

將恒溫槽調節至(30±0.1)℃,在黏度計B、C管上小心地接上醫用橡皮管,將黏度計固定在水槽內,使毛細管與水面垂直且將a線上方的小球置于液面以下。用移液管從A管注入10ml溶劑,恒溫10min后,夾住C管上的橡皮管,從B管上的橡皮管吸氣,將溶劑吸至a線上方小球一半左右的位置,夾住橡皮管,停止吸氣。松開C管上的橡皮管,空氣進入D球,毛細管內溶劑和A管下端的球分開。將B管上的橡皮管松開,此時水平注視液面的下降,用秒表記下液面經a線流至b線時的時間,此即為純溶劑的流出時間t0。重復三次以上,誤差不超過0.2s,取其平均值作為t0。然后將溶劑倒出,烘干黏度計備用。

4.溶液流出時間的測定

用移液管取10ml溶液注入黏度計中,用步驟2的方法測定其流出時間t1。然后再移入5ml溶劑,混合均勻,并把溶液吸至a線上方小球一半的位置,重復兩次,此時溶液的濃度為初始濃度的2/3。測定其流出時間t2。同樣操作,依次再加入5ml、10ml、10ml溶劑,分別測出流出時間t3、t4、t5。

五、數據處理

1.外推法

為作圖方便,設溶液的初始濃度為c0,真實濃度為c=c'c0,依次加入5ml、5ml、10ml、10ml溶劑后,溶液的相對濃度分別為2/3、1/2、1/3、1/4(用c'表示),分別計算填入表2-1中。

表2-1 黏度法測分子量實驗數據記錄表

由式(2-4)、式(2-5)作圖(如圖2-3所示),假設外推所得共同截距為A,則該聚合物溶液的特性黏數為

圖2-3 實驗數據處理圖解

根據式[式(2-6)],已知該聚合物-溶劑在30℃下,K=___,α=___,則=___。本書附錄三可供參考。

2.一點法

由圖2-3可知,

由于,上式可寫成:

已知,將上式與式(2-4)、式(2-5)比較可有:

根據k'β值的情況,選用式(2-10)或式(2-11)計算[η]值,并和外推法的結果進行對比。

六、注意事項

1.需選用良溶劑,樣品應純化處理,樣品溶液應充分溶解,濃度<0.01g/ml,濃度應準確。

2.烏氏黏度計應根據樣品溶液的黏度選擇,確保初始流出時間大于100s。

3.烏氏黏度計洗滌、干燥過程中應嚴格操作,避免毛細管中殘留有細小雜物或變形。

4.流出時間測試時,烏氏黏度計內溶液溫度恒定后,才能開始測試,并要注意氣泡的驅除。

七、思考題

1.實驗過程中,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響?

2.如何測定Mark-Houwink方程中的參數K、α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葵青区| 揭东县| 兴国县| 旺苍县| 茶陵县| 新昌县| 内丘县| 望谟县| 浦东新区| 宿州市| 达日县| 江西省| 湘西| 九寨沟县| 安岳县| 天长市| 筠连县| 桦南县| 岑巩县| 金山区| 罗源县| 天水市| 巴青县| 景宁| 逊克县| 呼伦贝尔市| 巫山县| 文水县| 辉南县| 义马市| 大理市| 乌鲁木齐县| 肇东市| 本溪市| 灵武市| 甘谷县| 武冈市| 太原市| 二连浩特市| 太湖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