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讀書與思考
  • 國資委青年理論學習研究會 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
  • 5622字
  • 2019-01-04 15:33:54

第三只眼看改革——讀《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有感

研究局 葛榮彬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的出臺,打響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發令槍。深入學習貫徹22號文件精神,切實抓好重大改革舉措的落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國資系統最為緊迫的任務。知史可以明今。作為共和國歷史上的最佳改革典范,今天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對于指導當前的工作,指引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經濟學家、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和他的中國助手王寧合著的《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以下簡稱《變革中國》)一書。這是第一本由國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撰寫的關于中國經濟改革的著作??扑故敲绹ゼ痈绱髮W經濟學教授,新制度經濟學的鼻祖,產權理論的創始人,他因發現并闡明了交換成本和產權在經濟組織、制度結構以及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而被世人所熟知。科斯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積極為中國改革發展建言獻策,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忠告”,其觀點對國內很多經濟學家如張五常、周其仁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變革中國》一書中,科斯圍繞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基于大量實地采訪和文獻調研,從一個西方局外人的獨特視角,詳細追述了三十多年來中國從封閉、落后的計劃經濟體制向開放、現代的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全過程,考證并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史實,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對于我們開闊思路,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地理解這場變革大有裨益。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改革進程中所謂邊緣力量和思想市場重要作用的分析闡釋。

一、中國經濟成功轉型是“人類行為的意外結果”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所有重大的歷史變遷,都是人類無意識的行為結果,而不是人類有意識設計和推動的結果。后人稱之為哈耶克“人類行為的意外結果”理論。科斯在《變革中國》中開門見山地指出,引領中國走向現代市場經濟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為設計,其結果完全出人意料;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是哈耶克“人類行為的意外結果”理論的極佳案例。

科斯經過調研后認為,“文革”結束后,中央高層對四個現代化建設和經濟高速發展表現了“巨大熱情”和“渴望”,并很快付諸行動,兩次試圖引導經濟體制改革,但均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第一次是以實現四個現代化為目標的“洋躍進”,希望引進國外資本和技術建設二三十個重工業項目——其本質是在計劃經濟的框架內通過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路重振中國經濟。由于對融資難度和當時國內的工業基礎做出了過于樂觀的估計,改革很快夭折。第二輪是以放權讓利、承包經營為主要內容的國有企業改革,目的是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盡管這有利于調動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的積極性,但由于改革允許企業保留一部分利潤支撐生產投入和職工薪酬,政府稅收因此減少,導致財政赤字增加,通脹壓力加大,整個經濟反而陷入困境,改革被迫中止。

科斯指出,真正使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并得以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是發自基層的四個“邊緣革命”:一是農村包產到戶的推行。1976年四川蓬溪縣群利鎮九龍坡的貧困村最先發起了這項改革,比安徽的小崗村早了兩年。在1980年中央正式承認其合法性之前,包產到戶已經在四川、貴州、安徽等地悄悄存在了將近四年。二是鄉鎮企業的崛起。這些大多成立于人民公社時期的村辦、社辦企業,為了能在國有企業的擠壓和政府的歧視中求得生存,率先對接市場需求,并最終經受住了市場的洗禮,成功將競爭引入了中國經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強效催化劑。三是城市個體工商業的壯大。當大批知青返城,城市就業壓力陡然增大時,政府對個體經濟采取了不推崇、不宣傳、不禁止的折中之策。但當時個體經濟的經營范圍仍然受到嚴格限制,只允許在國有企業比較弱勢的地區存在。四是經濟特區的設立。作為首批經濟特區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由于易受臺灣戰爭影響,屬于“中國海事區”,建國后政府在這些地區的投資活動較少,經濟上比較落后,非法移民的問題比較突出。

科斯分析認為,由農民、民營企業家、城市待業居民等這些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基層邊緣力量發起的四項改革生命力之所以如此之頑強,并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先鋒,主要是因為:一是這些領域的問題和矛盾最為突出,求變的訴求最為迫切,每項改革的發起都是為了謀求自身生存或發展、解決現實問題而作出的一種嘗試,也就是問題導向。二是這些領域處于中國經濟的薄弱地帶和環節,與處在核心地位的國有企業相比,受政府干預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相對較小,容易率先取得突破。這與中國革命最終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有異曲同工之處。三是決策層認為在這些領域推進改革風險較小,成功了不會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較大威脅,失敗了也能夠把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因此政府在改革初期并沒有急于撲滅這些“火種”,而隨后又由于其迅猛發展的勢頭給予了高度關注和重視。

二、政府和基層邊緣力量構成了改革的“二元結構”

《變革中國》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對中國經濟轉型的解讀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現象、行為及其背后原因的分析上,而是能夠從一個西方人的視角站在制度經濟學的高度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這也正是作者所擅長的領域。

科斯認為,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實際上是雙向、雙輪驅動的結果:一開始政府主動開啟并試圖引導變革,但在遭遇挫折后,市場的龐大活力觸發了難以阻擋的“邊緣革命”,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乎政府意料的。在改革初期,來自基層、邊緣的改革力量大于政府的引導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絕不能因此而忽視政府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一套自上而下的體制而言,政府手中的批準權,以及批準之后在全國范圍內強力推廣的動員能力,同樣至關重要。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不是單純的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模式,而是上下互動、循環往復、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過程,是一場從邊緣發力、政府認可、繼而全民參與的舉國偉業??扑箤⑦@種模式稱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二元結構”。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二元結構”既緩解了改革面臨的政治壓力,又降低了實施變革的成本,在促進中國經濟向市場化轉型的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在科斯看來,在整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類似這種“先上車后買票”的情況非常普遍。這種實踐優先于制度的做法看起來似乎是政府監管部門的責任缺失或是失職,但卻是制度產生的真實過程。在實踐的發展過程中,決策層要學會迅速采取行動建立有利于實踐發展的規章制度或者在情況惡化時及時叫停。一個實踐能否被政府認可,取決于雙方的力量對比(即博弈)。一方是支持者,在實踐的實驗階段盡力讓其運轉,然后不斷修正(以空間換時間),并在可控的政治范圍內調整對其有利的制度環境。另一方是反對者,他們希望發現實驗中的差錯,來終止實驗。對于希望通過實踐來推動改革的領導人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多地實驗,在有限的時間里找出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從而摸索出一套最為切實可行的改革套路。這就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了“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的豐富內涵。

三、利益是改革的驅動力而思想決定了改革的方向

早在1974年,科斯在提交美國經濟學會的會議論文《商品市場與思想市場》中就對思想市場的特點與作用進行了論述,其基本觀點是:商品市場中要有政府管制,而在思想市場中政府管制是不適宜的,應該對政府管制加以嚴格限制。

科斯在《變革中國》中進一步闡明了這一觀點。他指出,與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一樣,思想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市場。在思想市場里,知識能得到開拓、分享、積累和應用。企業運行、產品開發與創新,都依賴于一個思想市場的運作。思想市場也直接影響商品與服務市場的發展,正是思想市場塑造了消費者的需求,他們的性格和價值觀最終決定了商品市場的性質及其運作效率。當今社會,民主還是非民主,吸引了政治辯論的大部分注意力,但開放的思想市場才是政治體制運行的關鍵所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封建專制統治下極為開放的思想市場,造就了當時的盛世,例如唐朝。

科斯認為,改革受到意識形態的束縛,需要思想、觀念的開放和轉變;改革既需要利益的推動,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新的思想市場的形成。在改革開放初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場大討論大大加快了改革的進程。它使中國的決策層擺脫了長期以來僵化的意識形態的桎梏,轉而投向實用主義的懷抱。展望未來,科斯認為,決定中國改革開放前景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是否擁有強大的思想市場。但從目前的教育體制來看,這一點不容樂觀。中國的教育制度更像是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并且伴隨著自身不斷的商業化擴張。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對思想市場的干預越來越深,控制也越來越強,如教育主管部門以各類基金或項目的名義進行的投資活動、高校官員帶有行政級別的人事任免等。如果不減少行政干預,獨立于經濟體制的思想市場將不能夠完全發揮其活力,直接影響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

科斯強調,對思想市場的控制本質上是對騷亂的恐懼,然而這種觀點站不住腳。一方面,充分的思想市場能夠有效彌補現代社會中科層制的信息陷阱(即高層與基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控制思想市場所帶來的損失遠比其存在的風險更大。在《變革中國》的結尾,科斯對未來中國思想市場的發展表達了樂觀的態度。他認為,作為曾經的世界思想中心,中國的決策層必然會體會到活躍的思想碰撞所帶來的巨大收益,正如改革開放初期一樣;自由、開放、中式將成為未來中國思想市場的主要特征,而這也將會是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又一貢獻。

四、啟示與借鑒

盡信書不如無書。需要指出的是,科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仍然是一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代表,他推崇的是西方那一套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對政府特別是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持保留甚至負面態度,這在他的“十大忠告”中有充分的體現。對于這些觀點我們無法表示認同,并且要時刻保持清醒和警惕。但剔除這些因素來看,科斯作為一位西方經濟學家能夠扔下意識形態的偏見,相對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經濟的改革轉型,仍然難能可貴。在《變革中國》一書中,他毫不掩飾對中國過去幾十年迅速向市場經濟轉型且取得巨大成就的驚嘆,同時對中國道路未來的走向充滿信心?!爸袊盍λ纳涠知氁粺o二的市場經濟,充分證明市場經濟可以在西方社會以外的地方扎根并繁榮發展”。透過科斯的這些思想,結合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我們仍然可以得到一些有價值的啟發和借鑒。

一是在改革落地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調動并保護企業家的主觀能動性。不同于改革開放,十八大以來的這輪改革沒有從邊緣發起,而是首先在頂層設計上下足了功夫,1+N改革文件體系的制定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過程。但同時也要看到,在決定啟動這輪改革之前,中央已經為此做了大量調研準備工作,特別是通過巡視準確地把握了當前的形勢和問題。按照科斯的理論,改革是一個雙向、雙輪驅動的過程,是上下互動、循環往復、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過程?,F在第一個輪子——1+N改革文件即將全部出臺,在未來推動重大改革舉措實質性落地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意激發基層的主觀能動性,讓另外一個輪子轉起來。這其中,如何調動國有企業領導人的積極性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國有企業所需要的企業家不是一般的職業經理人,而是兼具市場意識和政治責任的優秀乃至卓越的企業家。因此,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和激發不能單純靠物質激勵,非物質激勵反而更重要。要把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干部用起來,并建立必要的容錯、試錯機制,允許他們在1+N劃定的框架體系內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最大限度地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為他們撐腰壯膽,形成鼓勵改革、勇于創新的用人導向。

二是制度的建設和改革試點的推進同等重要。按照科斯的理論,實踐優先于制度的做法恰恰是制度產生的真實過程。在改革試點推進的進程中,決策層要做的是學會迅速采取行動建立有利于鞏固試點經驗的規章制度或者在情況惡化時及時叫停。同時,科斯認為,對于希望通過實踐來推動改革的領導人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多地實驗。自2015年底以來,國資委率先在六家中央企業啟動了四項改革試點,在22號文件出臺后,各試點企業也都加快了試點進程,同時上海、廣東等一些改革走在前列的地方國資委及其管轄的國有企業也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要加強調研,全面了解各地改革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和總結各級國資委和國有企業改革的良好實踐,提煉出可供推廣的共性規律,并形成制度把試點成果固化下來,為下一步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同時,要圍繞22號文件確定的重點改革任務,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加大試點改革力度,國資委要做好統籌、把關、指導、幫助等工作,做中央企業改革試點的堅強后盾,在涉及政策突破時要積極與相關部委和高層溝通并爭取支持。

三是在理論創新方面采取更為開放包容的態度。正如科斯指出的那樣,豐富的思想市場為促進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成功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智力保障,中國未來的改革前景取決于是否擁有強大的思想市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做出了一系列批示指示,這些思想和智慧凝結在22號文及其配套文件體系中,為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增強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與此同時,由于本輪改革具有多目標的特點,每個改革目標之間又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實際操作的難度非常之大。例如如何處理好加強監管與激發活力的關系,如何實現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協調統一,等等。除了通過試點積累經驗外,這些問題的解決還有賴于理論層面的持續創新。要進一步增強戰略定力,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允許各種思想火花的碰撞,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各類智庫、大學、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機構加大理論創新力度,匯聚全世界、全人類的智慧為我所用,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阿城市| 安溪县| 措美县| 福建省| 达拉特旗| 洛阳市| 浪卡子县| 阿克苏市| 富民县| 丰原市| 肥城市| 应城市| 克什克腾旗| 新安县| 库伦旗| 扬中市| 会昌县| 汝南县| 滨海县| 博客| 浦县| 阜宁县| 准格尔旗| 平乐县| 鄂托克旗| 通海县| 商水县| 大厂| 湖南省| 西贡区| 崇明县| 金平| 高青县| 嘉峪关市| 宁国市| 天全县| 花莲市| 雷山县| 湟源县|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