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讀書與思考
  • 國資委青年理論學習研究會 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
  • 4611字
  • 2019-01-04 15:33:57

培育新的增長動力 推動中央企業實現中高速發展——讀《追趕接力:從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有感

綜合局 曹昆鵬

《追趕接力:從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重大研究課題“增長階段轉換的成因、挑戰和對策”的研究成果,從比較宏觀的視野,詳細回顧了我國及國際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歷程,比較了我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的主要特征和規律,對我國近年來實現了高速增長及經濟增速回落的原因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增長潛力和增長前景作出客觀評判,對增長階段轉換的性質和特征作出科學分析。現代經濟增長有兩種典型的模式:一種是以技術前沿國家為代表的前沿擴張模式,這類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高、市場體系完善、經濟結構穩定,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開啟新的商業機會;另一種是以后發國家為代表的追趕模式,這類國家利用后發優勢,將充裕的發展資源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結合,形成要素投入和技術進步雙輪驅動的增長。這兩種增長模式可以解釋絕大多數國家的增長歷程。從增長速度上看,后發國家的追趕進程存在從低到高再逐步回歸到低的長周期波動,構成一個包含不同發展階段的“追趕周期”。課題組認為,我國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符合后發國家追趕進程中資本積累、技術進步、結構變化等方面的典型規律,當然也有鮮明的特色。當前,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增長潛力正在發生變化,現階段的增速回落并不僅僅是經濟景氣循環和外部沖擊等短期因素所致,也有潛在增長率下降因素的影響,再實現兩位數高增長的條件已不再具備,但并不意味著我國后發優勢的消失和追趕型進程的終結,而是后發優勢性質、結構和程度的變化和追趕型增長的階段轉換,我國經濟仍然具有實現6%~8%的中高速增長的潛力。

本書所關注的新舊增長動力的轉換,也正是中央企業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認真閱讀本書所展示的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歷程、分析架構和經驗總結,對深入思考中央企業如何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具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價值。

當前,國內進入經濟新常態,“三期疊加”的影響仍在持續,傳統增長動力日漸衰弱,新的增長模式和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中,結構性、周期性矛盾交織,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而中央企業在經歷了十多年快速發展后,也進入了“爬坡過坎”階段,呈現出一些新的不適應和問題,“穩增長”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央企業的巨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增長動力源也不同。經濟新常態下,原來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傳統動力在衰減,改革和創新已成為中央企業發展的兩個關鍵的主題詞。

一、新舊增長動力正在轉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大量的要素投入,包括人口紅利帶來低成本勞動力投入、持續高速增長的投資及資源能源投入;二是通過改革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長速度不斷趨于潛在增長水平;三是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追趕,潛在增長水平獲得提升。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并不僅僅是增長速度的變化,還存在增長動力和增長方式的重大轉變。中高速增長并不會在延續舊增長模式下自動實現,而是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如果不能建立起適應發展階段變化的、有利于實現增長方式轉變的體制和政策環境,不能培育出新的增長動力,那么不僅中高速的增長潛力不會變成現實,經濟也有可能滑落至低俗徘徊,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受益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央企業在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布局結構、提高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3到2013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實現了年均2位數的高速增長。探析中央企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國內國際發展環境的向好、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完善、中央企業經營機制的健全、科技創新和技術追趕的驅動。但從微觀進一步的分析看,自2010年開始,中央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經濟效益增幅逐年收窄。尤其是2013年開始,實現中央企業效益穩增長的挑戰越來越大。2014年,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增速為2.8%,利潤總額增速為2.6%,中央企業經濟效益的低速增長也成了“新常態”。剖析原因,一是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不斷提高,節能減排約束越來越大,國際和國內傳統市場接近飽和,部分領域供大于求,產能嚴重過剩,投資帶來的增長動力大幅削弱;二是全球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國際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央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面臨“兩頭擠壓”;三是隨著中央企業技術實力的不斷提高,技術追趕壁壘越來越高,合資學技術、花錢買技術的路徑越來越窄,創新不足、前瞻性和引領性技術的短板更加突出;四是在高速增長中容易被忽視的產業布局和經營機制等方面的問題開始凸顯。新舊增長動力的轉換,就是要從過去依靠大規模投資、大批量出口的排浪式增長,轉向依靠創新驅動、結構優化,提升資源配置和生產效率。

二、改革是中央企業發展的最大紅利

從我國經濟和中央企業發展的歷史看,每一次較大規模的改革都會帶動一輪新的增長周期,但持續一段時期后,隨著改革效應釋放完畢,新的矛盾和問題逐漸增多,增速開始逐漸下降。“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是新時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為下一步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分層看,推動中央企業發展的改革包括三個范疇。

一是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政府主要職責是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力度,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不少領域仍存在著審批和審核事項和環節過多、重監管輕服務等問題。比如,對重大項目的建設審批,政府要做好的是行業規劃和總量管控等,政府部門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深入到具體項目的技術、經濟論證;再比如,部分地區在一些行業和領域,設置了較多準入門檻,尤其是在經濟下行時,地方保護主義抬頭,導致“落后的死不掉,領先的進不來”,不利于發揮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制約資源配置效率提升。

二是國資監管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推進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職能轉變。張毅同志指出,國資監管工作的改革不應是動其皮毛的修修補補,而必須是動其筋骨的大刀闊斧,有些方面甚至要脫胎換骨。國資委決不能成為像某些輿論媒體所說的“中央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要正視弊病,堅持問題導向,痛下決心,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深入推進自身改革,明確履職邊界,注重依法監管,“該管的堅決管住,不該管和可管可不管的堅決不管”。當前,國資委正在牽頭或參與制定一批國企改革配套文件,增強改革政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關鍵是做好各項改革的統籌協調,保證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又要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作用,鼓勵部分企業在若干領域先行試點,實現局部突破,以點帶面,共同繁榮。

三是中央企業自身改革,核心問題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當前,大部分中央企業已完成公司化改制,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不少已成為上市公司。但不少企業現代企業制度還不完善,尚未真正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尚未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從實踐看,不少企業一言堂現象較為突出,導致許多重大項目出現決策失誤和國有資產流失。推動企業自身的改革,關鍵是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提高企業活力。要健全企業激勵約束機制,既要充分發揮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又要注重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在文件落實中,要注意防止演變成“降薪文件”,更不能搞層層降薪。要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家價值,拓寬企業家路徑,大力發展職業經理人隊伍,對于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要實行市場化的薪酬制度。要堅持強激勵硬約束,對于效益下滑企業,其負責人績效年薪不得增長,嚴格執行企業職工工資和企業效益聯動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不斷增強中央企業活力。

三、創新是中央企業發展的源泉動力

創新并不是科學界提出的一個概念,它不是科技術語,而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的。熊彼特認為,經濟的發展是由于經濟本身內部存在一種破壞均衡又恢復均衡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叫創新。近年來,中央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高鐵、特高壓、衛星等領域技術居世界前列,構筑了下一步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整體上,與國際領先企業相比,創新仍然是中央企業的短板,不少行業的核心設備、關鍵零部件依然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雖然近些年,我們一直在高喊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但是若沒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不掌握關鍵的技術,一切都是空談,只能原地踏步。創新驅動是中央企業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原動力。對于中央企業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有以下四點體會和建議。

一要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繼續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大研發投入,重視前瞻性、戰略性技術研究,積極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新一代技術,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應用。要避免重投入、輕應用,科技創新不是終點,科技創新的價值最終靠市場來實現。將科技創新與中央企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傳統產業,落實“中國制造2015”戰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能裝備,積極走出去,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

二要順應新的生產和消費趨勢,集成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成果,大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當前新一代新興技術和傳統產業正在加速融合,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騰訊公司推出了創新產品——微信,但事實上,微信還代表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形成了涵蓋社交、電子商務、金融、生活服務等領域的商業生態系統。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以電子商務為支點,挖掘用戶海量交易數據,大力發展金融理財、小額信用貸款等業務,有力沖擊了傳統金融企業業務。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中央企業要抓住這輪新的科技革命,尋找創新突破口,搶占未來發展的先機。

三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中央企業創新驅動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結合。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雙創”不僅是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興業之策,也是大企業的興盛之道。要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動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注重集眾智、匯眾力,在產品和技術創新中,依托“互聯網+”,集聚企業員工和社會創新力量,鼓勵外部創客對新產品開發設計、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使企業成為開放式、協同式的創新平臺,實現新形勢下的“創新彎道超車”。

四要注重資本運作在中央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積極構建創新投資平臺,以資本為紐帶,通過設立創新基金,并積極利用政府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股權私募基金,加強國內外技術收購儲備和高科技企業股權投資并購,積極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商業化,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新营市| 堆龙德庆县| 禄丰县| 喀喇| 汉中市| 梓潼县| 江永县| 五河县| 勃利县| 拜泉县| 繁峙县| 黄骅市| 石渠县| 临武县| 家居| 遂宁市| 准格尔旗| 汶川县| 汉沽区| 大埔县| 芮城县| 扶绥县| 丹寨县| 东台市| 中山市| 都兰县| 梨树县| 皋兰县| 忻州市| 安义县| 东安县| 团风县| 大理市| 淳化县| 乐亭县| 增城市| 安多县| 乌拉特中旗| 淮北市|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