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資本、勞動與共同富裕——《21世紀資本論》讀書心得

產權局 吳震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2013年的這本著作從出版以來就獲得了保羅·克魯格曼等著名經濟學家的大力推薦,被譽為是“本年度,甚或是這個10年最重要的一本經濟學著作”,同時,也引起了巨大爭議。本書圍繞收入、資本、財富、分配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而不是充滿了晦澀難懂的數理模型,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和共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著大眾生活水平普遍提升,貧富差距也在迅速拉大。本書對思考對社會財富如何更公平地分配,讓普通大眾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啟示。

一、21世紀的收入差距

平等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當人類擺脫原始社會的蒙昧狀態,形成私有產權的概念,特別是國家這種組織形式產生以來,似乎就伴隨著天生的不平等。因此,一直以來,人們對最終可達到的理想世界有著美好的憧憬,如中國古代的“大同社會”、柏拉圖的“理想國”、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等。這些理想社會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平等。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明顯的不平等例如人與人之間的附庸關系逐步消失了。特別是法國大革命之后,天賦人權的概念深入人心,成為了人們的普遍共識。不過,近年來,隨著資本的日益崛起,社會的不平等更多地以更隱蔽的方式,即以收入和財富的差距表現出來。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也揭示了資本所有者是如何通過攫取勞動的剩余價值來獲得超額利潤。馬克思告訴我們,資本的分配結構才是收入分配的決定性因素,擁有資本的人必然會占有越來越高的國民收入份額,而勞動者的所得占比只會越來越低,使得工人階級走向長期貧困。但是,現代社會畢竟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黃金30年”,經濟高速增長,普通大眾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貧富差距縮小,社會矛盾普遍緩和,過去那種“羊吃人”“包身工”這類赤裸裸的剝削現象在發達國家是近乎絕跡了,資本主義展現了很強大的調整能力,也讓人們對馬克思所提出的論斷產生了一些疑問。

皮凱蒂并不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但是20世紀50—60年代歐洲彌漫的左翼思潮無疑對他還是產生了影響,出于對政治經濟學的熱情,他收集了自18世紀以來法國、英國、美國、日本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家庭與個人財富資料,對多國兩個多世紀的財富分配與收入分配圖景進行了翔實分析和解讀。《21世紀資本論》認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收入不平等在發達國家顯著增加,尤其是美國,其在21世紀頭十年的收入集中度回到了(事實上略微超過了)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100多年前,馬克·吐溫、歐·亨利等人的小說曾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的美國即所謂“鍍金時代”有過辛辣的諷刺,大亨、壟斷、財富、腐敗、貪婪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到2010年,美國和歐洲等國最富的10%人群的財富比重占國民財富已經超過了70%,前1%人群財富比重則超過了30%。金融危機以來,這種差距進一步拉大。而且,在美國特別是在金融行業出現了一個超級經理人階層,例如美國對沖基金Appaloosa Management創始人大衛·泰珀成為2013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收入高達35億美元。這是一個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皮凱蒂進而認為,考慮到歷次工業革命后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事實,財富分配的不平等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常態。只要資本的收益率大于經濟增長率,這種分配的不平等將會持續而且不斷拉大。特別是隨著老齡化社會以及低生育率時代的到來,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他所能繼承的財富。而20世紀初期至中葉收入差距的縮小,更多的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對過去累計的資本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而且,由于政府在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美國還是西歐,稅收收入占國民收入的份額與過去相比顯著增加,通過加大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支出,緩解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趨勢。

二、“先富”會不會自動帶動“后富”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在經濟建設上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經歷了許多曲折。而蘇聯的興衰表明,共產黨可以在一個資本并不發達的地區取得政權,但完全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脫離了當前人類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貧窮不是社會主義,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鄧小平就提出把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作為一個大政策定下來,從國情出發,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鼓勵勞動者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尋求致富之路;允許和鼓勵一部分有條件的地區、一部分勤勞肯干、有經營能力的人先富起來,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群眾走向富裕。

到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現實和研究都表明,貧富差距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任何時期。例如,描述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基尼系數,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是0.48,按照西南財經大學的統計是0.61,無論哪一種都遠高于0.4的警戒線。另外,即使在今天,按照中國的標準,到2013年年底我國還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參考國際標準,還有兩億多人,也就是說,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并沒有完全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一邊是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一邊是自然環境惡劣的老少邊窮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更加凸顯。

一些人認為,經濟發展能自動改善收入分配情況。如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提出的“庫茲涅茨曲線”就認為:在經濟發展過程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在國民人均收入從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時,收入分配狀況先趨于惡化,繼而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改善,最后達到比較公平的收入分配狀況,呈顛倒過來的U的形狀。從目前實際情況看,中國目前完成了“庫茲涅茨曲線”的前半部分,但后半部分,根據皮凱蒂的研究,并不會自動完成。《21世紀資本論》告訴我們,庫茲涅茨曲線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錯誤的原因,而且實證基礎非常薄弱。1914—1945年發達國家收入不平等的銳減與庫茲涅茨所描述的跨行業流動幾乎沒有什么關系。托馬斯·皮凱蒂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干預的話,收入分配差距在資本自由流動和高度市場化的今天,只會越來越大,而且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步放緩,問題會更加嚴重。

三、如何讓社會實現共同富裕

應當說,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廣大、千差萬別的大國,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對于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地區差距和貧富差距問題,其實鄧小平在1985年就曾尖銳地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并且使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后的地區更好地發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對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個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稅。還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來以后,自愿拿出錢來辦教育、修路。”

但從實踐過程看,一直以來,我們還是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注重先把蛋糕做大,再來考慮分配的問題。我們在消除地區和個人收入差距上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財政的轉移支付、征收個人所得稅等。不過,這種調節顯然還有缺陷,以我們國家的個人所得稅為例,從實踐操作來看,更多地變成了對勞動所得的征稅,對于在國民收入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資本利得,缺乏實際的征稅手段,對于富裕群體的納稅,累進效果并不明顯,富裕群體承擔的稅收水平實際上可能還低于歐洲發達國家水平。而且,政府財政支出相當一部分是用于公共投資,在民生領域的支出特別是感受直接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還不足。例如,去年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才首次突破4%,剛剛達到了20世紀90年代設定的目標。

皮凱蒂對消除不平等給出的政策建議主要是加強對資本的監管,特別是理想狀態下全球累進的資本稅。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國要實現未來共同富裕的目標,收入分配改革迫切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包括征收遺產稅和財產稅,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實行綜合制的個人所得稅模式而非目前的分類所得稅模式,形成完善的資本稅體系。不過,在全球資本日益一體化的今天,如何避免征稅后富人將財富向一些所謂“避稅天堂”地區轉移,是一個現實的難題。同時,要讓初次分配更多地向勞動者傾斜,爭取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這個職工工資包括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職工和一般社會勞動者等各個勞動群體。

二是教育的公平。在全球視角上,《21世紀資本論》揭示,資本流動性并不是推動富國和窮國趨同的主要因素。在東亞地區,日本、韓國、中國等地區通過參與全球經濟體系,通過自由貿易帶來了知識的擴散和生產率提升(也即人力資本的提升),這才是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也充分說明了教育在彌補地區和個人差異方面的重要性。而且,皮凱蒂指出,從20世紀到今天,所有的數據都表明美國的社會流動性要弱于歐洲,美國的高等教育也更多的成了一種“拼爹游戲”,如目前哈佛大學學生家長的平均收入是45萬美元,與美國收入最高的2%居民的平均收入相同,從這方面說美國的高等教育模式特別是招生模式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理想。

三是縮小消費分配的差距。有學者認為,財富差距、收入差距都應該關注并引起重視,但更為重要的是消費差距,后者的失控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政治穩定。歐美等發達地區通過各類保險、退休養老基金及其他投資基金等金融產品的豐富發展,加上政府保障體系的建立,很好地滿足了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要求,也使得社會在各階層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21世紀還是保持了基本穩定,沒有產生大的政治和經濟動蕩。

四、國有資本的作用

與歐美等發達地區國家相比,中國經濟的一個顯著優勢就是國有和集體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國一直是自由主義的大本營,而歐洲在經歷了私有化的浪潮之后,公共資本也是大幅下降。而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調節資本與勞動的所得上應具有天然的優勢。皮凱蒂也認為,考慮到中國的公共資本占據了國民資本的半數左右,如果公共資本能夠保證更均等地分配資本所創造的財富及其賦予的經濟權利,可以促進一個在結構上更加平等、面對私人利益更加注重保護公共福利的中國模式,找到公共資本和私人資本之間的良好平衡,實現真正的公私混合所有制經濟。

要讓國有經濟在收入分配中發揮更良好的作用,一是對于國有企業的薪酬分配,在避免大鍋飯的同時,還是應該堅持向基層勞動和技術骨干傾斜,對于領導層與員工之間的薪酬差距應該有一定的控制。皮凱蒂就認為,美國的超級經理人薪酬的提升超出了傳統理論對于工資收入由技能和生產效率決定所能解釋的范疇,更多的是因為管理層有權決定自己的收入而已。因此,應切實發揮好國有和集體資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

二是個人認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確實有必要提高。但是,這部分收益應該更多地直接用于民生領域,真正讓廣大群眾享受到國企改革發展的成果。對于目前的國有股轉持社保基金等方式(主要用于彌補今后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社會保障需要),并沒有實際的相關支出。一方面國有企業負擔并不輕,另一方面民眾也沒有享受到實際利益,只是從左手到了右手。而且,該部分資產收益率因其社會保障的目的并不高,資產配置的效率有待提升。

三是抑制國企中的腐敗現象。目前許多國有企業的用人機制還談不上市場化,不夠公開、透明。國企就業市場的腐敗和利益輸送問題還時有發生,一些企業還存在廣受詬病的子女頂崗等機制,形成了實際上的內部利益小團體。另外,皮凱蒂也提醒,在中國,公共資本轉為私人資本的進程已經開始,合理的理由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率,有時卻讓個別人借此暴富,他認為,中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寡頭。這足以讓我們對當前的國企改革特別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現的一些亂象保持警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织金县| 城市| 启东市| 揭西县| 两当县| 永靖县| 西峡县| 上思县| 巴塘县| 乌海市| 茶陵县| 青州市| 陈巴尔虎旗| 武穴市| 新建县| 栾城县| 兴安县| 东宁县| 威宁| 河源市| 贵定县| 日喀则市| 温泉县| 左云县| 肃北| 诏安县| 内丘县| 平邑县| 洪湖市| 琼结县| 平湖市| 兴山县| 新丰县| 彩票| 辽阳市| 将乐县| 衡阳县| 卢氏县| 临湘市|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