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重慶市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

第一節 重慶市基本概況

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市歷史可以上溯至巴渝文化時期,已歷時3000余年。重慶市臨近嘉陵江,古時候稱之為“渝水”,因此,重慶市簡稱“渝”。1891年,重慶市就已經是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市作為中央直轄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1954年6月,西南大區撤銷后,重慶市改為四川省轄市區;1983年,重慶市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為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1997年3月14日,并于當年6月18日正式掛牌。

重慶市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并位于長江上游地區,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下轄38個區縣(自治縣),共有213個鄉、611個鎮、192個街道辦事處、2721個居委會和8318個村委會,2013年年末,常住人口297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32.7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8.34%,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656.6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1205.0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93.24億元,進出口總值687.04億美元,并完成利用外資總額105.97億美元。《重慶統計年鑒》(2014)。人口主要以漢族為主,并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等54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比重不到10%。重慶市地處四川盆地東部的嶺谷地帶,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占76%,素有“山城”之稱。重慶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較大,同時,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等水系流經,水資源豐富。

作為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也是四個直轄市中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承擔著重要的使命。

首先,重慶市位于西南內陸,交通便利,也是西部地區唯一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直轄以來,重慶市高度重視交通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規劃并建成了“二環八射”的高速公路網絡、“一樞紐五干線”的鐵路網,基本實現了“4小時重慶”的目標,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超過2500萬人次;同時,借助于長江上游水道,連通了與下游地區各省的交流。

其次,重慶市經濟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重慶市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歷經幾十年發展,重慶市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材料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并形成了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2013年,重慶市第一產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02.68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達到5256.09億元,占整個重慶市生產總值的41.53%。重慶市經濟整體運行態勢良好,各產業之間日趨協調,有助于實現共贏局面。

再次,重慶市科技教育實力雄厚,聚集了大量高素質人才。目前,重慶市共擁有1000多家科研機構,重慶大學、西南大學作為全國重點高校,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儲備及科研團隊,重要科研成果有力支撐了地區經濟發展。2013年重慶市統計數據顯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達到70.76萬人,教育經費支出達到654.01億元,較2012年上升1.65個百分點。

最后,重慶市未來發展機遇較好,市場潛力巨大。實踐證明,重慶市自直轄以來,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各項事業均有序進行,擁有了繼續發展的良好基礎。同時,2014年,李克強總理強調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以及“一帶一路”發展規劃,也為重慶市長遠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重慶市緊緊抓住“發展”和“民生”兩大主題,深化各方面改革,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引導“走出去”與“引進來”,統籌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繼續實施五大功能區發展戰略,保障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質量得到不斷提升?!?013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3年,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56.69億元,較2012年增長1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93.24億元,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05.03億元,增長1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12億元,增長14.0%;進出口總值687.04億美元,增長2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6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8332元,增長12.8%《2013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重慶市各項經濟指標處于良性發展區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汶上县| 丘北县| 工布江达县| 葫芦岛市| 东辽县| 清镇市| 宁城县| 洪雅县| 旅游| 阿克| 太仆寺旗| 台安县| 崇州市| 曲松县| 天津市| 宣威市| 四平市| 科技| 云和县| 台东县| 宜川县| 灵川县| 罗田县| 东丰县| 东平县| 乌什县| 即墨市| 永登县| 孟津县| 双桥区| 德安县| 镇沅| 临安市| 防城港市| 潞城市| 舞钢市| 英山县| 汕尾市| 五原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