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型股份合作公司發展研究:基于深圳現象的思索
- 孫寶強
- 2581字
- 2019-01-04 13:43:00
第二節 股份合作制的基本類型
事物的類別是人們根據認識世界的需要劃分的,有不同的標準就有不同的分類。本節從不同的標準來考察股份合作制的類型。
一 按照生成途徑分類
股份合作制企業生成的途徑大體有三種:
第一種:鄉(鎮)及村辦集體企業和國有小型企業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可以稱為集體公有改造型。在早期,鄉(鎮)及村辦集體企業轉制的通常做法是先將原鄉、村集體企業進行清產核資,評估作價,把資產存量按其原始來源劃分股權,確立股份,然后再向社會或企業職工吸收現金入股,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在這類企業中往往保留了較大比重的集體股。
根據韓?。?008)的概括,由鄉村集體企業改制而成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就其股權的設置及股權的結構和股份性質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以集體資產為基礎,吸收本企業職工入股或外來資金形成的股份合作,一般稱為增量擴股型;第二種方式是存量折股型。其基本要點是:在清資核產、資產評估的基礎上,將農村集體企業多年積累起來的存量資產折成股份,然后通過出售或無償配給的辦法將一部分或全部資產劃分給不同的主體,以此改變長期以來農村集體企業由鄉村政府單一控制的局面,使企業有了新的而且是多個所有者。
第二種:戶辦、私營或合伙企業向股份合作制轉化,可稱為個體私有改造型。在這類企業中,個人股份較多,集體股份相對較少,國家股份和企業外法人股份近乎為零。
第三種:集資新建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包括農戶(個人)之間集資,農戶(個人)與鄉(鎮)政府、村集體、社會法人等單位之間的資本聯合,按股份合作制企業要求直接組建成股份合作制企業。這類企業中,根據參加組建者的股份構成不同,各種股份享有者占有不同比例。
此外,還有林業、漁業和開發農業中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海洋漁業實行股份合作制比較普遍。
劉詩白(1998)將股份合作制的生成途徑概括為:(1)鄉村集體企業改造型。(2)農戶合伙持股型。(3)社區共營型。(4)新建的股份合作企業。(5)農村專業型股份合作制。(6)國有企業改制型。
二 按照產權實體分類
從本質上說,股份合作制是一種產權制度安排,如果按照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不同產權實體作為分類的基本標準,可以將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劃分為三大類型:(1)以農戶、聯戶辦企業,個體、私營經濟聯合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業;(2)以鄉鎮集體企業、國有小型企業引入股份合作機制改造而成的股份合作制企業;(3)以社區土地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業。上述三種類型可分別簡稱為個體私有改造型、集體公有改造型和社區改造型。
具體辦法是把一個社區合作經濟組織的集體資產全部或部分股份化,并把其中一部分股額量化到個人,在此基礎上吸收農民現金入股(也可不入股),使本社區內的全體成員均成為股東,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按照股份合作制運作。
股份合作公司是股份合作制的股東均股型模式。深圳市的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是在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由村集體經濟轉型出現的一種全包式的組織,具有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功能。其工商登記的依據是199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股份合作公司條例》。成立股份合作公司的初衷不是獲取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謀取社區(村)內部人員就業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可以視為保護失去土地農民利益的機制。
三 按照組織形式分類
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分為三種:
(1)并存式。原有合作經濟組織撤銷,不改變其性質,另外成立股份合作制經濟組織。
(2)內部式。即在原有合作經濟組織內部搞股份合作,組織形式改變,但不改變名稱,另起爐灶。
(3)取代式。即新建設股份合作制經濟組織,取代原有合作經濟組織。
四 按照合作內容分類
從股份合作的內容上看,也有三種:
(1)綜合型。即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經資產評估后,全部折價轉為股本金。
(2)土地型。即以土地的所有權或承包、使用權入股。土地的定價一般按當地政策規定的征地價或收益價,或綜合幾個因素定價。
(3)資產型。即將集體除土地以外的固定資產,主要是集體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等,評估折價為股東金,土地不能作價入股,土地的所有權和承包關系不變動。由于我國土地現行制度中的產權虛置特性,只有通過股份合作制度這種形式,才能將勞動、土地和資本結合起來,股東既是所有者和經營決策者,同時還是勞動者和要素提供者。
五 按照發展過程分類
股份合作制是一種正在發展的、尚未定型的企業體制,必須聯系其發育過程來考察其類型。從企業中勞動與資本聯合的方式來看,可以分為勞資合一型和勞資聯合型。
勞資合一型指的是企業成員既是出資者,又是勞動者。這是在個體、家庭工業和鄉鎮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根據自愿互利和勞資合一的原則,通過聯產、聯營,對各類生產要素聯合或折價入股而形成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由于它要求所有的成員都是勞動者,不允許單純的股東或職工進入,因此合作社色彩比較濃。這一特點使它只能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運用。由于它帶有合作社的封閉性,不利于規模經營的擴大,這一類企業可能是一種過渡性的形式。隨著企業本身的發展和素質提高,它可能會允許單純出資者或單純勞動者進入企業,改變為勞資聯合型。
勞資聯合型。除了同樣以生產要素聯合或折價入股形成股份合作制的共同特點外,這類企業與上述企業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一定要求投資者同時又是勞動者,它采取有資出資、有力出力的原則,形成勞動與資本的聯合。因此,在這種企業中既有職工股東,又有非職工股東。這種企業的股份制色彩比較濃,它克服了合作社不利于資金流入的封閉性,變成一個向社會開放,有利于各類生產要素流入的新型企業。這可能成為一種新型的、全要素資本化的泛股制企業,是股份合作制朝規范化發展、合乎現代自由經濟發展規律的穩定形式。
六 按照生產要素聯合方式分類
從生產要素聯合的方式看,股份合作制又可分為勞資合作型和勞資合股型兩種。勞資合作型指的是,在企業中,資金的聯合采用了入股的形式,但勞動聯合仍保持合作形式,沒有折價入股。這種形式通常是在以勞動聯合為主,原來就有濃厚的合作社性質的企業基礎上,通過職工以勞帶資的形式形成的。在這種企業中,勞動聯合是主導方面,資金入股是輔助方面。
勞資合股型。這是在自由經濟比較發達的基礎上,不僅資本采用入股形式,對勞動、技術、管理等無形資產也采用折價入股的辦法,形成勞動股與資金股合股經營的形式。這顯然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分享經濟利益特點的較完善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