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路徑及相關政策:基于廣東省的研究作者名: 陳修穎 湯放華本章字數: 1957字更新時間: 2018-11-08 19:37:01
第二節 毛澤東主席的辦法及其當下啟示
由于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工業基礎薄弱,新中國成立之初,政府在戰略選擇上不得不采取工業化戰略以擺脫貧窮落后面貌,最終走了以農補工的工業化道路,采取了城鄉分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政策的選擇上做出了有利于工業化的制度安排。盡管在政策層面上不得已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但毛澤東主席依然十分關心城鄉差距和農民、農村問題,并在實際工作中做出了必要的調整。他的縮小城鄉差別的思想、城鄉兼顧的思想、城市支援鄉村的思想等具體體現在他試圖通過鄉村工業化、工農業互相結合、農民就地變成工人的辦法來發展農村生產力、解決農村人口過剩,以此縮小以至消滅城鄉差別、工農差別。
1950—1952年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是中國農村人口遷入城市較多的時期。這個時期內,城鎮人口比重由10.64%上升到12.46%。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國家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從農村招收了大批職工,工業化的啟動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這一時期城鎮人口比重由12.46%上升到15.4%。與此同時,國家組織和動員人多地少的內地向邊疆地區移民,也組織動員城市疏散人口支援內地,支援邊疆,支援農業建設。因此,這一時期存在著城鄉之間人口的雙向流動。20世紀50年代由城市遷往農村和由農村遷入城市的人數之比大約是1∶1.8。這說明當時中國的城鄉關系是開放的,城鄉之間的遷移是比較自由的,呈現城鄉對流的狀態。
如何在城市和工業發展優先與防止城鄉差別擴大兩大矛盾中求得均衡與突破?毛澤東主席采取了四個辦法應對這個難題。(1)打開城門讓農民進城。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農民,這是中國工人的前身。將來還要有幾千萬農民進入城市,進入工廠。如果中國需要建設強大的民族工業,建設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個變農村人口為城市人口的過程。”“一五”時期是中國工業化發展最快的階段,由于基本建設需要,在這段時間里國家曾經動員2000萬農村勞動力進城支援城市建設,大批農民涌入城市,轉為工業企業工人。(2)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兩大重要舉措,以此吸納大量農村剩余勞力,解決就業,推動農村富裕,達到縮小城鄉差別的目的。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農業問題》的講話中指出:“講到農業與工業的關系,當然,以重工業為中心,優先發展重工業,這一條毫無問題,毫不動搖。但是在這個條件下,必須實行工業與農業同時并舉,逐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和現代化的農業。過去我們經常講把我國建成一個工業國,其實也包括了農業的現代化。現在,要著重宣傳農業。”1958年1月,他在南寧會議上提出,地方工業產值要超過農業。而后國家經委據此起草了《關于發展地方工業的意見》,提出“農業社辦的小型工業,以自產自用為主,如農具的修理,農家肥的加工制造,少量的農產品加工等”。(3)將農民組織起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毛澤東認識到,我國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是由于小農經濟的分散耕作方式造成的,因此主張農業走合作化道路。毛澤東認為,農業合作化應分三步走,即互助組階段、農業合作社階段、集體農莊階段,以逐步實現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舉措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發展農村經濟,防止城鄉差距擴大。(4)強調社會公平。毛澤東強調的社會公平既包括人際公平,也包括空間公平,其中空間公平包含區域公平和城鄉公平兩部分。他強調城市要對農村實行援助,其中包括把小型的工廠轉讓給農村,把城市里的知識分子派到農村去,提供書籍和教師來傳播科技知識,在城市的工廠和學校里為農村培訓人才,到后來就直接發展為知識青年下鄉,到農村的廣闊天地中去鍛煉。為了縮小城鄉差距、保證社會公平,他對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合作也尤為重視。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是農村衛生保健體系的構建。自1969年以后,農村赤腳醫生的培訓計劃大大加快,到20個世紀70年代中期,這類醫輔人員已經成為農村醫療保健體系中的骨干力量。毛澤東解決城鄉差距問題的辦法雖然具有時代性,但對我們當下推進城鄉一體化具有重要價值。概括地說,毛澤東解決城鄉差距擴大的辦法對廣東省城鄉一體化實踐的啟示有兩點。
(1)從毛澤東解決城鄉差距問題的辦法可以看出,城鄉差別并非簡單的政令可以消解的,更好的方式在于積極培養農村自己的力量,壯大農業、富裕農民、發展農村。也就是說,讓鄉村自強才能更好、更穩固地解決城鄉差別的問題。優先解決“三農”問題,既是推進城鄉一體化不可繞過的過程,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最有效的手段。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消除城鄉差別的思想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是廣東省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過程中應當吸收的思想精華。
(2)毛澤東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通過構建農村三級醫療網、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途徑建設起良好的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可見,推進城鄉一體化,最關鍵的工作是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兩方面。這是當下廣東省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以點帶面、先抓重點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