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公園設置標準研究
- 羅金華
- 1972字
- 2019-01-04 13:24:34
序二 設置標準是國家公園制度建設的基石
我國的國家公園建設,是在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經濟增長新常態、實現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對于我國生態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國土空間發展規劃和主體功能區劃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地理空間差異特別大、地理環境景觀特別豐富多彩的大國,國家公園的類型也必然呈現多樣。長期以來,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大批堪稱國家公園的自然遺產保護地,名目繁多,主要有國家級、世界級的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礦山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等,數量之多,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為自然遺產的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我國的這些國家級自然遺產保護地畢竟不是統一意義上的國家公園,管理層級偏低,管理權限分散,功能單一,與真正的國家公園尚有差距。各種類型的自然遺產地分別歸屬各部門、各行業管理,政出多門,互不相干,管理效率低下。更有甚者,同一保護地域擁有多項自然遺產地的牌子,設立多種管理機構,各行其是,互相掣肘,甚至相互沖突,事倍功半。條塊分割,有直向行業領導,有橫向地方領導,各自為政,不能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當前,國家已經明確了建設國家公園的生態建設方向,并已開始了跨部門的磋商,但要突破長期以來的體制束縛,解決上述重重制約,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從基礎研究和基礎工作做起。當務之急,是要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統一的國家公園標準,作為創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統一的國家公園制度的基石,使得我國國家公園的建設從一開始就走在法治的、科學的、規范的路徑上,有望后來居上,成為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國家公園大國和強國。
本書以綜合創新的膽略和科學嚴謹的態度,探索這一為人先的復雜而重大的課題。作者比較廣泛地參考了國內外多學科的文獻,并對國內外有關國家公園的研究作了初步的綜合梳理,嘗試綜合應用可持續發展理論、系統論、重復博弈論、協同演化論、生態管理理論等理論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并立足中國實際,尤其是利用作者對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和世界地質公園創新路徑的長期探索和體驗,為國家公園建設的基礎研究打下了比較有利的基礎。
作者就我國國家公園設置的必要性和我國國家公園設置的標準,對專家和公眾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重視調查前的有效設計和調查后的信度效度分析,將以上問題的前人研究成果與第一手的新鮮的專業看法和受眾意見相結合,論證了我國國家公園設置的可行性和我國國家公園標準制定的依據。
基于綜合評價借鑒,本書嘗試表述了我國國家公園的性質、宗旨與設置原則,特別強調了我國國家公園設置對于我國資源管理和生態管理的意義,強調了我國國家公園的代表性和多功能性,指出了我國國家公園的準入是要在現有國家級自然遺產地的基礎上加以規范提升的。在此基礎上,本書進一步提出了我國國家公園的設置原則,特別關注系統整合優化、資源價值凸顯、世界規范與中國特色兼顧等方面。
同樣基于綜合評價借鑒,本書嘗試構建我國國家公園標準的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參考現有國內外高頻次評價要素,對調查結果進行KMO和BARLETT檢驗,應用最大方差法提取出富有代表性的因子,注意到資源區位與制度、公園意義與功能,進而通過判斷矩陣構建起有一定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多層次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因子權重體系。作者對我國國家公園標準中的評價因子作了針對性解說,體現了作者對于我國國家公園深刻理解和殷切期待的創意,是本書參考價值重點之一。
本書以福建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和世界地質公園作為我國國家公園設置標準創設成果的實證研究基地,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適宜性。有熟悉實證研究基地的專家進行標準試用和驗證,取得了比較滿意的實證研究結果,定量評價結果符合實證研究基地的優勢和問題實況,顯示出本書研究成果的重要實用價值。作者據此提出的我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和機制的構想也就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中國國家公園建設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責權利重大的利益相關者,是我國學界、業界必須動員跨學科、高素質研究團隊共同研究的重大課題。本書的開創性研究證實了我國國家公園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利益博弈關系及其協調出路,嘗試建立保護優先、效益協同的中國國家公園管理模型,嘗試了運用跨學科理論和方法構建我國國家公園標準指標模型和評價體系,做了有益的探索。中國國家公園標準和規范建設的上位理論和制度研究、國家公園的分類細化管理規范、國家公園內部與外部相關利益協調,以及在此基礎上中國國家公園標準制定的不斷完善優化,尚路漫漫兮需上下求索。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環境、生態、旅游、農林、地礦、水利、規劃等相關專業的參考教材,以及相關部門、行業的培訓教材,這還是當前比較稀缺的用書。
2015年3月19日
于長安山校園
福建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