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總量性刺激相區別

在新常態下,傳統增長源泉以一種急速的方式弱化,而新增長動力并不會自然而然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培養。例如,直接影響勞動力數量和質量、勞動力轉移速度和資本回報率的人口紅利迅速消失,但是,可支撐持續經濟增長的全要素生產率,并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提高,甚至還會因為資源重新配置空間變窄、人力資本改善速度放慢,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未及消化等因素,呈現降低的趨勢。

為了避免過急過陡的增速下滑,宏觀經濟政策保持適度寬松是需要的。但是,超過這個“適度”范圍的強刺激,使實際增長率長期處在潛在增長率之上,則會造成欲速則不達的結果。第一,在比較優勢下降的情況下,政策刺激企業投資的效果也相應減弱。如果依靠補貼等辦法吸引企業貸款,往往形成過剩產能,甚至造就“僵尸”企業。第二,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是由實體經濟派生的,這類投資一旦脫離實體經濟需求、超出補短板的限度,也會造成產能過剩,積累政府債務風險。第三,刺激政策釋放出的貨幣量往往被投機性需要所吸納,外溢到房地產、股市、海外資產等易產生泡沫的領域,積累起金融風險。歸根結底,刺激政策并不能培育出新的增長動力源,保持增長可持續性的著力點必須放在供給側,著眼于通過改革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首先,瞄準導致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體制性障礙,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需要雙管齊下:一是對已經形成的過剩產能、高杠桿率和“僵尸”企業進行存量調整;二是加快形成新的體制機制,杜絕和防范在增量上造成循環往復。創新發展的要義是“創造性破壞”,這個過程把資源從低效使用轉到更高效使用,因此,創造和破壞都可達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效果,允許破壞才能將創造性破壞轉化為創造性創新。有研究表明,通過使無效率企業退出甚至死亡,讓更有創新性的企業進入和成長,對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貢獻率可高達1/3—1/2(Foster et al., 2008)。

其次,從降低交易費用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入手,從可以產生立竿見影改革紅利的領域率先推進改革。結構性改革與保持中高速增長不是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可以提高潛在增長率,獲得真金白銀的改革紅利。行政審批、財稅金融體制、戶籍制度、國有企業、競爭政策等領域的改革,都具有顯著的改革紅利。

最后,完善社會政策托底民生的功能,把改革紅利融入共享發展之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固然需借助創造性破壞機制,然而,過剩產能和“僵尸”企業必須破壞,物質生產要素的無效配置格局需要破壞,甚至與之相關的崗位也可以破壞,唯獨勞動這個以人為載體的生產要素不能破壞。因此,越是在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時刻,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的任務越是緊迫。加大對勞動者的社會保護覆蓋率和力度,更是實現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的題中應有之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北海市| 静安区| 岚皋县| 德安县| 靖安县| 泰和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中山市| 定陶县| 扎赉特旗| 阿荣旗| 广水市| 萍乡市| 新平| 广安市| 连城县| 汉阴县| 平遥县| 兴山县| 班戈县| 沭阳县| 盐边县| 鹤岗市| 巴塘县| 大同县| 濉溪县| 博野县| 大足县| 于田县| 方山县| 宿松县| 锦州市| 肇源县| 滦南县| 衡水市| 景东| 紫阳县| 新郑市| 石台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