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把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與世界經濟新平庸相區別

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首次用“新平庸”描述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該組織也不斷調低對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預測。2015年,鑒于世界經濟仍然沒有起色,拉加德再次強調,防止把新平庸變成新現實。不過,我國經濟的新常態與世界經濟的新平庸,無論是就形成原因還是就實際表現來說,都是截然不同的。

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觸發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整體上復蘇乏力,2014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只有2.5%,仍然遠遠低于金融危機前2006年4.1%的水平。其中,發達國家中英美復蘇相對強勁,美國也于2015年12月實施了9年多以來首次加息,但是經濟增長基礎并不牢固;歐元區和日本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生產率和經濟增長表現均不盡如人意;新興經濟體國家中,在巴西和俄羅斯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經濟嚴重下滑,在呈現滯漲特征的同時,印度開始享受人口紅利,增長率逐漸企高(見圖1)??梢?,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或多或少地被世界經濟長周期所左右,全球經濟整體表現出一種“新平庸”,但是,每個具體國家面臨的制約因素并不相同。

圖1 各國經濟增長復蘇態勢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

不過,在世界經濟表現出這種“遠近高低各不同”風景的同時,仍可從長期經濟增長角度看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即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那些助推經濟較快增長的“低垂的果子”逐漸減少,在更高的發展階段上只能取得相對低的增長速度。以2014年為例,被世界銀行定義為低收入組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即GDP低于1000美元)平均增長率達到6.3%,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平均增長率為5.8%,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人均GDP在4000—12000美元)平均增長率為4.5%,而被定義為高收入國家(人均GDP高于12000美元)平均增長率僅為1.7%。

也就是說,高速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一種趕超現象。在典型的二元經濟發展階段,享有人口紅利可以保證勞動力供給充分、人力資本持續改善、資本回報率保持較高水平,以及資源重新配置效率和技術后發優勢帶來的較快的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速度。而隨著經濟發展階段變化,一個經濟體在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越來越具有新古典增長的特征,傳統增長源泉減弱,經濟增長主要靠創新和生產率提高維持,增長速度減慢是符合規律的現象。

按照世界銀行分組標準和數據,在整個改革開放時期,我國走過了從低收入到中等偏下收入再到中等偏上收入的趕超過程。例如,繼2001年跨越低收入到中等偏下收入的分界線,人均GDP超過了1000美元之后,2010年又跨越中等偏下收入到中等偏上收入的分界線,人均GDP超過了4000美元,2014年為7590美元。這個人均收入提高的歷程也是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過程,與前述規律性有關,其中2010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恰好在我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跨越中等偏上收入門檻之際,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于2010年達到峰值,此后進入負增長。改革開放時期高速經濟增長與2010年之前勞動年齡人口迅速增加、人口撫養比顯著下降直接相關,即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征可以提高儲蓄率、延緩資本報酬遞減、保持勞動力和人力資本充分供給,以及通過勞動力轉移獲得資源重新配置效率。

我們以往所做的計量分析表明,1982—2009年,在10%的GDP平均增長率中,資本積累的貢獻率為7.1%,勞動力數量的貢獻為0.8%,勞動者教育水平(即人力資本)的貢獻率為0.4%,人口撫養比下降的貢獻率為0.7%,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為1.0%(Cai and Zhao,2012)。而在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中,接近一半的貢獻來自農業勞動力轉移帶來的資源重新配置效率。因此,以人口紅利消失為突出特征的發展階段變化,意味著推動高速增長的傳統動力源減弱,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桓台县| 高邮市| 共和县| 乌拉特前旗| 高州市| 湄潭县| 巴楚县| 江北区| 龙口市| 平罗县| 永善县| 永顺县| 连云港市| 巍山| 中江县| 洛隆县| 钟祥市| 张北县| 雅安市| 四平市| 屏边| 威海市| 边坝县| 长阳| 保德县| 望江县| 南丹县| 桃园市| 视频| 松阳县| 高碑店市| 新干县| 中牟县| 林州市| 章丘市| 东乡县| 潞城市| 黑河市| 闵行区|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