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980年的中國與世界

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全球范圍內,改革都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在東方,中國發動了掀起千年變局的市場化改革;在西方,里根、撒切爾的自由化改革也是如火如荼。事實上,同樣在推動改革的還有其他一些國家。按照費爾德斯坦的說法:“20世紀80年代是經濟政策在世界范圍內發生重大變化的十年。所有這些變化的共同特征,是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減弱。這種變化發生在美國,中國,從南部智利到北部的墨西哥的拉美各國,瑪格麗特·撒切爾的英國,整個東歐和前蘇聯。”費爾德斯坦、馬丁:《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政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現在回想,當時在全球范圍內所呈現的不啻是一場改革的競賽。西方戰后增長的黃金時代為石油危機所中斷,在滯脹中徘徊了將近10年,需要真正的結構性改革才能走出來;而中國在經歷了10年“文革”的浩劫之后,只有改革開放才是唯一的出路。歷史何其相似!30多年后的今天,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下,各國也都在迫不急待地進行再平衡與結構調整,全球范圍內的改革競爭已拉開序幕!

不過,相較于今天,20世紀七十年代末的那場驚天動地的改革,還是中國身處全球化之外的一場運動。只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才逐步融入全球化的潮流,真正加入到世界分工體系中。事實上,也正是始于80年代,中國逐步和外部世界有了頻繁的經貿上的“交流”,全球化的運動才真正開啟,并有了后來二三十年的“大穩定”和全球化繁榮。中國應該感到幸運,因為這次終于踏上了全球化的時代列車。與此同時,世界也要感到幸運,因為正是中國的加入,這趟時代列車才有了持續而洶涌的動力。

很顯然,中國與世界密不可分。從這個角度,我們就容易理解,中國的改革絕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更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盡管我們看到,中國改革的發生,根本上還是源于自身的因素,但總離不開國際因素的影響。

一個普遍的說法是,經過十年“文革”的浩劫,中國經濟社會到了崩潰的邊緣。換句話說,那個時候如果不改,如果沒有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根本性變革,中國將陷入真正的混亂、危機甚至崩潰。改革不再是句口號,當其提出之時,得到的是全社會的熱烈響應。我們所看到的對于改革的歡呼,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那種激動!或許,改革共識在社會企盼的過程中就已經達成!

初始的改革是艱難的,需要打破僵局,需要有沖破重重阻力的破冰之旅。于是,中國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閉關鎖國后,終于想到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僵化的思想亟待外界的刺激。

僅1978年的一年里就有13名副總理級的干部出訪約20次,共訪問了50個國家。數百名部長、省長、第一書記及其部下也加入了出國考察的行列。鄧小平在1978年底總結出國考察的作用時高興地說:“最近我們的同志去國外看了看。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多么落后。”在他看來,這種對落后的認識是使改革獲得支持的關鍵因素。因此,1978年12月2日,他告訴那些為他起草啟動改革開放政策講稿的人:“基本的要點是,必須承認自己落后,我們的很多做法都不對頭,需要加以改變。”出國考察使很多高層干部更加相信鄧小平的看法是正確的:中國必須改弦易轍。在1978年的所有出國考察中,對中國的發展影響最大的是谷牧所率領的考察團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對西歐的訪問。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共十一大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會一起,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個轉折點(傅高義,2013)。

這個故事不禁讓人想起推動日本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巖倉使團。從1871年12月到1873年9月,明治政府的51名官員乘坐輪船和火車,考察了15個不同的國家。這個考察團由當時已是明治政府最高官員之一的宮廷右大臣巖倉具視率領,隨行官員來自日本政府的所有重要部門:工業、農業、采礦業、金融、文化、教育、軍事和治安。巖倉使團離開日本的時候,日本基本上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日本人對外部世界所知甚少。但是,這些官員考察了各國的工廠、礦山、博物館、公園、股票交易所、鐵路、農場和造船廠,這令他們眼界大開,認識到日本不但要引進新技術,還要引進新的組織和思維方式,唯此方能改造自身。這次出訪,讓使團成員意識到日本與先進國家相比的落后程度是如此之大,也對如何進行變革形成了共識。這些官員沒有因所見所聞而沮喪,反而在回國后充滿干勁。他們對日本的前景躊躇滿志,并且熱衷于向海外派出更多使團進行更細致的考察。

中國派出的官員考察團,沒有一個像巖倉使團那樣考察了如此長的時間,但是從1977年到1980年,很多次由高層官員分別進行的考察訪問,也對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了類似的影響。

當時的考察至少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認識到自身的落后,沒想到關門幾十年,國外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此引起進一步思考,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先進,但為什么比他們落后?這可以從一篇出國考察報告鄧力群、馬洪、孫尚清、吳家駿:《訪日歸來的思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中看出來:我們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的制度比資本主義優越得多,但是由于缺乏經驗,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點,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另一個是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中也有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這包括國外科技、資本、管理等,從而為下一步的設立特區和開放城市,以及大量引進外資做了思想準備。鄧小平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幾十代人,那是多么長啊!從孔老夫子到現在也不過七十幾代人。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說明中提出,35年來,靠什么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改革開放。

這意味著,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遠不要忘了那個一直與我們競爭賽跑的資本主義。由此,制度競爭與改革競爭,不僅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也將是人類社會走向更高階段的必由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文登市| 普陀区| 中山市| 大方县| 交口县| 宝清县| 竹北市| 镇赉县| 丹阳市| 阳原县| 边坝县| 龙里县| 周宁县| 龙胜| 阳城县| 攀枝花市| 阳东县| 安国市| 宜君县| 兴业县| 巴里| 肥城市| 原平市| 河池市| 云龙县| 玉屏| 南部县| 和田市| 敖汉旗| 泰州市| 舟曲县| 沧州市| 南昌市| 德安县| 常德市| 城口县| 肇庆市| 南乐县| 吉安县|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