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國夢的基本道理
釋夢,則是要講清楚中國夢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中國夢究其根本是什么夢等這些問題背后的道理所在。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版”
中國夢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背景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在13億乃至更多人口的國度中實現共同富裕,在為西方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實現大國的和平崛起等,所有這些都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全新的事情、全新的探索、全新的實踐。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夢也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一個嶄新的夢。正因為“嶄新”,如何做到復興而不是復古,崛起而不是威脅,中國夢必須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為其界定內涵、塑造靈魂、彰顯本質。所以,“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用不同的話語表達同一的事業,不是說有了“中國夢”就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了,而是“中國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打造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眾版”。
我們經常講馬克思主義要大眾化,其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有一個大眾化的問題。如何在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實質與科學價值的同時,從話語體系上對其進行創造性轉換,給當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一個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一個既科學崇高又喜聞樂見的理想,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親和、更加清晰、更加具體,就是中國夢要完成的歷史任務。
可能有些同志瞧不起理論的大眾化,甚至把大眾化僅僅理解為對經典理論的大白話翻譯,有點不“陽春白雪”、夠不上“重大成果”,不愿意給大眾化理論以應有的地位。這是一種故步自封、自以為是的不良心態,在思想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更是有害的。
理論大眾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論創新是大眾化的第一要義。誠然,“體系”是理論完備性的一種標志,但體系也只能是在理論領域的表述。理論要想進入實踐領域就必須有實踐的形態,進入大眾領域必須要有大眾的形態。屬于大眾的理論一定應該是簡單、清晰、明了的,最好是“語錄”,幾句話、幾個詞。中國社會發展歷史表明,“語錄”恰是理論生命力最強盛的標志,最有作為的標志,最能發揮作用的標志。而要找到大眾的興奮點并把它凝練為“語錄”,變成大眾的口耳相傳,使它與我們的基本理論在繼承堅持中有發展創新、在與時俱進中有一脈相承,沒有深厚的理論積淀、沒有艱苦的理論創新是不可能做到的。
理論大眾化又是一件很有價值也很緊迫的事情,沒有大眾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被束之高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為人民群眾所掌握,才能轉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中國夢”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成果從書本里、文件中、會議上走了出來,走進群眾火熱的生活,走向中國蓬勃的實踐,以簡明的內容、通俗的形式、大眾的思維、普及的方式讓群眾能掌握,會運用。這樣的理論創新不僅讓“中國夢”成為人民群眾的思想武器,也讓人民群眾成了自己的物質武器。
(二)中國夢的歷史邏輯
現在大家都拿“美國夢”與“中國夢”作比較。像美國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個人夢”,來到美國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人經過奮斗就有取得成功的可能。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用自己的例子詮釋美國夢:一個來自遠離美國本土的非裔黑人都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總統,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與美國夢不同的是,中國夢首先體現為民族夢、國家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什么我們的中國夢要首先體現為民族夢、國家夢呢?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社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19世紀之前的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繁榮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是如果國家不強大,民族不興盛,創造再多的財富也保不住。自1842年英國通過《南京條約》開了向中國勒索賠款的先例,其后《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中的賠款數額節節攀升,截至1901年,中國8次對外賠款達19.53億銀圓,相當于清政府當年全國財政總收入的16倍。據有關學者研究,如果加上貨幣的兌換和外國銀行的高額利息以及各種實物資源的白白被掠奪,中國近代被外國侵略者、殖民者掠走的財富不少于1000億兩白銀。更有甚者,能搶走的全部拿走,搶不走的也不給你留下。圓明園是一座中西藝術合璧的建筑瑰寶,但并沒有因為充滿西方藝術元素而避免其悲慘的命運,英法侵略軍把其中的藝術珍品搶劫一空后,為了掩蓋罪行,大火連燒3天3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中國人民本是耕讀傳家、禮義立身,但是國家不強大,民族不興盛,在自己的國土上也是二等公民。1868年,上海在外灘的英租界建起了第一座公園,可公園卻豎起了“華人與狗不準入內”的牌子。不管后來有些人怎么曲意淡化甚至否認那塊牌子的存在,中國人曾經不能在自己的國土上自由出入卻是怎么也抹殺不了的事實。1937年爆發的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人更是連生命安全都面臨著威脅,僅僅八年間就傷亡3500萬人。所有這些不愿回首但又不能忘卻的記憶背后,是我們民族衰落、國家軟弱導致的苦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國家民族尚可被隨意欺侮的時候,單個的中國人又能有什么樣的夢想。
反過來,當我們的民族振興了、國家強大了,世界對中國就換了一副面孔。我們就不用多講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之后,美國總統尼克松萬里迢迢主動訪華,開啟中美合作那樣久遠的歷史了,其后的情形同樣甚至更讓中國人自豪。20世紀70年代末之后的30余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凱歌突進,讓中國社會從經濟到政治、從文化到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超過10%,位居世界第二;國際貿易占全球比重超過11%,也位居世界第二。于是世界更加主動地傾聽中國聲音甚至尋求中國建議。具體到我們最普通百姓來說,到海外旅游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所到之處的商場飯店都有會漢語的服務員,因為世界需要與中國人溝通。甚至連世界上批評中國的聲音多起來的現象背后也是中國強大的反映。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一個外國媒體從業者說,中國變得越強大,人們對它的期望就越高,當有問題出現時,就會更多地責備它,但也只能責備責備。畢竟已經不能對中國頤指氣使了,畢竟八國聯軍進中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為中國夢奮斗就是為人民自己的夢奮斗。中國夢實現之時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夢想實現之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日也就是中國人民更加幸福、更加有尊嚴、更加自由全面發展之日。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夢究其根本是人民的夢。
人民的夢首先是民生夢,要讓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能心想事成,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能夢想成真。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有一個鏡頭相信會給很多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一對城市低保家庭夫婦拿到了保障房鑰匙后高興得合不攏嘴,面對這樣的笑容我們還需要多此一舉問一句“你幸福嗎”?伴隨著民生夢的實現而來的是對尊嚴夢的追求。不僅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還要過上更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更進一步看,人民夢最根本的是成功夢。“中國夢”與“美國夢”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但在讓人民成功這一點上又是相通的,絕不能說中國夢不鼓勵人的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當然,成功不能是想當然的,也不能急病亂投醫。利用權力致富的“房叔房姐”其行為不正義,普通群眾也學不來,不應該成為人民的成功夢,草根通過選秀一唱成名的“大衣哥”純屬偶然僥幸不靠譜,也不應該是人民的成功夢。人民的成功夢一定要是符合人民的本性、能為人民所掌握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