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之路
- 郝時遠
- 448字
- 2019-01-04 17:02:06
第二章 百年之殤:邊疆裂變的“遺產”
中國古代的國家,諸侯封地為邦,王者屬域為國,一般統稱為邦國。而皇帝統治的中原王朝,則稱為“天下國家”。“天下”指“四海之內”,包括“萬邦”“萬國”。中原王朝位居“天下”中心,皇帝“奉天承運”稱為“天子”,確立了四海賓服的朝貢體制,通過舉行“萬方來朝、千官入賀”、賞賚有差的盛大典禮,展示“天朝大國”皇恩浩蕩的威儀。這種以臣服進貢、授受封賞為天下秩序的國家觀,在歐洲人從海路到達中國之后,開始受到日益強烈的沖擊。維護天下王朝禮儀的尊嚴,屢屢遭到帝國主義列強“船堅炮利”的羞辱。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的一個世紀中,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及其所承載的資源、物產、市場如同帝國主義列強的“免費的午餐”,不斷遭受著帝國主義列強侵蝕、侵占、掠奪和分割。在東南沿海地區門戶洞開的危局中,陸路邊疆地區也相繼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覬覦、侵略和肢解。而中國的陸路邊疆地區,大都屬于中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帝國主義列強利用民族問題分裂中國的圖謀,構成了近現代東西方帝國主義征服、瓜分中國的百年之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