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思想評論·2017
- 劉元春主編
- 435字
- 2019-01-04 16:52:21
◇◇ 四 結語
中華文明在近代遭遇巨大危機,一個把“立功”統攝在“立德”之下的優雅文明,受到一個把“立功”從“立德”中解放出來的更加狂野的社會的挑戰,它必須起而應戰。面對西方的沖擊,中國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政治與文教戰略,以增強自身社會文明的應戰能力。這種應戰能力的增強包含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提高中國社會把作為外部自然的地球資源社會化的能力,也即技術科學的能力;另一個就是調整中國社會的倫理政治能力,使作為內在自然的人性通過修、齊、治、平的實踐在現代條件下得以更好地實現。正是為了應對西方的挑戰,也是為了克服中國政教的危機,從君主制到共和制,從革命到改革,經過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艱苦探索,“保國”“保種”“保教”的應戰戰略才在實踐中逐漸展開。只有把“歷史終結”論的普世主義理論話語還原為現代西方有限的歷史經驗,只有上升到比較文明的高度,近代以來中西沖突的歷史才會得到重新理解,世界體系與中國發展道路的實踐才能獲得深刻反思,當代中國“文明—國家”重建的理論自覺才能再次回到我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