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轉型與勞動份額:基于江蘇數據的實證研究
- 李琦
- 1549字
- 2019-01-04 16:36:34
第三節 內容體系和結構安排
本書除導論外共分為八章四個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提供理論和方法的準備并提出理論分析框架;第三章和第四章對江蘇勞動份額進行重新估計并進行橫向比較;第五、第六、第七章利用江蘇數據檢驗本書所提出的理論分析框架;第八章對勞動份額的變化發展進行預測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導論:詳細分析了選題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回顧了已有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和結論并進行簡要評述,闡述了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路徑,概要介紹本書的內容體系、結構安排以及可能的主要創新。
第一章:概念和方法。首先,在聯合國國民核算體系的基礎上,對勞動份額估計所要涉及的主要概念進行辨析;第二節介紹勞動份額的各種度量方法,并就其優劣進行討論。其次,介紹我國勞動者報酬統計口徑及收入法GDP核算方法。最后,對本書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及指標進行界定。
第二章:雙重轉型經濟中的勞動份額。本章提出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第一節回顧相關理論;第二節通過一個“兩個產業三個部門”雙重轉型經濟模型分析勞動份額的決定及其變化的階段性特征、機理;第三節建立一個簡單模型分析產業內勞動份額變化的主要因素和機理;第四節具體分析資本體現型技術進步對勞動份額的影響;最后是本章總結。
第三章:江蘇勞動份額再估計。本章首先分析了相關統計資料的數據質量問題,提出數據調整方法;接著具體估算了1993—2012年江蘇總勞動份額、三次產業勞動份額以及主要行業勞動份額。為方便橫向比較,本章還估算了考慮自雇者收入調整后的勞動份額和雇員報酬占GDP比重。
第四章:比較分析。在第三章對勞動份額重新估計基礎上,本章進行了同口徑勞動份額橫向比較。第一節與全國勞動份額進行比較分析;第二節進行省際橫向同口徑比較;第三節進行國際橫向同口徑比較;最后總結比較分析的主要結論。
第五章:結構轉型與勞動份額。本章重點討論雙重轉型經濟結構變化對勞動份額的影響及機理。首先,運用結構分解的方法對產業結構變化和產業內勞動份額變化對江蘇勞動份額變化的影響進行分解;其次,對產業內勞動份額變化的影響進行進一步分解;最后,對2005—2007年期間江蘇第二產業勞動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進行計量分析。本章的主要發現是,產業結構變化并不能完全解釋江蘇勞動份額的變化,產業內(行業內)勞動份額變化是總勞動份額變化的主要原因。
第六章:體制轉型與勞動份額。本章重點討論雙重轉型經濟所有制結構變化對勞動份額的影響及機理。首先,分析了個體經濟發展對總勞動份額的影響,發現其發展狀況的好壞將對第三產業勞動份額構成重大影響;接著,考察私營經濟和外資及港澳臺資經濟發展對總勞動份額的影響,具體分析了工業部門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工資占增加值比重及其變化趨勢;再接下來,考察由于體制轉型而導致的壟斷、勞資工資談判地位的變化對勞動份額的影響。最后是簡短的總結。
第七章:技術進步與勞動份額。第一節具體估計了1995—2012年江蘇體現型技術進步速度。在此基礎上,第二節具體分析了資本體現型技術進步對產業內勞動份額變化的影響機理,發現資本體現型技術進步對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影響,不但存在影響程度上的差異,同時存在影響方向上的差異;第三節通過面板數據模型進行計量分析;最后概括了本章的主要發現。
第八章:初次分配格局的未來展望。本章對江蘇勞動份額的未來變化進行了概略性判斷。就現階段結構性因素和非結構性因素對江蘇勞動份額影響及其機理來看,未來隨著雙重轉型速度的不斷減緩,結構性因素對勞動份額的負面影響將越來越小,同時非結構性因素對勞動份額的影響將由負轉為正,推動江蘇勞動份額在未來呈現短期小幅振蕩下降、中期緩慢回升的總體態勢。從長期來看,理論與經驗都支持包括江蘇在內的中國勞動份額將不斷上升并最終趕上當前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最后,就盡快扭轉勞動分配的不利地位、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