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主要創新

與其他探討初次分配問題的文獻相比,以下幾個方面可能構成本書的主要創新:

第一,提出了改進數據質量問題的具體方法,對勞動份額進行了重新估計,發現江蘇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盡管比正式公布的數據略高,但下降幅度卻更大,反映出江蘇初次分配結構問題更為嚴重的現實。利用這一方法還估計了全國的勞動份額。我們所提出的觀點、方法和結論對相關研究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同時也為調整和優化我國初次分配結構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第二,立足把握我國勞動份額變化的階段性特征,分析不同階段導致勞動份額變化的主要因素及機理,提出由結構轉型導致的產業結構劇烈變遷和由體制轉型所導致的所有制結構快速調整構成我國勞動份額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技術進步等非結構性因素正越來越成為影響勞動份額變化的主要因素。關于勞動份額變化呈現階段性特征的判斷盡管在不少文獻中也被提及,但根據我國雙重轉型的特點全面分析勞動份額的動態變化及其階段性特征形成機理的研究文獻,目前尚不多見。

第三,根據我國雙重轉型實際,提出了一個分析我國勞動份額決定的理論框架,并根據我國經濟投資驅動型增長特征以及與此相關的技術進步可能的渠道和方式,具體研究了資本體現型技術進步對產業內勞動份額影響及機理。基于江蘇數據的實證分析支持了我們提出的理論分析框架。我們認為,這是本書的一個最重要創新,不但有助于我們理解江蘇勞動份額出現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也為我們研究江蘇以至全國勞動份額的未來變化趨勢提供理論支撐。據我們所掌握的國內文獻,目前尚沒有類似的研究。

第四,對勞動份額的長期變化趨勢進行了理論探討,首次提出勞動份額存在長期振蕩上升并收斂的觀點。目前,對勞動份額動態變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仍存在著爭議,這一觀點的提出,為經濟發展中初次分配演進規律的研究拓展了空間。

限于我們的理論功底以及可以獲得的數據資料,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盡管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國勞動份額及其變化機理,但微觀層面的分析還不夠;對理論模型動態特征的數理分析深度不夠,也影響了研究的理論深度;限于可以獲得的數據,實證分析做得還不夠豐富。同時,在本書的研究中,轉型主要作為一個外生因素納入分析框架,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初次收入分配結構的變化會對中國的轉型過程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又如何進一步影響收入分配,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另外,對勞動份額長期變化規律的研究,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兴城市| 莲花县| 义马市| 巴楚县| 黎川县| 宜良县| 黄浦区| 延长县| 焉耆| 黎城县| 兴文县| 五台县| 六安市| 大足县| 孟村| 怀柔区| 临清市| 昭通市| 新营市| 新巴尔虎左旗| 施秉县| 晋中市| 四子王旗| 吴堡县| 榆林市| 平凉市| 固安县| 北辰区| 东光县| 繁峙县| 华宁县| 长岛县| 怀远县| 浦江县| 长阳| 清水县| 阳山县| 林甸县| 泰和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