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我國勞動報酬的界定和核算

一 勞動者報酬統計口徑

在我國,勞動報酬在統計上被稱為勞動者報酬。就其英文譯意看,它與SNA的雇員報酬沒有區別。國家統計局對勞動者報酬這一統計指標的解釋中,將勞動者報酬定義成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包括貨幣形式的,也包括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藥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2008)。

從理論上講,國家統計局關于勞動者報酬的定義并沒有什么不妥。但是,由于統計制度的不完善,特別是對于自雇者即個體勞動者收入的處理上,不同年度國家統計局的處理方法并不相同,導致統計口徑的混亂,使得不同時期的統計數據并不可比。下面,我們根據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的各類文件具體分析勞動者報酬統計口徑的變遷。

(一)第一次經濟普查前

1984—1992年,國家統計局會同有關部門在總結我國當時的國民經濟核算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該方案采納了SNA1968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保留了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的部分內容。1992年1月,國務院組織有關方面專家進行論證,通過了這個方案。同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這一體系。在2002年公布《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國家統計局,2003)之前,我國一直采用1992年的試行方案進行國民經濟核算。

1992年試行方案將勞動者報酬定義成常駐單位在生產過程中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報酬。它包括三部分:一是貨幣工資,為生產單位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各種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二是實物工資,即生產單位以免費或低于成本價提供給勞動者的各種物品和服務,以及居民自產自用的消費品等;三是社會保險,指單位為勞動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險部門支付的待業、退休、養老、人身、醫療、家庭財產等保險金,這些付款不論何時實際支付給勞動者,都應記入本期的勞動者報酬。

2002年,為了與SNA1993接軌,國家統計局等八部門對1992年公布的試行方案進行修訂,制定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明確規定勞動者報酬指的是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工資、獎金、福利、實物報酬,各種補貼、津貼以及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等。個體勞動者和農戶生產經營獲得的純收入全部視為勞動者報酬,包括個人所得的勞動報酬和經營獲得的利潤。根據上述描述,2004年第一次經濟普查前,對照SNA1993,我國統計的勞動者報酬包括雇員收入和自雇者收入兩部分,其中自雇者收入即個體經營戶和農戶的收入并不區分勞動收入與資本收入,統一歸并到勞動者報酬中統計。

(二)第一次經濟普查

2004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經濟普查,根據事后出版的《中國經濟普查年度國內生產總核算方法》(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2007),勞動者報酬被定義為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所應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應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有貨幣形式的,也有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藥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和單位為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等。對于個體經濟來說,業主的勞動報酬和經營利潤不易區分,這兩部分都視為營業盈余,勞動報酬只包括雇員報酬。考慮農戶特點,把勞動報酬和經營利潤全部作為勞動者報酬。

這一界定與《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相比發生了重要變化,即個體經營戶的業主收入從勞動收入變為營業盈余,此外,對農業不再計營業盈余。2004年的經濟普查中,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明確提出,“由于國有和集體農場的財務資料難以收集,應將營業盈余與勞動者報酬合并,統一作為勞動報酬”。就上述的變化來看,如果不考慮農戶收入,所定義的勞動者報酬與SNA1993定義的雇員報酬非常接近,這顯然有利于中國的收入法GDP核算與國際接軌。但是,這種處理方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后面我們將分析這一新的勞動者報酬統計口徑導致2004年之前的收入法增加值構成結構數據與2004年無法在口徑上保持一致。同時,國民收入賬戶并沒有完全接軌SNA1993,個體經營戶的收入在歸并到營業盈余后并沒有通過混合收入賬戶單獨處理,也導致了口徑處理上的極大困難以及2005—2007年期間非普查年份勞動者報酬核算上的混亂。

(三)第一次經濟普查后的非普查年份

第一次經濟普查后的2005—2007年屬于非經濟普查年份,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對勞動者報酬的指標解釋是:勞動者報酬指的是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包括貨幣形式的,也包括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藥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對于個體經濟來說,其所有者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和經營利潤不易區分,這兩部分統一作為勞動者報酬處理。2008年出版的《中國非經濟普查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也沿襲了這一定義(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2008)。

除增加住房公積金等個別項目外,勞動者報酬定義又回歸到第一次經濟普查前《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定義。就定義來看,這樣的回歸保證了非經濟普查年份在勞動者報酬統計口徑上的連續性,但由于實際統計處理方法上的問題,這樣的回歸給勞動者報酬的核算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后果,我們將在第三章中進行詳細討論。

(四)第二次經濟普查及之后

2008年是我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年份?!吨袊y計年鑒》(2009)對勞動者報酬的指標解釋是: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包括貨幣形式的,也包括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藥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對于個體經濟來說,其所有者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和經營利潤不易區分,這兩部分統一作為勞動者報酬處理。2009年之后的非普查年度的GDP核算,延續了這一處理方法。

二 增加值和勞動者報酬核算方法

表1-5給出了國家統計局不同行業的GDP核算方法。由表1-5看到,通過調查數據進行核算的,主要是工業企業中的規模以上企業、建筑業中的資質以內企業以及批發零售業中的限額以上企業,其他企業的增加值數據包括個體經營戶的增加值數據,要么通過抽樣調查資料推算,要么通過其他部門統計資料推算;其收入法構成數據或者利用規模以上企業、資質以內企業、限額以上企業收入法構成結構數據進行推算,或者根據經濟普查資料確定的構成結構數據推算。

表1-5 國家統計局非普查年度收入法GDP核算方法

注:■根據調查資料核算;▲根據公式計算;◆根據部門數據計算;●根據抽樣調查數據推算;★根據普查資料推算。第三產業核算方法比較復雜,總體上可分為三類:A類是有調查資料的企業,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的國家郵政企業、批發與零售業限額以上批發與零售業企業;B類是根據部門資料進行計算,如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等;C類主要根據普查資料進行推算。

由于通過推算所取得增加值和勞動者報酬數據的行業很多,存在統計誤差不可避免。同時,第一次經濟普查將個體業主的收入全部納入營業盈余處理,勞動者報酬僅包含雇員報酬。但根據表1-5,常規年份2005—2007年期間個體經濟的勞動者報酬,是根據2004年經濟普查資料計算的個體經濟收入法構成結構數據進行推算的,根據這樣的結構數據,2005—2007年個體經營戶勞動者報酬盡管在定義上包含了營業盈余,但由于使用了根據普查資料的結構數據進行推算的方法,其推算結果可能僅包含了雇員報酬,而不是指標解釋所表述的包含了個體經營戶的全部收入。在第三章,我們將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來驗證上述判斷。

三 主要資料來源

在國家統計局報告的官方數據中,估計勞動份額有三個主要的數據來源:分省收入法GDP核算資料、資金流量表和投入產出表。

(一)分省收入法GDP核算資料

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有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核算方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常駐單位從事生產活動形成收入的角度來計算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在我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收入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四個部分組成。

(二)資金流量表

我國各級統計部門編制的資金流量表主要以收入分配和資金運動為核算對象,反映了一定時期各機構部門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和資金籌集與運用以及各機構部門之間資金流入和流出的情況。與收入法GDP按國民經濟行業進行分類核算增加值以及增加值中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構成不同的是,資金流量表將經濟活動主體分成了五個機構部門,即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機構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和國外部門,較為詳細地核算各機構部門的收入分配和資金運動過程。部分省份并沒有正式公布資金流量表數據,如江蘇。

(三)投入產出表

投入產出表又稱部門聯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時期各部門間相互聯系和平衡比例關系的一種平衡表。表中第Ⅰ象限反映部門間的生產技術聯系,是表的基本部分;第Ⅱ象限反映各部門產品的最終使用;第Ⅲ象限反映了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Ⅳ象限反映了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投入產出表根據不同的計量單位,分為實物表和價值表;按不同的范圍,分為全國表、地區表、部門表和聯合企業表;按模型特性,分為靜態表、動態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高邑县| 金昌市| 东乌珠穆沁旗| 鞍山市| 台北县| 古蔺县| 枞阳县| 边坝县| 连城县| 资中县| 武功县| 东港市| 万安县| 桃园县| 曲周县| 宁德市| 邹平县| 巴塘县| 临潭县| 北安市| 沁阳市| 凭祥市| 陇川县| 武川县| 屏南县| 和硕县| 苗栗县| 镇坪县| 陇南市| 汕头市| 荣昌县| 应城市| 方正县| 岚皋县| 南昌县| 南投市| 玉环县| 鹤岗市| 昭通市|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