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本書使用的術語

由于實證研究中勞動份額相關指標的定義與估計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同時中國國家統計局對于勞動者報酬的界定與SNA所定義的勞動報酬(雇員報酬)存在不小差異,各個不同階段的統計口徑也不一致,在進行橫向比較時很容易造成混亂,鑒于此,本書對相關指標進行統一的界定,具體使用以下幾個術語:

一 雇員與自雇者

按照SNA,勞動者被分為雇員與自雇者。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指標解釋中,存在雇員這一術語,但沒有使用SNA的自雇者概念,勞動者包括雇員、個體經營戶和農戶。盡管國家統計局對于個體經營戶的界定與SNA的非法人企業在內涵上有微小區別,但由于統計資料的限制,我們無法對此做出區分。因此在本書中,我們將不加區分地使用自雇者和個體經營戶(農戶)這兩個概念,并且視個體經營戶所有者和農戶為自雇者。

二 勞動報酬

國家統計局的勞動者報酬就其英文和譯意看,與SNA的雇員報酬相同,但其統計口徑并不相同。為了便于區別,我們將統一使用“勞動報酬”這一術語,它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其中,自雇者勞動報酬是指自雇者全部收入中屬于勞動的那部分收入。與勞動報酬的區別是,本書仍沿用國家統計局勞動者報酬這一概念,它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

三 勞動份額

在本書中,勞動份額指的是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這與國外經驗研究通常使用的勞動報酬占除去間接稅后的增加值比重有所區別。其計算公式是:

在本書中,有時還會使用另外一種勞動份額的概念,即國家統計局定義的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當然,如果使用時與式(1.9)定義的勞動份額產生混亂,我們將在使用時做出特別的說明。由于統計資料存在數據質量問題,我們還將對勞動者報酬數據進行相應的調整,我們在引用時通常會使用勞動者報酬調整數這一術語,將它與各級統計部門所正式發布的勞動者報酬報告數相區別。

四 國內(地區)生產總值(GDP)

中國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GDP核算數據包括初步核算數、初步核實數、最終核實數和歷史修訂數,為了行文方便,我們在使用時并不作出特別聲明,但如果會引起混亂,我們將在引用相關數據時做出說明。

五 行業分類

目前各級統計部門執行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這一標準參照2008年聯合國新修訂的《國際標準行業分類》四版標準制定。但在2012年之前,各級統計部門使用的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和(GB/T 4754—1994)。由于我們研究的時期主要是在2012年之前,因此本書所采用的行業分類是GB/T 4754—2002標準。當然,由于2012年之后和2004年之前的部分數據按照GB/T4754—2011和GB/T 4754—1994標準統計,所以在使用相關數據時,將盡可能按照GB/T 4754—2002標準進行調整或做出特別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喜德县| 谷城县| 建始县| 象山县| 台南市| 沅陵县| 霍州市| 沅陵县| 运城市| 丰顺县| 张家港市| 嵊州市| 浦北县| 芦山县| 固阳县| 木兰县| 乐东| 尉氏县| 堆龙德庆县| 繁昌县| 分宜县| 四会市| 浦城县| 德州市| 大足县| 巴南区| 登封市| 临邑县| 元氏县| 皋兰县| 师宗县| 五莲县| 高淳县| 佛学| 尼玛县| 兴安县| 吉安县| 孝义市| 陆河县|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