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公益性與市場化關系的含義

一 公益性與市場化的關系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及前面對市場化含義的分析,我們認為,公益性與市場化關系的實質即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具體來看,主要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政府參與公益性領域的范圍,即如何界定政府對市場干預內容的問題;二是公益性領域中政府可以采取引入市場機制的方式。政府的經濟角色主要體現在構建市場機制發(fā)揮作用的基礎條件,彌補市場機制無法有效實現的資源配置,以及完成市場無法實現的社會目標等方面,這些內容與廣義或狹義的“公益性”概念存在對應關系。市場化是政府與市場間關系的實現方式,當原本由政府經營的領域被認為不再需要直接干預時,就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入競爭機制;對于離不開政府支持的領域,則需要采取恰當方式進行干預,通常選擇市場化的參與方式實現改進,從而盡量避免缺乏效率、滋生“尋租”等問題。(見圖1-1)

圖1-1 從政府與市場看公益性與市場化的關系

二 公益性與市場化關系的現實焦點

現實中,公益性和市場化關系的本質是經濟體系中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劃分,或者說是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問題。在經濟體系中,公益性過度、市場化不足,或者市場化過度、公益性不足,都會有損經濟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前已述及,公益性具有階段性特征和范圍屬性,因而公益性和市場化之間的界限也處于動態(tài)調整的過程中,其方向取決于一個社會的基本價值體系和政府對公平、效率這兩個基本價值的判斷標準。基于當前我國經濟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在研究政府干預與市場配置的邊界時,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的論斷。也就是說,更多地傾向于更具效率的市場配置;在考慮具體的產品提供方式時,將以政府作為類似市場主體的方式納入分析框架,適當地借助市場機制,這是政府更好發(fā)揮自身作用的最優(yōu)選擇之一。

可以看到,就現實中公益性與市場化關系的兩大方面表現而言,公益性范圍的問題并非重點,因為其本身是動態(tài)的、相對的;有關鍵意義的是,具有公益性的產品應當采取怎樣的方式來加以提供,其焦點在于,這一過程中政府應當如何參與,并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本書接下來將主要關注這方面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长子县| 罗城| 西昌市| 于都县| 焉耆| 贺兰县| 子长县| 远安县| 蓬溪县| 都江堰市| 依安县| 永昌县| 化德县| 三门峡市| 寿阳县| 茌平县| 新化县| 大英县| 潼南县| 清原| 壤塘县| 灵璧县| 东乡县| 无为县| 巴林右旗| 格尔木市| 高清| 涞水县| 察隅县| 上虞市| 博湖县| 满洲里市| 娄底市| 鄯善县| 长宁区| 新疆| 麻江县| 芦溪县| 自贡市|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