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新模式提出的時代背景

本章提要:官僚等級制已經過時,全世界都在尋找新模式。

 

傳統模式已過時,人們早就在尋找新模式。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全世界對新模式的尋找顯得更加迫切。

一 傳統模式已經過時

傳統的管理模式是官僚等級制,它已經過時,這是很多中外學者的共識。

美國教授斯蒂芬·P.羅賓斯在《組織行為學》一書中談到:官僚結構型組織已經過時。書中說:官僚結構型組織的一個主要不足是工作專門化導致了各個分部門之間的沖突,職能部門的目標有時會凌駕于組織的整體目標之上;官僚結構的另一個不足是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過的經歷:與官僚部門的人打交道。對在官僚結構型組織工作的人來說,即使事實與規則不完全相符,也要遵守規則,根本沒有變通的余地。官僚結構型組織盛行于20世紀50—60年代。到了90年代,這種組織形式已經過時。批評家認為這種結構形式對變革的反應速度太慢,壓抑了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美]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七版),孫建敏、李原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32頁。

清華大學教授侯炳輝主編的《企業信息化領導手冊》一書也指出:傳統的等級制的企業結構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了,我們需要對其進行重新設計,使之具有靈活、高效、反應敏捷的特點。我國現行的企業模式是工業經濟和計劃經濟的產物,其組織結構是建立在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金字塔形結構。其特點是以權力為中心和嚴格的等級制,勞動分工精細,職能部門眾多,往往一個組織結構由許多的層次構成。在工業時代,這樣的組織結構對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專業化分工是很有好處的。但它也有相當大的缺陷,就是各部門之間往往在溝通和協作方面做得不夠好,容易形成各自為政的局面,這是由這種組織結構的特點所決定的。作為組織,其整體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就會造成在資源和時間上的浪費。此外,層層的等級對信息由下至上的傳輸有很強的阻礙作用,不僅影響了信息的時效性,也影響了信息的準確性,使企業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不能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當然也就不能對市場變化及時做出反應。還有,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員工發揮其創造性思維的空間,甚至會使員工產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意識,從而使整個企業在靈活程度和創新精神方面裹足不前。這種缺陷隨著信息化的深入愈加明顯。所以,企業信息化變革,首要的是組織結構上的變革。不進行管理結構上的變革,企業是無法適應信息時代競爭和發展的要求的。侯炳輝:《企業信息化領導手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1頁。

王偉峰在《美國公司為什么贏》一書中更是明確地提出:“推倒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書中說: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的速度還在不斷地加快。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快速地適應這種變化,并提高根據變化做出決策的速度和質量。這一要求給傳統的等級分明的、高聳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提出一個難題:在這種組織結構中,企業根本無法快速應變。1981年,韋爾奇出任GE公司總裁時,公司已經染上了不少美國大公司都有的“恐龍癥”,機構臃腫,部門林立,等級森嚴,采取行動過于緩慢。按部門劃分的組織,每個部門領導者都是一個高級副總裁,但其實部門領導并沒有任何實權,不過是像漏斗一樣傳遞信息。沒有橫向交流的等級界限降低了決策效率,浪費了太多時間。王偉峰:《美國公司為什么贏》,中國商業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5頁。

由此可見,很多學者都認為官僚等級制已經過時。僅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就可以抽取出其已經過時的10大理由。

(1)“工作專門化導致了各個分部門之間的沖突,職能部門的目標有時會凌駕于組織的整體目標之上。”

(2)“對在官僚結構型組織工作的人來說,即使事實與規則不完全相符,也要遵守規則,根本沒有變通的余地。”

(3)“這種結構形式對變革的反應速度太慢,壓抑了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4)“我們需要對其進行重新設計,使之具有靈活、高效、反應敏捷的特點。”

(5)“各部門之間往往在溝通和協作方面做得不夠,容易形成各自為政的局面。”

(6)“作為組織,其整體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就會造成在資源和時間上的浪費。”

(7)“層層的等級對信息由下至上的傳輸有很強的阻礙作用,不僅影響了信息的時效性,也影響了信息的準確性。”

(8)“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員工發揮其創造性思維的空間,甚至會使員工產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意識,從而使整個企業在靈活程度和創新精神方面裹足不前。”

(9)“在這種組織結構中,企業根本無法快速應變。”

(10)“沒有橫向交流的等級界限降低了決策效率,浪費了太多時間。”

二 西方對新模式的尋找早已開始

其實,西方早就認識到傳統模式存在的不足,因此,早就在尋找新模式。通過《瑪麗·帕克·芙麗特——管理學的先知》一書我們可以看清這一點。

書中,尼亭·諾里亞說:在1988年,當我加入哈佛的教職員工隊伍的時候,鮑勃和我都確信,正如現在的許多人都相信的那樣,官僚等級制度——自從20世紀之初即占統治地位的組織模式——正在迅速地變得過時。我們確信,由于企業的官僚制度的原始模型正在日益消失,下一個世紀的組織將會要求一種新的模式。盡管在這個領域從事研究的人很多,鮑勃和我還是擠進了夾縫之中。用了兩年時間,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會談之后,我們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這個成果是一篇論文,有一個尷尬的名字《后結構主義的組織》。在我們把這篇文章擱置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的心理產生了一種被咬嚙的感覺——甚至當我們在一項關于“新時代的”組織的廣泛研究的基礎之上大寫特寫“新型組織即將到來”之時,我們的全部發現中,并沒有太多真正新穎的創見。就在這時候,我回憶起了瑪麗·帕克·芙麗特的論文。在《發號施令》之中,芙麗特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關于與韋伯主義的官僚制度針鋒相對的組織形式的特點。在這篇論文里,她主要的論點是,命令不應當建立在職位職權的基礎之上。她十分痛惜地指出,在絕大部分組織中,存在著一種階級體系,其特征就是一個階級發號施令,而另一個階級接受命令。這創造了一個服從與控制的體系——發號施令者期望接受命令者服從他們,并且,除了發號施令以外,發令者還必須確保接受命令者的依從。對克服一個“命令與控制”的體制的缺陷,芙麗特主張,應當采取在“環境的規律”的基礎上發號施令的體制。在這樣一種體制之中,命令被客觀化了、非人格化了,不再受個人的影響。發出命令不是因為發號施令者想讓別人做什么事情,而是因為眼前的職責或者環境要求這樣去做。總而言之,現在的研究證實了芙麗特的預言,如果組織建立在共同承擔責任,而不是專斷的命令和服從的基礎之上,那么,這樣的組織就是最好的組織。然而,坦率地說,我們現在為了創造一個新的、反映芙麗特的主張的組織而進行的努力,過去失敗了,將來也不一定能夠成功。我悲觀地列出了下列理由。第一,盡管我贊同芙麗特的觀點,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考慮“權力”和“職權”——并且,對“權力”的富于創造性的觀點是“權力同在”,而不是“權力超越”——但是,我恐怕只要有人追求權力,正如芙麗特本人曾經指出的那樣,“作為達到目的的方法或者作為目的的本身”,我們就很難維護這樣一個建立在對“權力”的上述觀點的基礎之上的體系。第二,我不太確信,“職權”可以建立在“環境的規則”的基礎之上。幾乎沒有什么環境,可以使我們在其中明白無誤地找到最好的行動方針。事實上,如果真的有什么包羅萬象的、普遍存在“環境的規律”的話,那就是邁克爾的“寡頭獨裁的鐵律”。邁克爾極不情愿地做了結論:“人類的絕大部分,在受到監護、保護的情況下,由其悲劇的必然性而預先命中注定服從于一小部分人的統治,并且,必須滿足于構成寡頭(獨裁)統治的基礎。”所有的組織都最終被分解成為由一小部分人指揮,而大部分人則成為被指揮者,這個證據以壓倒的優勢支持著邁克爾的論點。由于所有這些理由,我認為芙麗特關于一種不同的、可以代替官僚制度的組織的主張可能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空想。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地實現。[英]葆琳·格雷漢姆:《瑪麗·帕克·芙麗特——管理學的先知》,向楨譯,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148、150、151、153—155頁。

在這里,之所以對尼亭·諾里亞的文章做上述引用,旨在說明以下4點:

(1)西方早就在尋找新模式。例如,尼亭·諾里亞他們從1988年開始就在尋找新模式。而瑪麗·帕克·芙麗特尋找新模式的時間則更早,因為她逝世于1933年。

(2)很多人都在尋找新模式。就如文中所說:“盡管在這個領域從事研究的人很多,鮑勃和我還是擠進了夾縫之中。”

(3)對新模式的尋找已經經歷了一個艱難的歷程。例如,在尋找過程中,尼亭·諾里亞的心里就產生了一種“被咬嚙的感覺”。

(4)有人認為新模式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例如,尼亭·諾里亞就認為,“芙麗特關于一種不同的、可以代替官僚制度的組織的主張可能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空想。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地實現”。

此外,上述引用的再一層意思,是要證明“芙麗特關于一種不同的、可以代替官僚制度的組織的主張”可以得到實現,這一點本書第六章第二節將專門論述。

三 尋找新模式在今天顯得更加迫切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全世界對新模式的尋找顯得更加迫切。通過隨后幾年的達沃斯論壇年會主題我們可以看清這一點。

2009年年會主題是“重塑危機后的世界”。此時,正是金融危機肆虐之時,四十多位政府領導人和上千名企業高管齊聚達沃斯,為如何讓全球經濟盡快走出危機出謀劃策。

2010年年會主題是“改變世界:重新思考、重新設計、重新建設”。即重新思考價值觀,重新設計合作體系,重新建設相關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全面探討危機后金融和經濟領域復蘇和發展的新模式。

2011年年會主題是“新形勢下的共同準則”。這一主題體現了這樣的思想:金融危機的經歷,使政治家和商業領袖承認世界已經改變,必須有一種新的準則才能使全球經濟實現更大的繁榮。

2012年年會主題是“大轉型:塑造新模式”。這一主題告訴人們:試圖使用過時的制度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只能使世界陷入新一輪危機。在關注金融危機時,也須關注深層次問題,就是尋找新模式。

2013年年會主題是“為持久發展注入活力”。這一主題希望探尋全球經濟重返增長的有效途徑。因為幾年過去了,全球性經濟危機并沒有得到化解,而且還在蔓延。達沃斯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在本屆年會開幕前夜就發出了這樣的狠話:全球經濟仍在崩潰的邊緣。

2013年夏季年會主題是“創新:勢在必行”。論壇共同研討了改變行業生態系統、釋放創新能量、打造社會抵御風險能力、連接不同市場等四大議題。這些議題反映了金融危機以來人們的持續關注,那就是創新勢在必行。

事實上,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標志著官僚等級制在21世紀已經徹底過時。21世紀繼續使用該管理模式,必將使世界陷入新一輪危機。

四 中國鼓勵管理創新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報告指出,發展中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報告要求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號召全黨要勇于實踐,勇于變革,勇于創新。

因此,傳統模式已經過時,世界經濟發展困難,全球急尋新模式,中國鼓勵管理創新,這就是新管理模式提出的時代背景。

本章研究結論:新管理模式的提出是順應時代需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尼勒克县| 普格县| 林口县| 吴忠市| 禄劝| 额敏县| 军事| 秀山| 江北区| 新津县| 无为县| 涞水县| 仁寿县| 化州市| 德惠市| 永登县| 桓台县| 太原市| 抚远县| 扎囊县| 华阴市| 长汀县| 临泽县| 闵行区| 天等县| 五原县| 泰和县| 临湘市| 浪卡子县| 迁安市| 当涂县| 康定县| 于田县| 遂川县| 镇平县| 沙坪坝区| 赫章县| 鄂伦春自治旗| 马公市|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