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流動之勢

第一章 我國人口分布的歷史蹤跡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波又一波的人口流動浪潮影響著人口的空間分布,而人口空間分布的歷史演進又及時呈現出人口流動的瞬時結果。長期以來,我國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溫濕地區人口多,干寒地區人口少。這種現實狀況也致使關于我國人口分布的研究一直備受關注。

早在1935年,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就根據我國東西兩側的人口密度差異及人口地理分布特點,率先提出了中國人口分布的重要規律,即著名的“璦琿—騰沖線”,學界也將此稱為“胡煥庸線”。此線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地理學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自黑龍江璦琿至云南騰沖畫一條直線(約為45°),線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為42.6: 1胡煥庸:《中國人口之分布——附統計表與密度圖》,《地理學報》1935年第2期。

然而,幾十年過后,通過對我國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有文獻研究顯示,2000年我國東南側面積占全國的總面積為43.8%葛美玲、封志明:《基于GIS的中國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第1期。,西北側面積所占比例為56.2%注:此處東西兩側面積所占比例的歷史變化與1945年領土面積的變化有關聯。,但我國東南部地區吸納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即1982年為94.4%, 1990年為94.2%陳波:《中國人口分布與地區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第22期。, 2000年為94.1%葛美玲、封志明:《基于GIS的中國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第1期。, 2010年為94.0%中國人口分布適宜度研究課題組:《中國人口適宜度報告》,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2000年東西兩側二者平均人口密度之比注:此處東西兩側人口密度的歷史變化與1945年領土面積的變化有關聯。為20.4: 1葛美玲、封志明:《基于GIS的中國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第1期中提到,2000年,東南側人口平均密度為285人/平方公里,西南側人口平均密度為14人/平方公里。,2010年為20.1: 1中國人口分布適宜度研究課題組:《中國人口適宜度報告》,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可謂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幾十年未變。除此之外,中科院國情小組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資料統計分析發現,我國東南側還聚集了95.7%的GDP滕艷等:《重讀“胡煥庸線”》,《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年6月27日。,壓倒性地顯示出高密度的經濟和社會功能。

我國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眾多。長期以來,歷史、文化、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以及生產力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都對我國人口分布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我國目前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現狀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在這些因素中,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則是其中重要的主導因素之一。

當前,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過度集中在我國東部片區已經明顯引發了諸多問題。比如說,在我國東部地區大城市“城市病”的集中爆發。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人口膨脹、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很多現實難題已經讓這些大城市不堪重負,舉步維艱,“健康城市”、“宜居城市”、“和諧城市”建設亟待加強;另外,我國廣大的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由于長期的人口凈流失,已經導致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的發展空間受限,文化多元體的維護受阻。

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時,特別提出“胡煥庸線”如何破的問題,即“我國94%的人口居住在東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樣也需要城鎮化。我們是多民族、廣疆域的國家,我們要研究如何打破這個規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讓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分享現代化”。

可見,未來若要突破“胡煥庸線”,需要在人口城鎮化上下功夫,即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孵化結構合理的城市群,帶動人口的有序流動,促進人口的合理分布。

表1-1-1 中國人口分布的歷史變化

數據來源:1935年數據來源于胡煥庸《中國人口之分布——附統計表與密度圖》,《地理學報》1935年第2期;1982年、1990年數據來源于陳波《中國人口分布與地區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第22期;2000年數據來源于葛美玲、封志明《基于GIS的中國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第1期;2010年數據來源于中國人口分布適宜度研究課題組,《中國人口適宜度報告》,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注:“—”表明數據缺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玉县| 江山市| 红河县| 蓬安县| 海兴县| 长沙市| 独山县| 家居| 九台市| 宕昌县| 清镇市| 贺兰县| 宁波市| 福海县| 大兴区| 东明县| 余江县| 邹城市| 扎鲁特旗| 嵊泗县| 凤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康保县| 齐齐哈尔市| 枝江市| 临汾市| 水城县| 嘉荫县| 英吉沙县| 会泽县| 辽源市| 察隅县| 沧源| 灵山县| 柘城县| 台东县| 蒙城县| 昭苏县| 乌拉特前旗| 民勤县| 兴化市|